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的形態特點及其功能和臨床意義

2021-03-07 00:34:06 字數 5475 閱讀 2018

1樓:是嘛

白細胞是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作用。生理功能是不同種類的白細胞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機體的防禦反應。

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白細胞數量變化的臨床意義:白細胞是一個很大眾化的話題,因為到醫院看病經常會做化驗檢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規檢查,血常規檢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初步的瞭解,儲備相關的基礎知識。

擴充套件資料

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急性化膿**染時,中性粒細胞增高程度取決於感染微生物的種類、感染灶的範圍、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反應能力;中性粒細胞減少,某些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嗜酸性粒細胞有吞噬作用和趨化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反應性增高見於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食物過敏、精神病時均可見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嗜鹼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轉移、鉛和鉍中毒等。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參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

單核細胞,病理性增多見於某些感染。如亞急**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等。

2樓:匿名使用者

白細胞形態特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直徑在7~20μm之間。正常人白細胞計數在4000~10000個/mm3範圍內,平均為7000個/mm3。

白細胞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機體的防護、免疫和創傷愈治過程中起協同作用。

白細胞能吞噬異物,漿細胞產生抗體,在機體損傷**、抗禦病原的入侵和對疾病的免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臨床意義: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時白細胞為止5000~10000個。

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為:中性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1~4%;嗜鹼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20~40%;單核細胞為1~7%。機體發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3樓:閉著眼等待黎明

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1.中性粒細胞:分為桿狀核中性粒細胞和分葉核中性粒細胞,桿狀核其細胞核未分葉,呈馬蹄狀,分葉核正常是2~4葉。若5葉以上超過5%,說明核右移。

功能:( l )趨化作用:中性粒細胞在化學趨向因子的作用下,可向目的物移行。炎症時,在化學趨向因子的作用下,粒細胞先吸附;於血管壁,然後向血管外移行至組織。

( 2 )調理素作用:血清調理素在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參與下,可使微生物吸附於粒細胞膜上,進而發揮吞噬作用。

( 3 )吞噬作用:經調理素作用後,吸附於粒細胞膜上的微生!物被粒細胞伸出的偽足包圍,胞膜凹陷形成空泡,稱為吞噬體。

( 4 )脫粒作用:粒細胞細胞質內含有嗜天青顆粒和特異性顆粒,嗜天青顆粒內含有髓過氧化物酶、中性酸性水解酶和溶菌酶等,特異性顆粒除含有溶菌酶外,還含有膠原酶、溶酶體和鹼性磷酸酶。細胞質顆粒可進人吞噬體內,釋放出各種酶類以殺滅細菌。

( 5 )殺菌作用:粒細胞經吞噬作用後發生代謝變化,耗氧增加,過氧化氫產生增多,磷酸戊糖旁路代謝增強,部分過氧化氫進人吞噬空泡,與過氧化物酶作用後起殺菌作用。

臨床意義:

1)中性粒增多:生理上,妊娠末期和分娩時、一天之中,下午較高、劇烈運動和刺激之後、新生兒。病理:

急性化膿**染、嚴重組織損傷和大量的血細胞被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代謝紊亂 尿毒症、丙酮酸中毒 。化學藥物中毒 汞中毒、鉛中毒 生物中毒 蛇毒)、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惡性腫瘤。

22)中粒減少: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再生障礙貧血)、物理化學因素的損傷(x射線)、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系紅斑狼瘡)

2.嗜酸細胞: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淺紅色,由於其中充滿顆粒,常不易見到細胞質。

功能:(1)趨化和吞噬功能

(2)過敏反應調節

(3)寄生蟲感染應答

(4)纖維蛋白溶解

臨床意義:

1)嗜酸細胞增多:主要見於過敏、寄生蟲、**病(溼疹、剝脫性皮炎)血液病、惡性腫瘤、傳染病、風溼病。

2)嗜酸細胞減少:傷寒(副傷寒)感染的初期

3.嗜鹼性細胞: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極淺棕紅色,核為腎形或分葉形(1~4葉),被顆粒所遮蓋,核的輪廓常不清,顆粒為嗜鹼性且具異染色,呈紫色。

功能:和肥大細胞**於同種造血幹細胞,針對病原體發生炎症反應。

臨床意義:

