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樓居士
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
其詞開豪放一派
2樓:肖本武是愛豬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其詞開豪放一派,……
3樓:保險考試網
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裡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
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一道語文文學常識選擇題 20
4樓:超人
首先,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四種說法都是正確的。a、沁園春詞牌的由來確有此說法。b、聞一多提出三美,三美的內容也正確,雨巷也確實體現了這一點。
c、關於艾青的說法也是正確的。d、葉聖陶提出這個說法來讚揚戴望舒的雨巷,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稱號也沒有錯。
但是,如果非得吹毛求疵地選出一個錯誤選項,那就是b了。
不知道這個初中還是高中的習題,就按照講解的去考試,但是你自己心裡要知道,雨巷也是體現了三美的。
語文文學常識
5樓:綿羊叫喵
名著:《格列佛遊記》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英)
故事梗概:雷米爾魯·格列佛生於洛丁加姆州,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中唸書,後來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經過數次航行後在倫敦定居,和一位叫做瑪麗·巴爾頓的女孩結婚,開業,在不久後的一六九九年五月四號乘羚羊號航向南方……船起初平安無事,後來,不幸在蘇門答臘島遇難,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他這英國人相比較,他真是碩大無比啊!
後來,他又起航,但卻在巨人島——布羅布丁魯那克島擱淺了。 那裡的國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這會兒格列佛又變成“小人”了。接著,他又了第三次航行…… 不久,他來到了飛島,那是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封閉阻塞。
在島上盤桓數日後,他出發到海上瀏覽,到過日本。 格列佛最後航行到一個慧駰國的地方,那裡的人外形好像馬,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禮節,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知道他們是慧駰族,對人類十分排斥。在島上生活了一陣子後,他回到故鄉,這時,他竟被傳染似的,連自己的家人他都覺得十分怪異。
人物性格: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和魯濱遜一樣,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
他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和觀察,善於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願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願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準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處事圓滑合理,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
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遊者。
6樓:仇翠花運寅
莫里哀(1622——1673),法國古典主義時期最著名的喜劇作家,也是世界戲劇
史上與莎士比亞共同彪炳千秋的偉大戲劇家。他出生在宮廷裱糊師家庭,從小酷愛戲劇。一生共完成喜劇37部。
《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學堂》、《太太學堂》等早期作品,著重諷刺貴族階級,提出婦女社會地位等問題,初露創作才華;中期的《偽君子》、《唐磺》、《吝嗇鬼》等劇作,對貴族、僧侶和資產階級的吝嗇、自私、偽善等醜惡本性,作了辛辣的諷刺,代表其創作的主要成就;晚年的主要劇作有《貴人迷》、《司卡班的詭計》等。代表作《偽君子》寫偽裝聖潔的教會**答爾丟夫混進商人奧爾恭家,圖謀勾引其妻子並奪取其家財,最後真相敗露,鋃鏜入獄。劇作深刻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醜惡,答爾丟夫也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
其劇作在許多方面突破古典主義的陳規舊套,結構嚴謹,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鮮明突出,語言機智生動,手法誇張滑稽,風格潑辣尖利,對世界喜劇藝術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一道語文填空題,懂文學常識的請進!
7樓:匿名使用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先世曾居昌黎(今遼寧義縣),故亦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儒家學者,思想家、教育家。 韓愈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官僚家庭,三歲時即父母雙亡。
就養於其兄韓會家,由嫂鄭氏撫養,後其兄亦亡故,全依寡嫂撫養**。孤獨的童年生活和富有文學氣氛的家庭環境,培養了韓愈刻苦奮鬥和富於開拓的精神。他自幼勤奮好學,自謂:
"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窮究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沉潛乎訓義,反覆乎句讀,礱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韓昌黎集》卷十五《上兵部李侍郎書》)在崇尚古文和尊奉儒學兩方面,"欲自振於一代"(引日唐書·韓愈傳》),唐德宗貞元八年(792),考中進士,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請寬民徭,被貶為陽山(今廣東西北)令。遇赦還京後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又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
遇赦調任袁州刺史。此後又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卒諡文,世稱韓文公。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在佛、道二教的挑戰下日趨衰微。韓愈一生,即以復興儒學為己任,因此他在中國儒學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最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統論"。孟子曾根據他那"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原則,在其書的最後一章中提出了一個從堯、舜至孔子的傳授淵源系統,並以"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的氣概自續這個淵源系統。翰愈接過了這一話題,進而提出儒家的"道統":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韓昌黎集》卷十一《原道》)在韓愈看來,"道統"自孟子以後就失傳了,其原因在於荀子和揚雄這些大儒"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再加上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破壞和漢儒對"大義"的不明。
