1樓:愛單單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寫於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白居易時年十六。
這首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類似,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工整,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如此之多之嚴,因此「賦得體」這種型別的詩文向來佳作不多。
根據記載,白居易這一年自江南入京,拜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就有這首作品。
起初,顧況看著年輕的白居易說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意思是米價很高,想定居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雖然是用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意思是要在京城生活下來是不太容易的。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意思是能寫出這樣的詩,那麼在京城生活是沒什麼困難的了。
擴充套件資料: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話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2樓:匿名使用者
16歲。
《賦古原草送別》作於貞元三(787)年,是作者16歲應考時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者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投獻詩文即作。
起初,顧況看著年輕的白居易說:「米價貴,居亦弗易。」雖拿白居易名字打趣,卻言外意,說京城混飯吃不容易。
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3樓:
他是在16歲考式的時候寫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6歲開始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5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 》是白居易未滿16歲時寫的。具體不知道。
6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
7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寫《賦得古原草送別》有幾歲?
8樓:琴膬秩
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寫的。
白居易寫《賦得古原草送別》時幾歲
9樓:靳增嶽堂媼
這是白居易十六歲時應考的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命題詩,題目前要加「賦得」兩個字,內容類似詠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惜別之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16歲,因為16歲的時候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所以前面加了兩個詞賦得,也就成為了《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幾歲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
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藉"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
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
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背景
12樓:123求知者
寫作背景是在青草繁茂的原野上,白居易送別好友王孫的情景。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賦得」指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1、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2、白話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3、《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
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4、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
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
「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閒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5、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送給誰
14樓:起名未遂
《草》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
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藉"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
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
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芙蓉樓送辛》當然是送給辛漸的,王昌齡寫的
王勃的是送給一個姓杜的,少府是官職。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已經**了
1.王孫2.辛漸3.杜少府
《草》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
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藉"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
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
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芙蓉樓送辛》當然是送給辛漸的,王昌齡寫的王勃的是送給一個姓杜的,少府是官職。
16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送給王孫,芙蓉樓送辛漸送給辛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給杜甫
17樓:匿名使用者
1.王孫2.辛漸3.杜少府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譯文
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麼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草香無邊瀰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線遠處荒城。又要送別朋友去遠遊,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這是白居易十六歲的作品,也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他歷來反對 嘲風雪,弄花草 而無所寄託的作品,在這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
賦得古原草送別讀詩節奏是什麼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的題目怎麼斷句
閱讀節奏為 離離 原上草,一歲 一枯榮。野火 燒不盡,春風 吹又生。遠芳 侵古道,晴翠 接荒城。又送王孫 去,萋萋 滿別情。拓展資料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於公元787年 唐德宗貞元三年 作者當時實齡未滿16歲。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指定 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 賦得 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此...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賦得古原草送別 整首詩譯文如下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