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套路問題

2021-03-07 11:09:32 字數 1526 閱讀 2864

1樓:劍藏峰

老師傅們都是因材施教的,因為教的不一樣,所以學生練的就不一樣!

例如葉問教授完第一個學生「甲」後,甲出師離開了!若干年後,先後收下了「乙」和「丙」!

後來在教授「乙」的時候發現某些環節有有些不足,就進行了修正,這樣甲乙練的就不一樣了!

乙走後,教「丙」,葉問因為相同原因再度進行改拳,這就造成「甲乙丙」三師兄弟練的都不一樣!若干年後,他們在往下傳藝的時候,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微調,造成後輩們練的差異會更大!『這種模式』是我國民間武術的傳承中,一直存在的現象,無論你認為好不好,它依然會繼續...!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詠春拳的發展歷史和其他的傳統武術還是有點區別的。

簡單點說,就是當年義和團時期,至善禪師和五枚師太為了剋制和刺殺一些投靠了清朝的叛徒,而專門創立了詠春拳。並且用此拳法在少林寺訓練了一批專業刺客,因為執行的都是些暗殺任務,所以當時詠春拳並沒有廣泛傳播。後來清朝火燒南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東奔西走,很多會詠春拳的人也分別隱姓埋名各自逃難,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都有。

所以詠春拳真正傳播開來還是他們逃難之後,一路上估計為了討生計也開始小範圍的教拳。

之後的事情懂歷史的都知道了,八國聯軍入侵,一戰、二戰。十年抗日,建國,中國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所以因為當年戰亂的環境影響,那些學了詠春的人也只能是一代一代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拳傳了下來。所以你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什麼鄧氏詠春、李氏詠春之類的,就都是當年那些人的後代了。

所以詠春從創立之後,國家就一直不是很太平。沒有一個大家交流學習的土壤。各自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詠春進行精進和詮釋,經過這百多年的傳承,國家太平了,大家又重新出來教拳,各自的套路有些出入,卻又大同小異,造成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說,各家對於以上我說的詠春的發展歷史都有不同的詮釋和記載,只能說禍兮福兮,詠春能有今天的百花齊放,其實是一件好事。

你真的要詳細瞭解各家的詠春,那得去看紅船的歷史,還有詠春在佛山、清遠、廣州都有門派。香港也有不同的詠春門派。然後就是從香港傳到世界各地的不同流派的詠春就更多了,比如加入了現代搏擊和柔道的歐洲詠春。

其實你也不同太糾結,所以一竅通百竅通,找個靠譜的師傅先學入門,慢慢的你就能理解不同流派之間的特色了。

3樓:詠春小壯

光葉問就傳授了6套小念頭,我**自己就會4套,都有些許不同,問題不大。

4樓:匿名使用者

套路,支派傳下來以後就有不同。葉問宗師本人 和葉準師傅打的也不一樣呢!據說梁贊的小念頭,和葉問的也不一樣,哈哈。套路不同不要緊,關鍵要知道,大方向在哪就可以了

5樓:冷刃心

詠春不止是1套武功,而是1套系統。任何人學了,都會與自己的理解相掛鉤,所以任何人學出來的,都是不一樣的東西。但是只要能打,實用就夠了。。。

6樓:宿掵

詠春拳的分派,不同的師傅可能會自己更改一點點但是不會太多,因為詠春的套路就那三套,易學男精,傳承容易,學也容易,但是打起來得學些其他的拳種配合,推薦你還是學白眉吧,不解釋白眉的初學者和詠春的初學者過招,白眉的初學者或許一時半刻勝不了,起碼立於不敗之地

詠春拳拳譜介紹,詠春拳譜大意

31.正身右橫殺頸手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面向正方 即開拳時的位置 右掌隨即 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右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右手伸盡時須與肩平和身體成一直線。32.正身右抌手 依循上式,將右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線再微向前切出,右肘微曲,掌心向左,掌指向前,放鬆手腕。33.脫手 ...

詠春拳木人樁

高低手是因為木頭不夠大,不能平著串插樁手過去,你想想要是平插過,是不是左右樁手在木頭中間相互頂住了,想做成平的都沒辦法,只有高低啦,難道一定要高低才練得成功夫嗎?所以好多想練樁的人看到平樁手的都說是不標準,我想這些人太死本了,腦袋有問題,有什麼標不標準的,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標準,每個人的身高不一樣的...

詠春拳膝蓋疼,練詠春拳身上有疼的位置嗎

二字鉗羊馬因為腳尖內扣,坐過份了很容易出錯,馬步是傳統武術的基礎,練錯了不光白練,膝蓋還容易受傷。就近找個師傅幫你調馬步,因為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每個人需要注意的地方不一樣。感覺膝蓋疼痛,應當立即停止練習,如發現膝蓋有水腫可外塗扶它琳等消炎止痛的藥物,等傷愈後在開始鍛鍊,千萬不要咬牙繼續練習,那樣會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