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313傾國傾城
【表達感情】bai:全詩寫士子從du戎,征戰邊庭zhi的過程和心情,從dao而表達了
版詩人對國家有事
權、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原文】:
楊炯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白話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身著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點。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2樓:羽毛和翅膀
從軍行(其抄四)
青海長襲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3樓:忻h煒
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
4樓:匿名使用者
超絕群倫王昌齡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鬆《登科記考》也未載。《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祕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鍈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一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看來這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些了。
附:王昌齡詩選
出塞(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龍城,一作盧城,唐北平郡(漢代右北平郡)郡治。「秦時明月」兩句互文見義,詩人把鏡頭直拉回到秦漢,為了引起人們對於歷史無限久遠、空間無限廣闊的想象和聯想,說明戰爭從古到今未曾休停,徵人的勤苦和犧牲沒有盡頭。
後二句感嘆邊將無能。沈德潛《說詩卒語》雲:「秦時明月一章,前入誰獎之而未言其妙。
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蕭關,在今甘肅省固原東南,此處泛指邊關。幽並,幽州、幷州,古時民以尚氣任俠、慷概悲歌著稱,詩文中常並舉。紫騮,泛指良馬。
這首詩讚頌邊塞健兒勇武善戰、終老疆場的報國精神,諷刺了那些以騎射為遊戲,只知炫耀馬匹裝備,並不能為國盡力耐勞。詩中以自然環境的荒落寒冷來渲染軍士們的吃苦耐勞,形成蒼涼慷概的格調。
塞下曲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塞外戰場嚴寒荒涼的圖畫。疾風如刀,黃沙遮天,白骨散亂,揭露戰爭的殘酷,對戰死的將士表示哀悼。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今南京)丞時所作,詩人送友人辛漸赴洛陽,在芙蓉樓錢別。首句以江南無邊的煙雨渲染離情別緒,第二句以孤峙的楚山自比,意象鮮明而新奇,兩句雖然抒寫悽黯的心情,卻大筆揮灑,境界開闊,不作小兒女態。王昌齡為人疏放不羈,屢被貶謫,但他總以傲然的態度對待不公平的命運,三四句就是詩人莊嚴的自白,他讚譽自己冰清玉潔的品格和操守,並以此昭示遠方的親友,錚錚如金石之聲。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茬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此詩描寫了詩人賞月時清雅的情趣,以及由月亮盈虛引發世事無常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念,本二句宕開一筆,以雖與友人遠隔千里卻能感受對方德行的馨香作結,不落俗套。
閨怨 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一位深閨中的**,在春光明媚時,刻意打扮好登上高樓去觀賞春色,忽然看見大路上青青的楊柳,許多感觸頓時湧上心頭:回憶起與丈夫折柳相別的情景,想到如今大好春色無人共賞,繼而想到柳色年年依舊,青春卻難持久……因此憂從中來,深自悔恨當初讓丈夫離家去覓取封侯,那曾被她看作無上榮耀的事,在失落愛情歡樂的今天,忽然變得微不足道,本詩摹寫**的心理變化,極其細緻深刻,奇而入理,耐人吟味。
春宮怨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平陽歌舞,指漢武帝與衛子夫事。本詩以漢武帝故事隱喻唐朝的宮廷生活,抒寫皇帝愛情的不專,宮妃失寵的幽怨。這首詩「只說他人之承寵,而己之失寵可會,此國風之體也」(沈德潛語)。
前兩句寫春風吹開桃花,時氣已暖,「未央前殿月輪高」,有好幾層意思,一則表明女主人公長夜難寐,再則以他人得意歡樂反襯自己的失意孤寂,連明月也偏照得寵之人,語含忿怨。末句見出天子對新寵的宮人體貼惟恐不及的情狀,雖當春暖花開,天子卻生怕新人受寒,特賜錦袍。本詩語言委婉含蓄,只從側面映襯,宮人失寵的幽怨自見,令人玩味不盡。
長信怨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詩詠歎成帝時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受成帝寵愛,後來成帝又寵幸起飛燕姐妹,她看到自身處境孤危,自請去長信宮侍奉太后,從此悽寂地度過一生。本詩抒寫她失寵的幽怨,在客觀上譴責了帝王用情不專,造成宮妃們極大的痛苦。
沈德潛說三四句寫「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葉燮《原詩》說這兩句是絕不能有其事的情至之語,奇而入理。
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答五陵太守
仗劍行千里, 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 不負信陵恩。
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駕幸河東
晉水千廬合,汾橋萬國從。
開唐天盛業?入浦聖恩濃。
下輦回三象,題碑駐六龍。
睿明光日月,千載此時逢。
千廬:眾多的房屋。合:
閉,收攏。全句說眾多的房屋聚集在晉水邊上。汾橋句:
各國使節跟隨聖駕走過汾河橋。開唐:創立唐朝。
盛業:大事業。輦:
天子的車輿。三象:古樂名。
六龍:皇帝車駕的六匹馬,馬八尺稱龍,故稱六龍。睿明:
睿(音瑞),通達、明智。睿明:聖明。
全句說聖上通達明智,如日月的光輝一般。
從軍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軍行》 王昌齡的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從軍 其四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白話釋義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創作背景 ...
從軍行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詩歌抒寫了詩人 建功立業,投筆從戎的強烈愛國情懷 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豪情壯志。不知道你要誰的,就寫的李白的 從軍行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這首詩...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軍行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 從軍行 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 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