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笑聊情感
我們就會百倍努力的去奮鬥,如此的決心和意志,必然能接近成功!希望大家一樣,能保持警醒,遠離虛浮的享受,多追尋精神的追求,用
2樓:陽和沙水
啟發是很多的,知道心性的修養是很重要的,人的道德修養就在心性的修養上面,是在控制情緒上面,如果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更好了。
讀完孟子的經典名言對你有何啟發?
3樓:寶格格
孟子名言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主要告訴我們的是要隨時保持謹醒,就像開車,是不能打瞌睡的,一但打瞌睡,整個生命都可能有危險,事實也同樣是如此,如果我們一直處於一個安逸的生活,我們的時間就在享受,浪費和放蕩中度過,沒有懸樑刺股,沒有挑燈夜讀,人的知識和境界都是無法進步的,相反當我們處於困境中,我們就會百倍努力的去奮鬥,如此的決心和意志,必然能接近成功!希望大家一樣,能保持警醒,遠離虛浮的享受,多追尋精神的追求,用富裕的精神生活創造富裕的物質生活!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在成功的時候會經受各種各樣的磨練
孟子的名言中涉及人格修養產生的影響
5樓:高考的風
跟老婆認識多年從沒買過花,那天以下班早為名,約她出來逛街。
故意晚到,從背後抄近路自認為很帥氣地把花送到她手裡原本想到的橋段很多,比如感動流淚呀,欣喜若狂等等。
萬萬沒想到,那貨愣了一陣,然後作害羞狀:
「都到手了還讓大哥這麼破費,真不好意思……」
讀完孟子的經典名言,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無敵。
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氣。
有關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7樓:匿名使用者
「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這句話出自《孟子》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裡的一段被紀教授稱為無論是對於他自身來講,還是對於孟子又或是對於整個儒家思想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名言。紀教授分享他的經歷時,感觸最深的就是這句經典名句,因為他的一生似乎就是應驗這段話。他不認為自己是那個「斯人」,但是他說,他的經歷就證明後面的: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其實我對這句話是這樣想的: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就像紀教授所說的一樣,他從高考獲得優異成績到無法上大學回鄉下種菜,再受高中老師邀請回母校教英語,最後在老師左跪右拜下,才真正能夠如自己心願上大學。這樣的三起三落讓他筋骨勞累,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
我們的人生又怎麼不是這樣呢?雖然我們懂事才短短的幾年,但是在這幾年裡,我們的確經歷了許許多多,當然有快樂的,有煩勞的,更有許多盡不如意的事。這些事都讓我覺得很累很累。
上了初中,壓力大了,作業量不經意間加多了。隨著人不斷的長大,友誼變得無比重要,友誼是你成功的第一步。我一直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人際關係,因為自己的倔強,直率,說話不懂得轉彎,有那句就說那句,那是因為我真心把他們當作是我的好朋友,我只是把我和別人的真實心態說出來。
放心吧,我會努力地去試著改變自己,讓大家試著重新地接受我。
人生儘管有許多波折,但是隻要永不言敗,我們都能戰勝它的。
我最喜歡的一句孔,孟名言,這句名言給你了什麼啟發?
