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與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2021-05-15 15:31:18 字數 3965 閱讀 9349

1樓:貞觀之風

1、春秋爭霸是各大國爭奪霸權的政治,是大國靠武力脅迫小國,承認其領導地位的強權政治;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符合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結束**割據局面的意願,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統一戰爭的性質。

2、所謂「春秋無義」,是指發動這些戰爭的實質是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它諸侯國的支配權,是把戰爭作為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手段,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戰國則主要是為了結束戰爭,統一天下。

3、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建立在生產力較落後的情況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則是建立在生產力較高的情況下。

爭霸與反爭霸,兼併與反兼併。諸侯征戰、人才流動、思想活躍的春秋戰國時代緩緩拉開了序目,190餘諸侯國慢慢只剩下了齊、楚、燕、韓、趙、魏、秦這戰國七雄。

2樓:

在本質上的不同是:

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各霸主以擴大勢力範圍以及掠奪土地,人口,財富為目的.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雖然也給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它符合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結束**割據局面的意願,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統一戰爭的性質.

春秋時期的稱霸戰爭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有何不同?

3樓:白鷺丹楓

春秋時期的稱霸戰爭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的不同點是:

戰爭性質不同:春秋時期爭霸戰爭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戰國時期兼併戰爭前期是封建兼併戰爭,後期是封建統一戰爭。

戰況不同:與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相比,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戰爭更加殘酷。

戰爭目的不同:春秋爭霸戰爭以取得霸主地位為主要目標。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目的是把對方吞併,統一中國。

戰爭的影響不同:春秋爭霸戰爭削弱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促進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戰國兼併戰爭則是促成了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的產生。

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前770年—前476年)發生在奴隸社會瓦解時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時,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之間,了長期的爭霸戰爭。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經過各諸侯國的兼併戰爭,到戰國時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無義戰 在中國春秋時期還屬於奴隸社會,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屬於分封各王之間兼併土地,稱霸的戰爭。後來項羽滅秦後,採取的也是這種制度,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各王。

在戰國時期中國已經過渡到了封建社會,作為封建王朝統一與反抗性質的戰爭。

1.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意義:不利---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有利---1.對於結束**割據狀態,實現區域統一有積極作用;

2.對於阻止夷狄等遊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華夏進步文化,增強各族間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爭霸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霸主都曾進行過改革以增強國力,其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使經濟得以發展;

4.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階級實力的增長,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潰;

5.爭霸戰爭加速了新舊制度的交替,促進了奴隸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產生。

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中國奴隸制瓦解的反映,也為社會的進步,階級關係的變化,新制度的產生,民族融合的加強等創造了條件。

2.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意義:1.進一步加強了統一趨勢;

2.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3.各國國君為了爭霸,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改革政治,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改革運動的興起。

春秋的爭霸戰爭與戰國的兼併戰爭的異同?

5樓:匿名使用者

諸侯爭霸屬於奴隸主貴族間的爭霸,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屬於新興地主爭奪地盤 階級不同 .第一,春秋時期出兵要找藉口,就是攻打不尊重天子的國家,而且還要去拉幾個諸侯,通常是幾個諸侯和幾個諸侯打仗,都是聯軍和聯軍打仗。

戰國時期直接就是為了擴張領土,而且再也不找周天子當藉口,而且就是國家單打獨鬥,一國對一國。

第二,春秋車戰為主,在郊外打仗,而戰國以騎兵及步兵為主,除了在郊外,而且還攻城略地。

第三,春秋時為了管理別的諸侯,而戰國是為了剪滅別的諸侯,是以統一為目標。 在中國春秋時期還屬於奴隸社會,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屬於分封各王之間兼併土地,稱霸的戰爭。後來項羽滅秦後,採取的也是這種制度,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各王。

在戰國時期中國已經過渡到了封建社會,作為封建王朝統一與反抗性質的戰爭。

6樓:匿名使用者

異:春秋的爭霸戰爭實質是奪得霸主而已,一些強大的諸侯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攻打與自己國家有矛盾的國家,或者聯合幾個其餘的國家打別的強大的國家,讓其它國家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實質則是統一的問題,這是不管有沒有什麼理由,目標都只有一個,就是統一全國,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不再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了,那時的周天子已形同虛設。

同:都是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也都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

7樓:匿名使用者

秋是奴隸社會末期,戰國是封建社會初期,所以可以說春秋是奴隸主的掙扎期,戰國是封建勢力的崛起時期

相同就是都要統一天下

春秋爭霸與戰國兼併戰爭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是什麼?

