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歌的體裁常識
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2樓:蕾蕾公主
體裁就是說詩歌的寫作手法也就是表現形式,比如說絕句,律詩,樂府等等
絕句也叫「截句」,就是說從律詩中擷取兩聯而成詩,非常嚴格的要求格律和押韻,共四句,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3樓:希培勝姚寅
中國古代詩歌按體裁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七律五律、絕句:七絕五絕)兩大類。
詩歌分類
古代詩歌的分類是基礎性的問題,在歷年的高考中都有所體現,所以要牢記要點:按詩歌的體裁分類: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
七律五律、絕句:七絕五絕)。按詩歌的題材分類:
分為詠懷詩、詠史詩、詠物詩、田園山水詩、邊塞詩等。
4樓:叢素蘭鄭甲
古詩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還有長篇詩,現代詩體裁就太多了
古詩的體裁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麼?
5樓:youth小杰
(1)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
(2)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
(3)山水田園詩: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
(5)行旅詩和閨怨詩: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
(6)送別詩: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6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1.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為樂府詩。
樂府,最先是指漢朝的**機關,主要任務是蒐集歌辭,訓練樂工。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叫「樂府」,於是樂府由官府名稱演變成一種帶**性詩體的名稱。漢樂府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
代表作《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現存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樂府民歌發展的最高峰。它與北朝的民歌《木蘭辭》並稱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木蘭辭》選自宋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
2.魏晉時期,文人五言詩開始興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及晉朝的陶淵明。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被詩論家稱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代表,標誌著五言詩由產生發展到最終的成熟。
3.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峰。
李白、杜甫分別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唐詩的「雙子星座」。李白有「詩仙」美稱,其詩清新飄逸。杜甫有「詩聖」之稱,其詩沉鬱頓挫,有「詩史」之稱,「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其文學主張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唐代的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標舉隱逸,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其特徵。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派其作品多描寫塞外奇異風光,抒寫將士樂觀豪邁精神及在徵戎生活中的複雜矛盾情感。詩風奔放昂揚。代表作家高(適)岑(參)。
4.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
宋代的詞從風格上看,豪放派最傑出的代表是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5.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是金、元兩代興起、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歌曲,體式與詞相近,較為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散曲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數則合一個曲調中許多曲子為一套。
套數也叫套曲,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
7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答案
古代詩歌的
體裁常識
一、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古體詩,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近體詩鼎盛於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③詞,鼎盛於宋代,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餘、樂府。曲鼎盛於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二、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②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首聯和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④樂府·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於初唐。
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⑤題目·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
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⑥散曲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調·天淨沙·秋思》只有「天淨沙」一曲。而套數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它含有屬於「般涉調」這一宮調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⑦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揹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⑧宮調·曲牌
曲牌和詞牌一樣,是曲的**譜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長亭送別》中的《滾繡球》《叨叨令》《快活三》《四邊靜》《朝天子》《滿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須屬於一種宮調;一種宮調下有的有若干個曲牌;宮調是**術語,表示聲音的高低等,如《長亭送別》中的《正宮》就是一種宮調。
三、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四、中國古代詩歌流派和文**動
1.山水田園詩派。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願同流合汙的情緒,或表現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爭為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5.新樂府運動。由白居易、元稹倡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雖稱為樂府,但不拘於聲律,故稱新樂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頗多反映社會矛盾之作,在當時較有現實意義,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多以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文言文算體裁嗎,文言文的體裁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不算,體裁指一切藝術作品 及文學作品 的種類和樣式,其藝術結構在歷史上具有某種穩定的形式,這種形式是隨著藝術反映現實的多樣性以及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審美任務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體裁,是指詩文的文風辭藻。文言是一類文章,不是一種體裁,文言文也分多種體裁。文言文不是體裁,只是我們用來區分現...
文學有哪些體裁跟文章的體裁有什麼區別
文章體裁 記敘文 說明文 議 文學體裁 詩歌 賦 駢體文 詞 散文 應用文 古代文體 賦 駢文 原 辯 說 論 序 跋,奏議 序 銘 祭文 書 註疏 傳奇 雜記 遊記 文章的題材和體裁有什麼區別?如有韻還是無韻 構成文學和藝術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體描寫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 根據結構可以分為詩歌 如...
文章的文體和體裁有區別嗎,文章的體裁,文體分別是什麼?
文章的文體和體裁表述的是同一事物,並無區別。文體 體裁 包括詩歌 戲劇 散文 記敘文 說明文 議 應用文 等。擴充套件資料 常見寫作方法 表現手法 1 象徵 託物言志 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 動物 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