於是,他便以繼承"道統"自任:"釋老之害,過於楊墨;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
嗚呼j其亦不量其力,且見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雖然,使其道由愈而初傳,雖滅死,萬萬無恨!"(《韓昌黎集》卷十八《與孟尚書書》)韓愈的"道統論",以及其對"道統"失傳原因的分析,包括他對整個漢儒的基本估計,為後來的宋儒全盤接受。
而其自續"道統"的當仁不讓之精神,則更為宋**學家疊相摹仿。
二、揭開了唐宋間"孟子升格運動"的序幕。孟子在中唐以前的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視為一般的儒家學者;孟子其書,也只能歸入"子部"一類;此外,在兩宋以前的官私文獻中,一般都是"周孔"或"孔顏"並提,鮮見有"孔孟"合稱的。大約從中唐以後起,情況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
逐漸地,孟子的名字側於了孔子之後,成為僅次於孔子的"賢人";孟子其人被統治者封上了爵號,並從祀孔廟;孟子其書也被增入儒經之列,並懸為科舉功令,不久又超越了"五經"而躋身於"四書",變為中國士人必讀的官方教科書,到明清時期,"孔孟之道"則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詞。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孟子升格運動"。韓愈可以說是最先把孟子的名字升到孔子之後,與那些"古聖先王"相提並論的人,是韓愈首次提出了儒家的"道統"。
在《讀苟子》一文中他又說:"孔子之徒沒,尊聖人者,孟氏而已,……孟氏醇乎醇者也。"(《韓昌黎集》卷十一)韓愈推尊孟子地位的理由,據他自己說主要是兩點:
其一,唯有孟子得到了孔子的"真傳"(參見(《韓昌黎集》卷二十《送王秀才序》);其二,孟子具有闢"異端邪說"的"衛道"之功(《韓昌黎集》卷十八《與孟尚書書》)。
三、排斥佛、道二教。韓愈是唐代以排佛、道著稱的儒家學者,他不惜得罪皇帝而公然"諫迎佛骨",又撰寫了名篇《原道》以闢佛、道二教。韓愈的排佛、道思想,繼承了不少前人已有的說法,諸如夷夏之辨、浮圖害政、桑門蠹俗之類。
但是,韓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內容,如構建起儒家的"道統"以與佛教的"法統"相抗衡;闡明儒家以"仁義"為目標的"道德"與佛、道二教所言的"道德"在本質上之差異;拈出叫、戴禮記》中向不為人所重視的《大學》一篇,把儒家"正心誠意"的"內聖之學"與"修齊治平"的"外王之道"相結合的"治心",作為批判佛教舍離"此世"講"治心"的思想**。這些新的思想內容,均為後來的理學家所吸收併發揮。
四、否定漢唐時期儒生的治學風格,認為佛、道二教之所以能夠在魏晉以後盛行不衰,並與儒學分庭抗禮,其內在原因就在於漢唐時期儒生丟棄了孔孟儒學的精髓,"漢氏以來,群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鈞,綿綿延延,浸以微滅。於是時,而唱佛老於其間,鼓天下之眾而從之,嗚呼,其亦不仁甚矣!
"(《韓昌黎集》卷十八《與孟尚書書》)因此,要復興儒學,就應該拋棄漢唐儒生的那套學風,"《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韓昌黎集》卷五《寄盧仝》)。這一思想對北宋儒者反對傳統的章句訓詁之學有相當影響。
五、倡導古文運動以排斥科舉時文。韓愈是中國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之第一人,被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學大師。他是唐宋間古文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所謂"古文運動",從形式上講,就是要求化駢體文為散文,但在實質上,這一運動還包含著要求振興儒學的深刻含義。因為,自魏晉以來,駢體文盛行,形式主義猖獗,作文成為貴族的文字遊戲,無法表達深刻的思想,更無法成為關心社會和文化的工具。隋唐實行科舉制度後,首重擅長為文的"進士",青年士子紛紛學文而放棄學習儒家經典。
韓愈提倡恢復古文而拋棄駢體文這個"時文",而其目的則在恢復儒家之"道","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韓昌黎集》卷十六《答李秀才書》)。這一思想到北宋發展為"文以載道",即學古文是為了傳播孔孟的"道"。
六、提倡"師道"。尊師重教,這是儒家的傳統,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大教育家。兩漢經學昌明,博士講學之風極盛,師道不墮。
降及魏晉亂世,此風始壞,這與當時的政治**、戰爭頻仍、士家大族等有相當關係(參見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隋唐時期"師道"仍然不興,韓愈作《師說》、《進學解》,抨擊當時不重師道的現狀,提出"師"的標準應該具有"傳道、授業、解惑"三方面的職能;也不應以地位、資歷、貴賤、長幼來確定"師";認為"**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韓愈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還提出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見的名言佳句,如"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等。
宋代開始,中國的教育事業有很大發展,與韓愈提倡儒家"師道"也有一定關係。 總之,韓愈是漢唐儒學向宋明儒學轉折時期的一個十分關鍵的人物。其著作今存《韓昌黎集》。
文學常識語文,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汜陰 2,春 copy秋左氏傳 原名bai 左氏春秋 漢朝du時又名 春秋左氏 zhi春秋內傳 漢朝以後才dao多稱 左傳 左傳 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 春秋 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 公羊傳 穀梁傳 合稱 春秋三傳 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初中語文文學常識總結
每個城市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要求不一樣的,你要有針對性地複習的話只有閱讀你所在地區中考對語文文學常識的要求說明才行,所以大家這樣給你的文學常識很多很雜,而且對你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複習起來效果不明顯。剛才在網上找了一下,好像沒有找到深圳2010年中考語文文學常識的要求,估計這種東西是你們教育部沒有在網上...
高二語文文學常識,速來,高分,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 誇張 反問 第三句是借代吧貌似 第四句還是誇張 最後一句不知道 2 自己判斷,簡單 3 將進酒不是的 其他的 六州哥頭不知道 應該是的4是對的 興於唐 鼎盛於宋 一樓的辭非此詞也 2 想知道是不是絕句其實很簡單 一共四句詩 第一 二四句的最後一個子押同樣的韻母 即押韻 就叫絕句 比如靜夜思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