8樓:小僧羊羊

春秋爭霸戰爭規模小,主要是迫使其他國家承認戰勝國的霸主地位,如齊恆公,晉文公,楚莊王等。春秋時期的戰爭帶給社會種種災難。戰國兼併戰爭規模大,很頻繁,主要是征服地區和國家,如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影響是許多國家被消滅。

9樓:話說蚊子被我咬

你要給分的話我就告你,我歷史書上正好有

春秋爭霸戰爭與戰國兼併戰爭的不同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春秋時期出兵要找藉口,就是攻打不尊重天子的國家,而且還要去拉幾個諸侯,通常是幾個諸侯和幾個諸侯打仗,都是聯軍和聯軍打仗。

戰國時期直接就是為了擴張領土,而且再也不找周天子當藉口,而且就是國家單打獨鬥,一國對一國。

第二,春秋車戰為主,在郊外打仗,而戰國以騎兵及步兵為主,除了在郊外,而且還攻城略地。

第三,春秋時為了管理別的諸侯,在諸侯中當老大,而戰國是為了消滅別的諸侯,是以統一中國為目標。

11樓:匿名使用者

1、戰爭的目的不同,春秋是為了爭霸,打著天子名義攻打某些諸侯國和抵禦外敵及蠻邦侵擾,戰國是為了兼併,實力強的諸侯不斷兼併實力弱的以擴大自己的領土、增加人口、獲得財富。

2、春秋時諸侯多為周天子親封的氏族,而戰國時許多國家成了士大夫的天下。

3、春秋時,車是很重要的作戰工具,戰國步兵的重要性提高。

4、春秋時,作戰的主力以國人為主,戰國時好多野人也需要服兵役。

5、地域擴大,春秋戰爭中以中原諸侯國為主要強勢力量,戰國時楚國,秦國都變得強大起來了,成為了戰爭的另一方重要的力量。

6、戰國經過一系列變法之後,國家的經濟實力上升,對戰爭的投入增加。

7、戰國出現了墨家之類的守城高手,兵家與法家也越加受到歡迎,無疑戰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

12樓:李壞李壞

春秋五強,難分高下。不求滅國,旨在爭霸。戰國七雄,一強六弱。勝負已定,欲統天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同了。

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的異同點

13樓:勝寒

不同點戰況不同: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戰爭更加殘酷。

戰爭目的不同:春秋爭霸戰爭以取得霸主地位為主要目標。戰國時期的戰爭目的是把對方吞併,統一中國。

二者之間的相同點:

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

②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戰爭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春秋戰國時期兼併爭霸戰爭的意義,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與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1.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意義 不利 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有利 1.對於結束 割據狀態,實現區域統一有積極作用 2.對於阻止夷狄等遊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華夏進步文化,增強各族間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爭霸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霸主都曾進行過改革以增強國力,其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使經濟得以發展 ...

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有何影響戰國時期的爭霸對當時社會有什麼影響

加速了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新的經濟,社會制度的產生。初步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加速了各區域的民族融合,為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春秋爭霸戰爭的實質和影響 1 實質 奴隸主之間的掠奪戰爭 春秋無義戰 這話用現代的觀點來理解是不確切的,因為春秋時期也有奴隸反對奴隸主的正義戰爭,也有各國...

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意義 不利 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有利 1.對於結束 割據狀態,實版現區域統一有積權極作用 2.對於阻止夷狄等遊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華夏進步文化,增強各族間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爭霸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霸主都曾進行過改革以增強國力,其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使經濟得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