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一共有兒子,伯邑考 管叔 周公旦這些兒子為啥都不

2021-03-19 20:40:05 字數 5677 閱讀 2878

1樓:coco璃漓

周文王十八個兒子名字不一樣,並不是他們不是一個姓,其實他們都姓姬。但之所以你看到他們的名字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他們所用的名字不一樣。

周朝時候每個人的名字都是有各自的含義的,他的名字可能是他封地的名字,也有可能是表示他的年長少幼,就比如伯仲叔季,就是長幼順序的排列。一般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才是那個人真正的名字,而前面的一個字或者兩個字,可能是他的封地也有可能是他的爵位,除此以外,還有可能是他在兄弟中的排名多少。

所以說,認為周文王的十八個兒子姓氏不一樣的人,這是十分無知的。

中國的古代社會是氏族社會,姓和氏是兩個東西,但一般以氏為貴。所以在中國古時候,氏才是重點。

而且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時期,所以在那時候大部分的姓都是女字旁。其實現在很多姓氏原本都是由同一個姓氏而演化出來的,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的演化,這也會導致現在的人對一些古代人的姓名感到疑惑,會疑惑他們是同一個人的孩子、是同一個家族的人為什麼姓名都不一樣。

還有在古代的時候,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有姓氏,一般男子稱氏,婦女稱姓,氏者貴于姓。而品貧賤的人一般都是沒有姓氏,而只有名字的。

因此,在我們翻閱典籍的時候,一定要對那些名字加以留意,做以區分,而不是全部把他當成名字而呼叫。如果這樣的話,你是很難區分出來古人與古人之間的關係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姬昌除了是聖人外,還有一個隱藏身份——生兒子專業戶。他生下的全是兒子,沒有一個女兒。根據目前的文獻統計,雖然不像**中有一百子那麼誇張,卻也生了足足18個!

姬字的不同寫法

周文王姓「姬」,他的兒子當然也都姓「姬」。比如長子伯邑考,姓姬,名考,也叫姬考。伯代表他在家中按長幼順序(伯(孟)、仲、叔、季)排行老大,邑代表他被封的官名,最末的考才是他的真名,所以他被稱為伯邑考。

不直呼其姓,也有一層尊敬的意思。

如此,文王其他兒子的姓名也能以此類推,比如周公旦,姓姬名旦,管叔鮮,姓姬名鮮……他們的姓名中看似有不同的姓,其實都姓「姬」。

3樓:change倩己娃娃

到了這裡,周文王的兒子其實都姓姬,這些名號只是因為他兒子官職的不同所帶來的不同。

4樓:199103熊

周文王姓姬,他的兒子也都姓姬,周公旦這些只是他們官職名字的其中一個字,更不是他們真正的名字。

5樓:哈哈哈喲喲

周文王的兒子,其實他們都姓姬,像伯邑考關叔說,周公旦這些名字其實都是他們的一個稱號。

6樓:time勇敢向前

周文王姓姬,他孩子的名字,自然也都姓姬,之所以不不一樣是根據他們,官銜不同而命名。每個人名字當中都帶有他官名的字樣。

7樓:清裝

這些名字雖然名字不一樣,他們是有他們真正的名字,他們都姓姬,那個是按他們的輩分大小。

8樓:啊洋

其實他們的姓氏還是姬姓,這些不同的姓不過是他們封官的官職中的一個字罷了

9樓:兂玍

他們其實姓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只是還有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名字都是不一樣的名字,根據每個人的個性選的,所以他們的姓是一樣的。

10樓:lvye綠耶

那都不是他們真正的名字,他們真正的名字是姬考,姬鮮,姬旦。那些只是外人用來稱呼的名號。他的兒子親生的只有10個,其他的都是認領的。

11樓:秦國小卒

先秦男子稱氏,一般以邑為姓。

12樓:車之都

只要沒有賜姓,他們九還是姓姬

13樓:樑二胖胖

古代的人當然也都有自己的性,但是這些周文王的孩子,因為只為的官職的職位的不同,所以說都有不同的稱號,其實他們都姓姬。

關於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公旦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兄弟長幼按照「伯、仲、叔、季、顯、惠、雅、幼」排列,這沒錯。

問題是:

周文王,一共有十八個兒子。

若還按照兄弟長幼的排列起名字的話,前八個兒子分別為「伯、仲、叔、季、顯、惠、雅、幼」

後面的十個兒子豈不是沒有字來起名字了?