8樓:姚葉來
孔子的六則語錄大致可概要如下:
第一則:不因富貴或貧賤違仁。
第二則:「三人行必有我師』\語錄中的後兩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是「師」的兩個方面,即一是從其善者,二是去其惡者。
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句中,因為肯定了「人人可師」,而人人又都有善與不善兩個方面,那就必須既從其善又去其不善。「從其善」與「去其不善」都是「師」,故而「人人可師」。
第三則:逝者如斯,不捨晝夜。這是以河水的不停流逝為喻,彰明自然、社會、人生的普遍規律,無論運用到**,都有積極的認識和激勵意義。
第四則:松柏後凋。當從「真金不怕火煉」方面去理解。
第五則:身正令行。如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六則:殺身成仁。這裡當然要講究「仁」的實際內涵。
孟子的六則語錄大致可概要如下:
第一則:做官要為民父母。在今天,應從「公僕」的角度去理解。
第二則:推善及人,從「仁愛」到「仁政」。
第三則:與民同憂樂。後來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第四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這段話的論證邏輯是:
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成敗因素中,人和是關鍵;而「人和」的關鍵則在於「得道」。孟子的「道」,主要就是「仁政」、「民本」。
第五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百鍊成鋼」、「磨鍊出人才「失敗乃成功之母」,這都是符合認識論和辯證法的格言。
第六則:民貴君輕。
[內容述評]
孔孟的這十二則語錄,涉及面很廣,內涵十分豐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貫穿其中,那就是「仁」。在孔子那裡,「仁」主要是做人的標準。《說文):
「仁,親也。」(札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實際上是把這種原本在血緣關係中已有的「親親」之心,發揚為普遍的人與人之間的仁心、愛心。他強調不能因為「富與貴」、「貧與賤」而「違仁」,提倡「殺身以成仁」,顯然是把「仁」崇尚為做人的最高道德準則。在孟子那裡,「仁」主要是善政的標準。
他提倡「仁政」、「王道」,實際上是主張用仁愛之心來治國平天下,將「愛人」演化為「愛民」,從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強調「為民父母」、「與民同憂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貴君輕」,顯然是把「愛民」崇尚為政治的最高準則。
不難看出,無論是孔子講做人,還是孟子講政治,都是以「仁」為出發點的,從做人到治國,仁愛之心一脈相承,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學核心。這仁學的著眼點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終都十分重視人格修養。孔子提倡「好學」,孟子倡導「養氣」,都是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
在這十二則語錄中,不僅講仁、講義、講仁政、講愛民是講人格修養,其他幾條,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松柏後凋」,「身正令行」,孟子的推善及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都是在講人格修養。可以說,在重視和講求人格修養這個方面,集中了更多的孔孟思想精華。
當然,任何思想都受到時空的限制,都是與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聯絡在一起的一個結構整體,因而即使是精華,也不可能、不應當全盤照搬到今天來;只能是批判地繼承乙但我們決不能忽視漢儒和宋**學對孔孟思想的閹割,也不能倒髒水時把孩子一起倒掉,而應當像馬克思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哲學那樣,把孔孟思想中那些具有合理性的核心分解出來,並依據今天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地予以改造利用。事實上,這裡所說的「民本」思想、「好學」精神、「從善」意識、「得道」觀念、「成仁」節操,只要對「民」、「學」、「善」、「道」、「仁」作出正確的解釋,也許都是十分可貴的精神財富;至於「逝者如斯」、「松柏後凋」、「得道多助」、「身正令行」、「生於憂患」等所潛沉的自然、社會、人生的哲理內涵,恐怕也是永遠顛撲不破的。
[藝術特色]
《論語》是語錄體。《孟子》是論辯性很強的**,但一經摘錄也成了語錄。這些語錄體現了語錄的一些基本特徵,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下兩點:
一、深邃的哲理性
語錄的基本特點是短小。短小而又要有意義,那就必須短而見深,小而有味,包蘊令人深思乃至驚醒的哲理內涵。這裡所選取的幾則孔孟語錄,就因其識見真灼、哲理豐贍而具有歷久常新的生命力,o「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以小見大,體現了自然、社會、人生的普遍規律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揭示了政治成敗的根本原理;只要是為了真理。
貧富不移,殺身成仁,不就是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嗎?只要是出於真誠,「為民父母」、「身正令行」為什麼不可以作為當官的準則呢?「松柏後凋」、「苦其心志」,恐怕是磨礪、培育真正能擔負「大任」人才的必由之路;能否推善及人,能否憂樂與共,恐怕是衡量人心的一杆永遠不可或缺的秤。
這類哲理名言,千古流芳,絕非偶然。
二、語言的精練美
古人云:「通道必簡。」這個「簡」,就是精練的意思。
深邃的哲理內涵,必須通過精練的語言凝結下來,方能成為上乘語錄。精練之法極多,就這十二則語錄來說,至少有下列三點值得注意:一是將深遠難盡之意溶化在生動的比喻之中,如:
『逝者如斯」、「松柏後凋』』等。這類語錄的突出特點,就是意理的疆界無邊,張力極大,有發人邈思、含蘊無窮之感。二是將正反兩個方面凝聚在簡明的對偶句中,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
