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竹 子 精 神
張興旺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注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於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讚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儘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一場春雨過後,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雲天,所謂「清明一尺,穀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裡。
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
「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裡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儘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譁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讚美道:「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她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冑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後,立刺蒼穹。
」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餚,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
竹子製作的竹涼蓆、竹傢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係。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紮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汙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
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餚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
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2樓:管青宇
給你發一篇參考文章
我家的院子裡種有一小片竹子。
在古人的眼裡,竹子的空心象徵虛心好學;它又有節,象徵著有節操。再加上竹子形態秀美、亭亭玉立,臨風搖曳、楚楚動人,若是月影粉牆,則更加有詩情畫意了,所以竹子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晉代王子猷曾指著竹子說:
「何可一日無此君?」東坡居士也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言傳世。
但父親並不懂得「不可居無竹」的雅訓,雖然那時侯家裡經常「食無肉」。事實上,父親到了十二三歲才開始上學,讀了不到一年就匆匆輟學,跟人學篾匠活去了;而對於一個篾匠來說,竹子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所以家裡的那片竹林,與蘇東坡無關。
父親有兩個很突出的特點,其一是喝酒的時候——不管是白酒還是啤酒,也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只要是一開始喝酒,他就會渾身冒汗,轉眼間衣服都溼掉了。父親的酒量很好,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這比武俠**中那些用內功把酒逼出體外的所謂大俠要強多了。可惜這一點沒有遺傳給我。
還有一個特點是,父親只要一躺下,不出三分鐘就立刻鼾聲大作。這可能是因為以前幹活太累吧,他只能是利用盡快睡著來恢復體力。沒想到這一無奈的習慣竟會一直保持到現在。
然而,比這兩個特點更出名的,是父親做的篾匠活。在村裡,父親的手藝是數一數二的,一做起篾匠活來隱隱然有一種大家風範。在父親寬大的手裡,那把又厚又重的篾刀被運用得輕鬆自如,一棵完整的竹子到了他的手裡,瞬間就能變成又薄又光滑的篾條了。
農村裡凡是用竹子做成的東西,比如籮筐、籃子、竹蓆、笊籬、雞籠等,都曾經在父親的手裡誕生過。父親做活計的時候,我總會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期盼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如此精湛的技藝。村裡人說起我的時候,總是會說「那個篾匠的兒子」——這曾是最讓我覺得自豪的稱呼!
而父親不做活的時候,那片竹林就成了我經常光顧的遊樂場。於是那些原本在此休憩的雞們便自覺地讓開了——其實我一直都很願意和它們一起玩的,可它們好象很怕我的樣子。
我經常在竹林裡抓一種被我們稱作「竹知了」的甲殼蟲。這是一種竹子的害蟲,它們的頭上有一個很規則的圖案,很像是撲克牌裡的黑桃、紅桃、梅花或者方塊,其中有黑桃圖案的蟲子特別稀少。只是到現在為止,我也沒有把四種「花色」抓齊過,因為前面抓到的蟲子總是很快就被我烤熟吃進肚子了。
那種香脆美味的感覺,直到現在還是會讓我垂涎不已。
不抓蟲子的時候,我會折些竹枝來編帽子。戴著編好的帽子,我便一本正經地端坐在石頭上,摘片竹葉來吹奏。可不知什麼原因,吹來吹去都只有一個音調,而且聲音也不大,倒是把腮幫子吹得發疼。
於是後來,我乾脆用竹子做了個竹哨來吹,雖然還是隻有一個音調,但聲音高多了,而且吹起來也不費力。
偶爾我也會做出一些比較調皮的事情來,比如在兩棵竹子之間翻筋斗,或者爬到竹子上頭去盪鞦韆。當然,這些比較危險的「高難度」動作都是在避開大人耳目的情形之下完成的。如果是在夏天,那就免不了要用竹子做一把水槍,找人在竹林裡大戰一翻。
不過最讓我開心的時候還是在春天。「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伴著這樣的童謠,再放飛一個自己親手做的風箏,是我那時侯最嚮往的事情。於是,砍來竹子,劈開,削平,紮好骨架,糊上紙,再綁上些紙條作為尾巴,然後從母親那裡拿來一些縫衣線,成了我每年的必修科目。
一段段快樂的時期就這樣被打造出來了。其實每年做的風箏樣子都差不多,可我每年都會很投入地去做,而每年體會到的快樂又似乎都不一樣。
可惜每年只是在春天的時候才會去放風箏,而人生的春天卻早已經匆匆過去。現在的農村裡,大部分的東西也都是買現成的了,所以父親很少再有機會去展示他的手藝了。我當然也沒有成為篾匠,只有那片竹林,依然長得鬱鬱蔥蔥,彷彿在晚風中訴說著些什麼。
