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楊炯翻譯楊炯《從軍行》全文翻譯

2021-03-08 10:37:13 字數 5298 閱讀 2711

1樓:ux果凍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註釋】1.《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以軍旅戰爭之事為題材。

2.蜂火:古代邊防報警的訊號。

從邊境到內地,沿途高築烽火臺,有敵情就在臺上點火示警,根據敵情之緩急,逐級增加烽火的炬數。照西京:是說報警的烽火已經照達西京(長安),表明敵情嚴重。

3.不平:難以平靜。

4.牙璋:調兵的符牒。

兩塊合成,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嵌合處呈齒狀,故名。這裡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

漢武帝所建的建章宮上有銅鳳,故稱鳳闕。後來常用作帝王宮闕的泛稱。

5.鐵騎:精銳的騎兵,指唐軍。繞:圍。龍城:漢時匈奴大會祭天之處,故址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東側。這裡泛指敵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瀰漫,落滿軍旗,使旗幟上的圖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

7.百夫長:泛指下級武官。

【翻譯】

青海湖上的綿延雲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單的城鎮遙望著玉門關。 歷經百戰黃沙磨穿了鐵鎧甲,不攻破樓蘭始終堅決不回鄉。

戰爭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濤已難以平靜。軍令頒發將帥奉命出征,鐵騎滾滾包圍了敵方龍城。大雪使軍旗上的繪畫模糊不清,呼嘯的寒風雜伴著戰鼓之聲。

寧願做一名卒長去衝鋒陷陣,也勝過我這樣的一個書生。

2樓:匿名使用者

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

這詩寫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託,寄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後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

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伕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於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

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裡,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後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並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託的。但是,詩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寄託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

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莊子。列禦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繫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

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於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託,則割裂詩、人,流於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3樓:舜衛猶藹

楊炯詩《從軍行》

作品資訊

【名稱】從軍行【年代】盛唐【作者】楊炯【體裁】五言律詩其詩原文

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楊炯從軍行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其詩註釋譯文

【註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

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4.鳳闕:皇宮。

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5.龍城:

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6.凋:

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7.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報警的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楊炯《從軍行》全文翻譯

4樓:無塵孑

原詩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譯文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

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調兵的符牒辭別帝王宮闕,

精銳的騎兵包圍敵方重鎮。

大雪瀰漫,軍旗上的繪畫黯然失色,

朔風呼嘯,雜拌著兩軍對陣的戰鼓之聲。

寧做下級軍官衝鋒陷陣,

勝似當個書生百事無成

5樓:313傾國傾城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註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4.鳳闕: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5.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

6.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7.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

報警的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6樓:張敦揚小男神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首都長安,心中自是不平。將軍領了兵符奉命出征,統帥強悍的騎兵包圍了龍城。大雪瀰漫,天色昏暗,使軍旗上的圖案顏色變得模糊暗淡,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

寧願做個下級軍官池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做置身書齋的書生。

一、全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二、賞析

(1)《從軍行》 借用漢樂府舊題,寫一個書生從報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從軍、奔赴沙場奮戰的全過程。語短意長,雄健激揚。

(2)這首詩佈局精當,脈絡分明,跌宕有致。烽火引起詩人內心的波濤;進而從軍告別京城,投奔沙場與敵鏖戰;最後以自豪的口吻表達立功塞外的壯志。詩人善於選擇意象,精心營構典型場景。

這首詩時間跨度大,而字數甚少,因此需要從嚴選取代表性強、資訊量大的事物納入詩章。

三、背景

(1)《舊唐書·高宗紀》載: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 固原 、 慶陽 一帶,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征。詩中就記錄了這次征戰的情況。

四、作者

(1)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2)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7樓:簡簡冰

譯文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我寧願做個低階軍官為國衝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從軍行》

[ 唐 ] 楊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楊炯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現存詩30餘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 ,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在藝術上,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

其他唱和、紀遊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豔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餘篇。楊炯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

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樑"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

8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報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動地風聲裹著鼓聲。

我羨慕百夫長衝鋒陷陣,

誰還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9樓:匿名使用者

股海護航原詩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譯文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10樓:匿名使用者

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

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調兵的符牒辭別帝王宮闕,

精銳的騎兵包圍敵方重鎮。

大雪瀰漫,軍旗上的繪畫黯然失色,

朔風呼嘯,雜拌著兩軍對陣的戰鼓之聲。

寧做下級軍官衝鋒陷陣,

勝似當個書生百事無成

《從軍行》楊炯古詩鑑賞。拜託了!

形容在西域與敵人戰鬥的情景。通過對環境和戰爭場面的描寫。戰爭的肅穆與莊嚴以及戰況緊急。採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關於此詩表達的感情,有兩種看法 唐汝詢在 唐詩解 中以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只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洩牢騷。吳昌祺在 刪訂唐詩解 中以為作者看到敵人逼近西京,奮其不平之氣,拜...

從軍行王昌齡,王昌齡之《從軍行》的全文

邊塞詩 征戍者深沉 複雜的感情 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於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

全文翻譯從軍行其五,從軍行王昌齡其五翻譯(不要賞析,只要翻譯)

翻譯為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才還在交戰,現在就傳來俘獲敵軍首領的訊息。從軍行 大漠風塵 該首詩描寫的是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歌頌了他們奮勇殺敵 忘我報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