這類語錄的特點,在於正反對舉,意理鮮明,雙向·道斷,理在必然,從而強化了道理的全面性和精闢性。,』三是不論用什麼手法和句式,都要儘可能地凝縮字句,使其像格言、警語那樣簡潔醒豁,這十二則語錄中的許多斷語,之所以能成為廣為流傳的成語、座右銘乃至對聯·,語言的凝練美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圓。
[譯文]
孔子說:「發大財與做**,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不是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應當接受。窮困與低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但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拋掉它,就不應當逃避。
君子拋棄了仁德,以什麼去成就他的聲名呢?君:子不能瞬間離開仁德,倉促匆忙的時候一定要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要這樣。
」孔子說:「三個人二起走路,一定有我可以師法的地方:選取優良的東西跟著學習,看到不良的東西則可以對照著改進自己。」
孔子站在黃河岸邊說:「一去不復返的就像這流水啊,白天晚上都不停!」
孔子說:「年末天寒,然後就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了。」
孔子說:「他自身的行為端正,不用強迫命令事情就行得通;他自身的行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聽從。」
孔子說:「有志之士和仁義之人,沒有為了活命而損害仁義的,只有用自我犧牲來成全仁義的。」
廚房裡有肥肉,馬棚裡有肥馬,但老百姓卻有飢餓的顏色,田野上有餓死的屍體,這就是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相互吞食,人們尚且對其十分厭惡,而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實行政治管理,卻不免於帶領著野獸來吃人,那他作為老百姓的父母體現在**呢!
敬重自己的老人,並由此推廣到敬重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並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天下可以運轉在自己的手掌之中。
齊宣王在雪宮召見了孟子。齊宣王說:「有道德的人也有這樣的歡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得不到這樣的歡樂,就埋怨他們的君王。
由於自己得不到歡樂就埋怨自己的君王,是不對的;但作為老百姓的君王而不與老百姓一起歡樂,也是不對的。以老百姓的歡樂為歡樂的人,老百姓也會以他的歡樂為歡樂;以老百姓的憂慮為憂慮的人,老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慮為憂慮。以天下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的憂慮為憂慮,這樣而不能統一天下的人,是沒有的。
」天賜良機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所向。三里長的內城垣,七里長的外城牆,四面圍攻它而不能取勝。況且四面圍攻,一定會有得到天賜良機的時候,然而卻不能取勝,這說明天賜良機不如地形有利。
城牆不是不高,城池不是不深,**和鎧甲不是不堅固銳利,糧食也不是不充足,然而卻不得不丟棄城池而逃跑,這說明地形有利不如人心所向。所以說:防民流失不能憑靠封地的疆界,鞏固國防不能依恃山河的險要,威服天下不能仰仗兵革的堅利,得到人心者相助者多,失掉人心者相助者少,相助者少到極點,連親戚也會背叛他;相助者多到極點,整個天下都會順從他。
讓全天下所順從的人,去攻打連親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常常不用作戰,要作戰就一定會勝利。
舜,是在種田人中發現的;傅說,是在築牆人中發現的;膠鬲,是在鹽民中發現的;管夷吾出之於家臣;孫叔敖出之於船民;百里奚出之於商人。所以說,老天爺將要降下大任務給這個人,一定先要磨鍊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餓損他的皮肉,空乏他的身體,有意違背和擾亂他的所作所為,以此來啟動他的心智,磨鍊他的情性,增長他的實際才能。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取得教訓。
內心感到窘迫,頭腦反覆權衡,而後方能有所作為。表徵於顏色,興發於聲音,而後方能表達明白。在國內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輔弼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對國家和外來憂患,這樣的國家一定會衰亡。
這樣就可以知道:生機來自憂患,死亡來自安樂。
人民最重要,國家在其次,而君王是最輕微的。所以,為老百姓所擁戴就可以作天子,為天子所喜愛就可以作諸侯,為諸侯所喜愛就可以作大夫。諸侯危害國家,就應當廢舊而立新。(陶型傳)
孟子的名言5句,孟子的名言倆句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譯文 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譯文 富貴時不能腐化墮落,貧賤時不要改變意志,面對威武之勢而不屈服,這才叫大...
孟子的名言,有關於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一 孟子 孟子 的名言名句是什麼?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孫丑章句下 第一節 解釋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 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 內部團結。2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解釋 正因...
孟子的名言和成語
1 誠者,天之道也 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2 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3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5 敬人者,人恆敬之 愛人者,人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