寫竹的託物言志的作文6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竹子,是一種平凡的植物,它既沒有玫瑰那嬌豔的花朵,也沒有茉莉那迷人的芳香,有的只是翠色慾流的外衣和挺立的身軀。有人說玫瑰最美,也有人說蘭花最美,而我卻覺得竹子最美。它雖然不豔麗多姿,但很樸實。
它只會默默無聞地為人們做貢獻:把自己的「孩子」給我們當食品,自己的「身體」給我們做材料,自己的「頭髮」給我們編織東西。它還為我們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
你的根可以用來雕刻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你的葉可以用來包裹那鮮美無比的粽子,即使你的落葉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化作肥料為莊稼提供營養……
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當春回大地,第一聲春雷響起時,一顆顆竹筍迫不及待的鑽出土地,汲取著甘甜的露水,直指雲天。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裡一天天長大,長成了一棵棵筆直的竹子。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炯有神。
秋天,甚至冬天,竹林還是那麼綠,那麼美!暑盡寒來,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抬頭望去,只見一棵棵竹子直插雲天,絲毫不見彎曲之處,我不禁想起千古名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子這種百折不屈的精神,難道不正是中華人民所具備的優良品格嗎?
竹子一生不會開花,但在生命快完結時卻會在頂端開出一種白色的花,花朵慢慢變黃,當它已死去時,花瓣隨風飄揚,這樣是為了淘汰老竹子,給新竹子更大的生存空間。他一生默默無聞,高風亮節,在生命最後一刻發出一絲輝煌,然後悄然離開。不禁讓我竹子竟如此偉大,卻又如此的平凡。
竹子,你無私地為人們奉獻著你的一切,你對人們的要求卻是那麼少。一陣雨露,一絲陽光,你就能發芽、生長。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讚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4樓:flysky天空
竹 子 精 神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注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於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讚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儘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一場春雨過後,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雲天,所謂「清明一尺,穀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裡。
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
「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裡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儘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譁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讚美道:「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她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冑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後,立刺蒼穹。
」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餚,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
竹子製作的竹涼蓆、竹傢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係。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紮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汙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
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餚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
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託物言志作文,託物言志作文
風中展現其光彩的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山上的春色使我想起了蘇軾的這首詩。看,在山的那頭,在那青草叢旁,山被什麼染成了粉的 白的?哦,那是一片桃林。瞧,白色的桃花潔白如玉,粉色的桃花如綻放燦爛笑臉的嬰兒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水不再低吟,山不再寂靜,它們隨著春風吹起動人的歌謠。鳥兒在舒展...
託物言志現代散文,託物言志的散文
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 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 土,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 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 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 麥浪...
託物言志短文,託物言志短文300字
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綠綠,其中也有點點水色,無風時它像一塊布平鋪塘面上,沒有一絲一毫的皺紋,又像一塊天然的青綠銅鏡浮在池中。其中也有幾支樹杈直插過池面,萍面略顯得有些破痕 可是卻不能完全劃破,這之中更顯示出了它的生機。雜草和翠鳥也時不時地打擾著萍面,一漾一漾的,魚波紋是不能不出現的,使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