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哇哎西西
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有客家春節、客家年之稱。客家山歌節、客家還花炮等都是客家節日活動。
農曆十二月廿五開始為入年假。入年假後,農戶都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個村莊裡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鑼鼓聲。家家戶戶開始籌備柴片、食油及過年食品,採購豬肉、雞、鴨,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餜等,
尤其是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打掃衛生,清洗門窗、地板、傢俱等,叫做「掃塵」或者叫「打彈煤」(「彈煤」即火燒煙燻後的灰塵),男女老幼還要理髮淋浴換上新的或清潔的衣裳,乾乾淨淨過新年。在此期間,左鄰右舍之間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2樓:匿名使用者
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
**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3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習俗主要包括語言和飲食兩大方面。
客家語言:
一個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語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語言即客家語。從分佈上看,客家語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臺灣、湖南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口。
依據語言內部差異,客家語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型別:以長汀話為代表的閩西客家語,以梅縣話為代表的粵東客家語,以贛縣蟠龍話為代表的贛南客家語。進一步可以分為如下八片:
汀北片(又稱閩西片)、粵臺片、粵中片、惠州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
飲食: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
客家菜特點的形成,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有很大關係。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區,地溼霧重,食物宜溫熱,忌寒涼,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出門即須爬山,生產條件艱苦,勞動時間長、強度大,需要較多脂肪和鹽分補充大量消耗的熱能,飲食以烹調山珍野味見長,略偏「鹹、油」。
長期的遷徙流離及聚居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客家人艱苦度日,就地取材,製備鹹菜、菜乾、蘿蔔乾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飯並抑脹氣,出門可配野菜充飢,這便形成了「鹹、熟、陳」的特點。從上述特點的形成,也可見客家人適應環境能力特強,並創造了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另方面,客家人既傳承祖居地傳統,又能吸取遷徙所經之地諸多飲食特色,更善於與聚居地的土著相融合,這便形成了客家飲食的豐富性。客家人的食譜,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又由於客家人雖則平日粗茶淡飯,但甚好客,崇尚祭祖及重視節令喜慶飲食,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飲食習俗,飲食文化更形多姿多采。
客家比較有特色得菜有釀豆腐,肉丸(包括魚肉丸,揮丸),東坡肉,釀香菇,釀春捲,白切雞,醬鴨等。
當然客家的釀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裡都有豆腐。
4樓:匿名使用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相見歡
5樓:匿名使用者
那啥···我是客家人···也是河源的···但是,沒聽過這個傳統···
6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人各地的習俗也有些區別,至少我在梅州還沒聽過有這個風俗
7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河源人都沒見過此等怪習俗咧
客家人過春節的習俗
客家人有什麼風俗特點
客家民俗具體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民俗:
1、做茶果
凡大時大節前,如春節、清明、中秋,家裡的女性長輩便喜歡聚在一起做茶果,「餈粑」、「甜皮鹹餡」、「喜粄」、「印粄」等等。如今這個場景越來越少見,再到我們的下一輩,估計就只能從**和明信片中再現這個溫馨的場面了。
2、婚慶嫁娶
客家人的婚嫁習俗最繁瑣,同時也是將中國傳統保留得最好的。譬如新娘入夫家門之前頭頂「米篩」,寓意就是「米篩頂頭千百眼,滿屋哥叔做官回,滿屋哥叔賺錢歸」。別以為這是老土的做派,連樂壇天王陶喆結婚的時候,他的妻子進門前也得頂著個「米篩」。
3、拜山祭祖
客家人最注重祭祀祖宗,本地簡稱為「掛紙」。以前多在秋天祭拜,如今也有春秋兩祭。祭祖一般是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這種情況下全族或全村都一齊出動,規模盛大,隊伍往往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人;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4、節日圍餐
客家人喜歡熱鬧,尤其是親戚之間的聚會頗多,因此我們小時候都曾有這樣的記憶,大家到祠堂吃「圍餐」。只要帶上自己的碗筷和板凳,好菜好飯隨便吃,濃濃的風土人情讓人非常懷念。
5、新春上燈
年十二上燈,在客家人的習俗裡,燈諧音「丁」,即添丁的好兆頭。春節後元宵前,凡是生了兒子的家庭都會購買燈籠點起來,如果在宗祠裡有組織,還能到集體點燈,是為「上燈」。
9樓:匿名使用者
1 客家農村的「打吊聚」
2 客家轎下酒風俗
3、客家的拜祖神活動
4、湊谷會
10樓:匿名使用者
做糯米。。。拜祖神。。
客家人婚嫁習俗?
客家風俗的節日風俗,客家人的習俗
客家人的傳統節日是春節 元宵 清明 六月 六 中元 中秋 冬至 送灶王等節。春節是大節,年貨豐富,多是臘味,包粽子 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殺生,且要點燈,說吉利話,一般要回自家吃飯 初二方可開懷痛飲,也是春節時期回孃家的日子。春節的娛樂活動,最重要的是舞獅上門拜年。清明節時,客家人喜歡包粽子,再次大...
為什麼叫客家人客家人為什麼叫客家人?
客家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 4世紀初 唐代後期 9世紀末 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 閩 粵等地。自稱 客家 或 來人 以區別本地人。因為他們是後遷入的居民,相對與前期遷入的居民和本地土著人來說,他們是客,所以稱客家人。不以地域命名的客家人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人稱呼廣府...
深圳客家人現在屬於客家人還是客家後裔
你可以看看深圳客家人的形成歷史哦 個人覺得是屬於客家人 今日深圳的原住民主要由兩部分人構成 一支是宋 元至明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移入本地的廣府人,即說粵語 也稱白話 的族群。因他們是從深圳西邊進入的,所以他們現在主要分佈在深圳的西部 西北部和南部。另外一支就是客家人,他們進來的時間比廣府人要晚,是在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