所以,周公的兒子們叫「叔x」的有很多。

像:七子叔武、四子叔旦、五子蔡叔度、

以下是周公的十八個兒子。

1伯邑考

2周武王

3管叔鮮

4周公旦

5蔡叔度

6曹叔振鐸

7郕叔武(史記作「成叔武」)

8霍叔處

9衛康叔封

10聃季載(史記作「冉季載」)

以上為文王嫡子,太姒所生

11毛叔鄭

12郜子

13雍子

14滕錯叔繡

15畢公高

16原公

17酆侯

18郇侯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啦。

15樓:博學駒

周公旦,姬姓,氏號為周,爵位為公,名旦,字不詳(根據先秦的實際情況,男子不稱姓,女子不稱氏,故而不能將姓名連讀)。出生年月不詳,卒年不詳,享年大約六十多歲。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稱叔旦,史稱周公旦。

他在文王時期受封周原,他是第一位周公,其後裔世襲周公之爵稱。他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母親是太姒。

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誦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學界也有觀點認為僅僅只有管蔡二人)勾結商紂的兒子武庚祿父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充套件至海。

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周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傳聞西伯侯姬昌有一百個兒子,他們都是誰呢?

16樓:牙牙的弟弟

姬昌只有18個兒子。

一、姬昌兒子列表:

1、伯邑考(姬考):姬昌嫡長子,母太姒,早卒

2、周武王(姬發):即周武王,姬昌嫡次子,母太姒

3、管叔鮮(姬鮮):姬昌嫡三子,母太姒

4、周公旦(姬旦):即周文公,姬昌嫡四子,母太姒

5、蔡叔度(姬度):姬昌嫡五子,母太姒

6、曹叔振鐸(姬振鐸):姬昌嫡六子

7、郕叔武(姬武):姬昌嫡七子,母太姒

8、霍叔處(姬處):姬昌嫡八子,母太姒

9、衛康叔(姬封):姬昌嫡九子,母太姒

10、冉季載(姬載):姬昌嫡幼子,母太姒

11、郜叔:姬昌十一子

12、雍叔:一作雍伯,姬昌十二子

13、毛叔鄭(姬鄭):姬昌十三子

14、滕錯叔(姬繡):姬昌十四子

15、畢公高(姬高):姬昌十五子

16、原叔:姬昌十六子

17、酆叔:姬昌十七子

18、郇叔(姬葡):姬昌十八子

二、姬昌兒子資料:

1、伯邑考,生卒年不詳,姓姬,名考,周文王姬昌嫡長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兄長,母太姒[sì]。

周文王十三歲,長子伯邑考出生。十五歲時,次子周武王出生。一說,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後,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質,為紂王駕車。

紂王烹殺伯邑考,將他做成肉羹賜給周文王,並說:「聖人應當不會吃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後還是吃下肉羹。

紂王說:「誰說西伯昌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另一說,周文王捨棄伯邑考立次子周武王為太子。

王國維等認為周文王捨棄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兒子而立周武王為太子,是遵循殷禮。樑玉繩則認為伯邑考是早死,並非被周文王廢掉太子之位。

2、管叔鮮

管叔鮮(?―公元前2023年),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周初三監之一,周朝諸侯國管國(今河南鄭州)國君。因受封管國,故稱管叔或管叔鮮。

周武王滅商建周後,將管叔鮮封於管地,建立管國,與蔡叔度、霍叔處協助、監督商紂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遺民,史稱「三監」。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鮮四弟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管國滅亡。

3、蔡叔度

姬姓,名度,世稱蔡叔度,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初三監之一,蔡國始封君,蔡姓始祖。

周武王滅商後,封於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時,蔡叔度與其兄管叔鮮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

