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體字是什麼樣的

2021-03-08 13:14:27 字數 5890 閱讀 7796

1樓:匿名使用者

楷體字的樣式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體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在楷體字又分為大楷和小楷

1、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他原是一位傑出的隸書大師,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

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2、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

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巨集闊,不致渙散無神。

2樓:作文紙條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如果在word文件中,將有更加明顯的對比認識↓↓

二、如何練好楷體

字型練習離不開字帖,但是在練習一定要有方法,多寫多練。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1、從易到難:筆畫-偏旁-間架結構-篇章練習

寫字帖要從易到難,從簡單筆畫到複雜的文字,一開始先臨摹一些簡單的筆畫,弄清楚每一個筆畫,認真琢磨,除了單純的臨摹之外,還要在白紙上多多練習和思考。

2、思考你寫的字

寫每一個字,都要了解其間架結構;寫獨體字,看清楚筆畫之間空間位置的關係,長短粗細,弧度角度,輕重緩急等;寫組合結構的字,就要看好各個部件之間的比例、大小位置等。

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3、不要單純臨摹

只顧著仿照別人的字形卻無法形成自己的避風,少了自主的寫字。字帖只是為了讓你熟悉字的寫法,想要練好字更多是靠離開字帖後的練習。這樣,等到未來脫離字帖,也就能寫得一手好字了。

如果是要推薦字帖,紙條君大部分的朋友推薦田英章的字帖,你也可以綜合對比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形來進行練習。

最後,希望你看完會有楷體字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及知道怎麼練好它~

3樓:會昌一中的學生

楷體字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

《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勳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

」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闢廣闊的天地。而引碑入草開創者、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對當時的社會進步有積極意義,但未必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

4樓:雲曉寒

楷體字是執行gb2312-1980標準的樣式。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

《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勳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印刷用的楷體是從楷書發展而成。發明雕版印刷術時,負責書寫和刻制雕版的人就是當時擅寫楷書的佛經「寫經生」,楷書因而成為雕刻印刷最早期參照的字型。

5樓:歲月不寒

要想寫好楷體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五指執筆法:

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

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隻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執行。

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

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

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6樓:施申財

正楷又稱楷書又稱正書、活體或稱真書。他包含多種有差別的楷書字型,例如有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頹等等,他們都是正楷,但我們一眼就看出它們之間的差別,我們在印刷行業中把各種正楷的書寫規則進行了規範統一,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在文件中的楷體字型。所以正楷與楷體既一樣,又有區別。

下面為您展示幾款楷體字:

這三款屬於手寫楷體,和楷書有區別。

這個是正楷。

下面為您普及一下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分類:

1~3釐米的為小楷(小字),5釐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現實生活裡很少出現過小於1釐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

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

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巨集闊,不致渙散無神。

四大楷體:

楷體書法最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歐陽詢(歐體)

唐顏真卿(顏體)

唐柳公權(柳體)

元趙孟頫(趙體)

歐陽詢——歐體

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卒於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以楷書和行書著稱。為書法史上第一大楷書家,其字型被稱為「歐體」,與顏(真卿)體,柳(公權)體,趙(孟頫)體並駕齊驅。

顏真卿——顏體

書學在唐代為鼎盛時期,凡及楷書,言必稱虞、歐、褚、顏。顏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書法家。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他出身名門,是著名學者顏師古的五世孫。顏真卿為人篤實鯁直,向以義烈聞名於官場,曾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為意,後奉命招撫謀反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李所殺。

顏真卿的書法淵自家學,但其得以變革的啟迪者,乃吳郡張旭。由於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捨,留下大量書帖足可見其功力。史學家范文瀾在著述中每及於唐書,皆稱「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

顏的楷書,反映出一種盛世風貌,氣宇軒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儀斯書,原因是那些書帖往往是在極度悲憤的心境中走筆疾書的,讀者可從本文中領略箇中滋味。情溶於藝,藝才生魂,歷史上大凡優秀的藝術,均不違背此一準則。

顏真卿,一位書壇的巨靈。千百年來,唯顏魯公能比肩書聖王羲之,雄視闊步於書壇。唐代書壇固然以顏真卿為冠冕,而宋代也以顏書為大纛。

自茲以往,顏真卿的書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積澱成中華民族書魂的重要部分。《新唐書·顏真卿傳》贊曰:「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澆灌其書藝奇葩的不竭泉源。

柳公權——柳體

柳公權,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

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

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

」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階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又一絲不苟,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一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太保之職致仕 ,865年(鹹通六年),柳公權去世,時年八十八歲,獲贈太子太師。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祕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祕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玄祕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完美無暇的楷體字怎麼寫好看一點

完美無暇 毛筆楷書寫法 完美無暇 硬筆楷書寫法 完美無暇 田英章楷書寫法 怎樣把書法與文學相結合我在學習書法上面遇到了一些困難謝謝 您大概說的是毛筆 軟筆字 的書法。現在有許多 硬筆字書法展示給別人,道理相通 寫字,必須體現 共性 讓大多數的人都可以看懂。書法,彰顯的是 個性 讓一小部分人可以體會到...

為什麼印刷體的楷體字不能當正楷來練習呢

因為印刷楷體沒有藝術感,看上去死板,不能表達出中國字的剛強 蒼勁 印刷字太死板,來太程式化,缺少自變化,沒有藝術性。所以印刷字只是具有實用性而沒有審美價值。要想把字寫得平整是可以學學印刷字的,畢竟那個字的結構較好。但是如果是要追求書法藝術,那就一定不要去學印刷字,那個是書法的大忌。因為印刷楷體與手寫...

走路外是什麼樣的,走路外八字是什麼樣的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回答第 一 容易造成腰椎和骨盆的損害。走路外八字會使身體的重心發生偏移,增加腰椎和骨盆的負擔,從而引起腰骶部痠痛不適的症狀,嚴重者還會造成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突出。第二 容易造成髖關節的損害。走路外八字會影響髖關節的穩定性,容易損害髖關節,引起髖關節疼痛和滑膜炎等症狀。第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