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貧苦人民。厭惡統治者的殘暴。
2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寫出了這些普通人樸實無華卻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後人讀之不免一灑"千秋之淚"。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軍。詩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畫地再現了詩人的這次親身見聞。
敘而不議,這是杜甫此類詩的特點。詩人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耐人尋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牆走"的老翁,這是多麼不平常的時期!
"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的對比令人驚心。而老婦的陳辭,更是催人淚下。就是這樣一位老婦,竟然真的被帶走了。
這或許是那位老翁"逾牆"時不曾料到的吧?
3樓:小妙問問
表達了作者將個人的遭際與國家命運、民生疾苦結合起來,抒發了憫時傷亂、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和愛國精神。
這首五言古詩篇幅不長,一共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而內容十分豐富。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牆逃走,到事後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並頗為緊張。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
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環環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詩人虛實交映,藏問於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寫老婦的哭訴,語言樸實無華,一個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婦的口吻,且隨著內容的多次轉韻,形成憂憤深廣、波瀾老成,一唱三嘆,高低抑揚的韻致,使沉鬱頓挫達到極致。
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裡,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構思,將豐富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裡,澆注於客觀的敘述中,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這種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的藝術手法,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涵豐富。
《石壕吏》一詩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思想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5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貧苦。厭惡統治者的殘暴。
6樓:啊輕點太深了
同情百姓的疾苦,對國家憂災憂難之情
《石壕吏》歸納詩歌思想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7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作者描寫的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8樓:百度使用者
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
二、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不平,國家就不會安息,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藝術上,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
善於裁剪,中心突出。
9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中寫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災難的悲傷,對老婦勇於承擔苦難的同情,又希望平定戰爭,他的思想感情是很矛盾的
10樓:光的世界
通過詩中的描寫: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
11樓:哦也卡卡無敵
對老婦的憐憫,對時局的憤慨
12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百姓疾苦、含蓄的揭露了差吏的殘暴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思念親人的情感。
14樓:刑夏英從霜
因為「安史之亂」不平!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藝術上,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善於裁剪,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中心突出,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
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國家就不會安息。二,愛憎分明,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
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15樓:城涵陽從筠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copy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知者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道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石壕吏》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登高 杜甫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6樓:金果
表現了詩人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原文:
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賞析:詩人無意片面描摹自然景觀之龐然大象,而是要在壯懷激烈的昂揚主觀中尋找自然永珍與內心的契合點,這種自我的悲劇意識的彰顯突出體現在這個「來」字上。
這個「來」字是一個完整充分的主觀視角,將天地永珍與個人主觀緊密聯絡在一起,並通過個人主觀將天地永珍攝收在主觀之心中,這個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
而非蠅營狗苟的小心,這個心便是可以容納滄桑物易世事悲涼的千古同心,這個心便是可以承載苦難面對災難躬行艱難而不輕言畏難的堅忍不拔的深深紮根於現實主義的偉大詩心。
正是這樣一個心將《登高》這個普通的悲秋題材熔鑄成一個驚天動地燭照千古的激昂悲壯的偉大詩篇。詩人不是遠眺無邊落木飄落,俯瞰無盡長江東流。
一個「來」字,便是無邊落木盡入懷抱,無盡長江流瀉心田,這種頂天立地的自覺,這種容天納地的闊大胸襟,使全詩煥然生色,不僅空前,亦復絕後,成為百代千古七律最為第一的絕筆。
最耐人尋味的還是全詩最後一句。這一句與上一句勢成流水,而又對偶頗工。早年我曾為潦倒所惑,以為是詩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艱難,因此以為是全篇瑕疵。
後來得知當時杜甫因肺病剛剛戒酒,新停濁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書境遇,便對此句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前六句激昂震動,勢隱風雷,第七句微言大義,以國運身世為憾。
寄意深遠,都曾一見之下便深深**撼了我,那麼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質樸,實在不是當初少年如我能夠深切體會的。在艱難苦恨繁雙鬢的蕭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澆愁也不可得。
這個純粹個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個人暮年絕望感傷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這中間的談言微中舉重若輕,無限悲涼,曲筆為之,盡在環中,實在是讓人氣奪。
17樓:小白家裡小白
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描寫了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原詩:《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釋義: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18樓:安小姐的夏天
《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全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天高雲淡,秋風颯颯,猿嘯聲聲,引人哀思。江水清澈,沙洲雪白,海鳥展翅,自在盤旋。
黃葉蕭蕭,無邊下落,長江滾滾。不盡東流。萬里秋景,一片悲涼,奔波在外,漂泊他鄉。
長年多病,一副哀骨,獨自登臺,感慨萬端。時局艱難,身世坎坷,滿頭黑髮早已斑白。疾病纏身,不勝酒力,一杯濁酒也不敢品嚐。
賞析: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
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裡卻獵獵多風。
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
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
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讚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
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杜甫的《新安吏》全文及標註拼音,杜甫的石壕吏全文注音 ,注音
客 k 行 x ng 新安 x n n 道 d o 喧 xu n 呼 h 聞 w n 點兵 di nb ng 借問 ji w n 新安 x n n 吏 l 縣 xi n 小 xi o 更無 g ngw 丁 d ng l ng 府 f 帖 ti 昨夜 zu y 下 xi 次 c 選中 xu nzh n...
石壕吏全詩圍繞那兩個字,石壕吏全詩圍繞「 」 這一中心事件來敘述
石壕吏中全詩緊緊圍繞著哪一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石壕吏全詩圍繞 這一中心事件來敘述 石壕吏中統領全詩的一個詞是什麼?全詩以什麼為順序?中心人物是誰?事件又是什麼 有吏夜捉人來 一句,是全篇的自提綱bai,以下情節,都從這裡生du發出來。不說 zhi徵兵 dao 點兵 招兵 而說 捉人 已於如實...
石壕吏中最能體現詩歌主旨的兩句詩是什麼,句中運用了什麼什麼手
吏呼一何怒!copy婦啼一何苦!吏呼一何bai怒!婦啼du一何苦!兩句,極zhi其概括 極其形象地寫出dao了 吏 與 婦 的尖銳矛盾。一 呼 一 啼 一 怒 一 苦 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兩個狀語 一何 加重了感 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併為老婦以下的訴說製造出悲憤的氣氛。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