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客塵
狀元、榜眼、探花
最高一級考試是「殿試」,也叫「廷試」,由專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屬考策問,考中者統稱「進士」。殿試後一甲前三人為「賜進士及第」,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2樓:手機使用者
狀元、榜眼、抄探花-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賜進士及第) 傳臚不只有第四名這麼叫,二甲第一名叫傳臚,三甲第一名也叫傳臚. 從第四名開始(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名額不定 再往後賜「同進士出身」 這就是明清科舉的排行. 而「會魁」「會元」「解元」不是進士考試的排名,會魁和解元是鄉試第一名的稱號(舉人考試,比如唐伯虎就稱唐解元) 「進士」是一個統稱,會試錄取後都稱為「進士」 明代科舉考試有以五經取士一法,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名為「經魁」,這不是科舉的排名。 「舉人」是通過鄉試考生的統稱 「秀才」是通過院試考試後考生的統稱,也叫生員
麻煩採納,謝謝!
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依次被稱為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明、清時期,把考中進士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稱為一甲或第一甲,但絕不能稱為三甲。從第四名開始至100名左右,稱為二甲或第二甲。餘者統稱為三甲或第三甲,約200人左右。
4樓:荊棘鳥
古代科舉考試其實主要是三場。
第一場是鄉試,就是以省為單位考試,考取功名的人成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第二三名沒有固定稱號。
第二場為會試,考試地點為京師,後來一般在貢院,只有通過鄉試的人,也就是獲得舉人稱號的人才有資格參加,頭名為會員,第二第三名沒有固定稱號。
最後一場為殿試,考試地點一般在皇宮內,第二場榜上有名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嚴格來說第三次,也就是殿試沒有落榜生,只不過將第二輪通過的人重新排名。所有參加殿試的人都是進士。
考試成績出來後,他們會被寫在三張榜單上,第一張榜單上只有三人,頭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這三人合稱一甲;第二張榜單百來人左右,稱為二甲,其中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所有考生中第四名成為傳臚;最後一張榜單就是剩下的三甲了。
到了後期,尤其是明朝有了內閣以後,所有內閣成員基本都是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二甲二十來名以後的沒有希望了。因此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人又被稱為「儲相」。
十二生肖依次排名是什麼十二生肖依次排名是什麼
12生肖的順序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子時 夜11 12點 據說老鼠是深夜裡最活躍的動物,所以子時就是屬鼠 丑時 午夜1 2點 因為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時就屬牛 寅時 後半夜3 4點 寅解釋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動物是老虎,所以寅時就屬虎 卯時 早晨5 6點 因為早...
為什麼古代的狀元,沒有經過實習,新手,就能夠勝任官職
其實是有實習制度的,我記得好像是從朱元璋開始的,叫監生觀政 為什麼古代許多具有狀元之才的人最終都沒有當上宰相?狀元之才也就是四書五經學的好儒學理論紮實。宰相之才是要儒法兼修的,儒是套在外頭忽悠人用的,裡子可是法家思想。所謂外儒內法是也。諸葛亮 張居正等千古名相都是如此。所以狀元之才要想當宰相還是多歷...
學工程造價的人,考證的依次順序是什麼
造價預算上就分兩級 造價員 造價師 造價員 有公司掛靠就能考 造價師 只要在參加考試前滿5年,單位給你證明就行.凡在建設 設計 施工 工程造價諮詢 工程諮詢 工程造價管理等單位和部門中,從事工程建設 計價 評估 評價 技術經濟分析和工程造價 工程估 概 預 結 決算 審查 核 控制及管理工作的專業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