1)嗜鹼細胞增多: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結腸炎)、血液病。惡性腫瘤

2)嗜鹼細胞減少沒有臨床意義

4.淋巴細胞:分大淋巴細胞和小淋巴細胞。小淋巴細胞核相對很大,細胞質極少。核內染色質多,染色較深。核圓形深染,核周圍淺染,胞質藍灰色。大淋巴細胞呈天藍色。

功能:主要是免疫功能

臨床意義:

1)淋巴細胞增多:感染(病毒感染)、腫瘤、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移植排斥反應

2)淋巴細胞減少: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反射線損傷、免疫缺陷

5.單核細胞: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體積偏大,單核細胞內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並且具有更強的吞噬作用。光鏡下看,細胞核彎曲

功能:進入到周圍組織與巨噬細胞一起發揮吞噬功能。

臨床意義主要體現在感染、血液病。

參考資料:http://****

4樓:啞巴太陽陽

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

中性粒細胞 -- 多數是急性炎症時增加,或是病菌感染。淋巴細胞 -- 可以是慢性或是急**染導致,通常是病毒感染導致。嗜酸性粒細胞, 通常是在過敏的情況下增加,比如寄生蟲感染。

嗜鹼性粒細胞 -- 通常也是過敏時增加,但是不是因為寄生蟲的過敏。

單核細胞 -- 通常慢性增加的數量比較多。nk 細胞 -- 殺死不正常細胞的白細胞。白細胞增加不能導致白血病,白血病是因為骨髓內的白細胞不正常,通常白血病產生的白細胞是不夠成熟的,所以沒有用處,卻又抑制其他細胞產生。

所以其他細胞就會減少。

白細胞減少適合吃高營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紅棗、花生米、骨髓、豬蹄、蜂王漿、香菇、黃芪、牛肉、羊肉等。注意飲食保健,增加人體免疫力。

在飲食調理上要注意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動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雞、魚、奶為好,是吃含植物蛋白豐富的豆類食品,可選用人蔘、西洋參、黃芪、紅棗、膳魚、甲魚、桂圓等,以促進白細胞增殖。

白細胞的形態特點及其功能和臨床意義。

5樓:啞巴太陽陽

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

中性粒細胞 -- 多數是急性炎症時增加,或是病菌感染。淋巴細胞 -- 可以是慢性或是急**染導致,通常是病毒感染導致。嗜酸性粒細胞, 通常是在過敏的情況下增加,比如寄生蟲感染。

嗜鹼性粒細胞 -- 通常也是過敏時增加,但是不是因為寄生蟲的過敏。

單核細胞 -- 通常慢性增加的數量比較多。nk 細胞 -- 殺死不正常細胞的白細胞。白細胞增加不能導致白血病,白血病是因為骨髓內的白細胞不正常,通常白血病產生的白細胞是不夠成熟的,所以沒有用處,卻又抑制其他細胞產生。

所以其他細胞就會減少。

白細胞減少適合吃高營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紅棗、花生米、骨髓、豬蹄、蜂王漿、香菇、黃芪、牛肉、羊肉等。注意飲食保健,增加人體免疫力。

在飲食調理上要注意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動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雞、魚、奶為好,是吃含植物蛋白豐富的豆類食品,可選用人蔘、西洋參、黃芪、紅棗、膳魚、甲魚、桂圓等,以促進白細胞增殖。

6樓:養傲菡喻顏

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1.中性粒細胞:分為桿狀核中性粒細胞和分葉核中性粒細胞,桿狀核其細胞核未分葉,呈馬蹄狀,分葉核正常是2~4葉。若5葉以上超過5%,說明核右移。

功能:(

l)趨化作用:中性粒細胞在化學趨向因子的作用下,可向目的物移行。炎症時,在化學趨向因子的作用下,粒細胞先吸附;於血管壁,然後向血管外移行至組織。(2

)調理素作用:血清調理素在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參與下,可使微生物吸附於粒細胞膜上,進而發揮吞噬作用。(3

)吞噬作用:經調理素作用後,吸附於粒細胞膜上的微生!物被粒細胞伸出的偽足包圍,胞膜凹陷形成空泡,稱為吞噬體。(4

)脫粒作用:粒細胞細胞質內含有嗜天青顆粒和特異性顆粒,嗜天青顆粒內含有髓過氧化物酶、中性酸性水解酶和溶菌酶等,特異性顆粒除含有溶菌酶外,還含有膠原酶、溶酶體和鹼性磷酸酶。細胞質顆粒可進人吞噬體內,釋放出各種酶類以殺滅細菌。