蔡叔度被流放,最終死在流放之地。蔡叔度死後,其子姬胡亦受封於蔡,史稱蔡仲。

4、郕叔武

郕叔武,即成叔武,本名姬武,周文王姬昌的第七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為周朝諸侯國郕國開國君主,他被封在郕國,在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5、畢公高

生卒年不詳,姬姓,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發異母弟,周武王滅商朝後,受封畢地 (在今陝西咸陽,一說在今陝西西安),史稱畢公高,是畢國與畢姓始祖。

周成王臨終時,遺命他與召公輔佐周康王繼位,周康王命他治理東郊。由於畢公等人的輔佐,使周成王與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

17樓:

這是正史裡面的,前幾位都出現於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中,姬昌第一百子是雷震子,是養子

長子 伯邑考(姬考):早卒

次子 周武王(姬發)[2] :即周武王

三子 管叔鮮(姬鮮)

四子 周公旦(姬旦)[2] :即周文公

五子 蔡叔度(姬度)

六子 霍叔處(姬處)

七子 郕叔武(姬武)

八子 衛康叔(姬封)

九子 毛叔鄭(姬鄭):據《毛公鼎》銘文,毛叔鄭實際上為周文王之孫、冉季載之子

十子 冉季載(姬載):定陶三冉(冉耕、冉雍、冉求)的得姓始祖十一子 郜叔

十二子 雍叔:一作雍伯

十三子 曹叔振鐸(姬振鐸)

十四子 滕叔繡(姬繡)

十五子 畢公高(姬高)

十六子 原叔:或稱原豐,原氏始祖,其後有原氏、荀氏、智氏等十七子 豐叔

十八子 郇叔

十九子 姬潁:賴國首封君主、賴姓始祖,又稱叔潁、潁叔。周武王令叔潁率兵與諸侯討伐無道之紂王,功成退居河南省賴地。

公元前841年,武王封弟叔穎於賴國。後世子孫為紀念先世創業,乃以國名賴為姓,國土潁川為號,尊叔潁為祖。

姬昌的大兒子為什麼不姓姬而叫伯邑考

18樓:nice小紳士

他也姓姬。伯邑考是他的名字。準確地說,他姓姬,名考,字伯邑。

所以電視裡叫他邑考是錯誤的,如果叫他伯邑還算說得通。

他這個名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古人書寫工具有限,史書上書寫人名往往只在開頭寫姓氏,以下的行文就不寫姓只寫名。如三國志對張飛的傳記是這樣寫的: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2.古代稱去世的父親為考,如果史書上只稱伯邑考為「考」,後人就弄不明白到底指父親周文王還是指哥哥姬考。因此就把他的字也一併寫上。

這樣的例子還有,如《秦本紀》中有「百里孟明視」的說法,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里」。

3.按照周制:以伯仲季叔排行,以公侯伯子男列爵.因此「伯」也有老大的意思。

周文王為什麼食子,周文王姬昌食子?

在我國古代的商周時期,有一個人叫做商紂王,他是很殘暴很荒淫的。而且整天也不顧國家不管國事,只是沉迷在玩樂和美色之中。百姓們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到這樣的場面,周文王披荊斬棘的給百姓們打出了一片天地。商紂王在此之前一直覺得周文王是自己的一個對手,很不喜歡,於是隨便找了一個藉口把他叫過來囚禁在自己的...

周公跟周文王是什麼關係周公周文王周武王有什麼關係?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一生的功績被 尚書 大傳 概括為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

周文王後裔有哪些姓氏家族

周文王的後裔有 1.嫡長子 姬考,即伯邑考,為紂所殺,沒有後裔姓氏。2.嫡次子 姬發,即周武王,建立西周。其後裔姓氏有周 翟 侗 郟 亞 印 於 唐 溫 邢 賈 侯 何 單 解 韓 步 貝 居 張 簡 籍 黨 晉 曲 應 翁 楊。3.嫡三子 姬鮮,被周武王封於管,因而又被稱為 管叔鮮 其後裔姓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