(5)殺菌作用:粒細胞經吞噬作用後發生代謝變化,耗氧增加,過氧化氫產生增多,磷酸戊糖旁路代謝增強,部分過氧化氫進人吞噬空泡,與過氧化物酶作用後起殺菌作用。

臨床意義:

1)中性粒增多:生理上,妊娠末期和分娩時、一天之中,下午較高、劇烈運動和刺激之後、新生兒。病理:急性化膿**染、嚴重組織損傷和大量的血細胞被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代謝紊亂

尿毒症、丙酮酸中毒

。化學藥物中毒

汞中毒、鉛中毒

生物中毒

蛇毒)、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惡性腫瘤。

22)中粒減少: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再生障礙貧血)、物理化學因素的損傷(x射線)、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系紅斑狼瘡)

2.嗜酸細胞: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淺紅色,由於其中充滿顆粒,常不易見到細胞質。

功能:(1)趨化和吞噬功能

(2)過敏反應調節

(3)寄生蟲感染應答

(4)纖維蛋白溶解

臨床意義:

1)嗜酸細胞增多:主要見於過敏、寄生蟲、**病(溼疹、剝脫性皮炎)血液病、惡性腫瘤、傳染病、風溼病。

2)嗜酸細胞減少:傷寒(副傷寒)感染的初期

3.嗜鹼性細胞: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極淺棕紅色,核為腎形或分葉形(1~4葉),被顆粒所遮蓋,核的輪廓常不清,顆粒為嗜鹼性且具異染色,呈紫色。

功能:和肥大細胞**於同種造血幹細胞,針對病原體發生炎症反應。

臨床意義:

1)嗜鹼細胞增多: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結腸炎)、血液病。惡性腫瘤

2)嗜鹼細胞減少沒有臨床意義

4.淋巴細胞:分大淋巴細胞和小淋巴細胞。小淋巴細胞核相對很大,細胞質極少。核內染色質多,染色較深。核圓形深染,核周圍淺染,胞質藍灰色。大淋巴細胞呈天藍色。

功能:主要是免疫功能

臨床意義:

1)淋巴細胞增多:感染(病毒感染)、腫瘤、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移植排斥反應

2)淋巴細胞減少: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反射線損傷、免疫缺陷

5.單核細胞: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體積偏大,單核細胞內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並且具有更強的吞噬作用。光鏡下看,細胞核彎曲

功能:進入到周圍組織與巨噬細胞一起發揮吞噬功能。

臨床意義主要體現在感染、血液病。

參考資料:http://****

香蕉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

香蕉為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單子葉植物,地下莖為一粗大球莖,根 葉 花及繁殖用的吸芽均由此長出。最初由 圓柱組織上的頂芽萌發,不斷抽生葉片,葉柄上伸,葉鞘緊結為假莖,假莖下面形成球莖,每片葉鞘基部有一潛伏芽能長成吸芽,吸芽同母體球莖組成蕉叢。香蕉植株生長髮育到一定階段,假莖生長點停止抽葉而進行生殖分化,...

潘氏細胞的光鏡結構特點及其功能是什麼

潘氏細胞 或稱帕內特細胞,paneth cell 是小腸內一種少見的細胞,提供宿主防衛微生物的侵犯。其功能的類似於中性粒細胞。在細菌或細菌抗原侵犯機體時,潘氏細胞分泌一些抗菌分子如防禦素 1 2 到小腸管腔的絨毛,以助於維持胃腸道屏障。細胞的命名是紀念發現該細胞的奧地利醫生約瑟夫 帕內特 細胞膜的結...

尿白細胞和鏡檢白細胞,尿常規中的白細胞鏡檢 白細胞計數

你好 尿常規檢查沒有鏡檢白細胞這一項,如果白細胞是陰性,說明無泌尿系感染。h 尿常規中的白細胞鏡檢 白細胞計數 兩種檢查方法不同,所以結果不同,但代表的內容是一樣的。流式細胞術測定的結果以每微升白細胞數表示,顯微鏡下按每高倍視野白細胞個數。正常值 每高倍視野白細胞小於5個,相當於每微升白細胞2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