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而立」的立代表什麼含義

2021-03-21 23:17:48 字數 5711 閱讀 6586

1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中孔子那段「三十而立」的名言是大家很熟悉的,但要給出確定的解釋並不容易。古往今來,註釋《論語》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對於這段話的釋義不盡相同,提出了多種對於孔子「三十而立」之「立」究竟何所指的具體解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體可以歸結為「立於學」、「立於禮」與「立於道」三種。

根據現存的材料,最早提出「立於學」說的是南北朝皇侃。在《論語義疏》中,他指出:「雲三十而立者,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

古人三年明一經,從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經之業所以成立也。」皇侃此疏極可能是本於《漢書"藝文志》的下述記載:「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

存其大體,玩**而已。是故用日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經立。」應當說,這一解釋明顯地帶有漢代經學注重「傳經」的時代特點。

「立於禮」說源自於《論語》,孔子自己就明確說過「立於禮」的話。所謂「立於禮」之「禮」可以有兩個基本指向:一是實際上作為社會之根本綱紀的「禮」;二是作為個人立身處世之行為準則的禮儀規範之「禮」。

從「立於禮」說的具體內容來看,基本上都是從後一方面詮釋的。「立於禮」何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朱熹作了有代表性的回答:

「禮以恭敬辭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可以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故學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為事物之所搖奪者,必於此而得之。」從「成家」以立業的角度來詮解「立」,也是與「立於禮」說相關聯的。

清代學者宋翔鳳指出,「《曲禮》三十曰壯,有室。立也者,立於禮也。君子惟明禮而後可以居室。

不然,風俗之衰與人倫之變未有不自居室始也。故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也。」較之其它解釋,「立於禮」說產生了最為廣泛的社會影響。

「立於道」說主要集中在宋明理學時期。此說強調「三十而立」是「能自立於斯道」。程頤指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聖人言己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後人也。

立,能自立於斯道也。」所謂「斯道」,宋明時期的註疏者大多認為是「大學之道」,也就是《禮記"大學》篇所揭明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等「三綱領」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八條目」。

可以進一步指出的是,上述不同闡釋之間實際上已經包含了「漢宋之別」,即對孔子在中國文化中歷史地位的不同認知。漢唐時代,人們通常把孔子看做自古以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聖人中的一員,凸顯孔子對古先聖人的繼承性。宋代後,人們更多的強調孔子創立儒家、集古代中國文化之大成的一面,凸顯孔子對古先聖人所創立與傳承的禮樂文化變革性的一面。

反映在對「三十而立」的詮釋上,「立於學」說與「立於禮」說集中強調了個體適應既有價值系統的一面,凸顯的是外在之「跡」而非內在之「心」,更多地體現了漢學的特色。而「立於道」說則不僅包含了注重內在心性之修為的向度,而且為肯定孔子對中國文化的變革性意義預留了詮釋空間,因而更多地體現了宋學的特色。

如果承認孔子通過點明「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普遍而內在的本質而開創了通過自我道德修養而完善自我人格以成就圓滿之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了中國文化發展演進歷程中的變革,我們或可以在「立於道」說的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理論推展,將「三十而立」之「立」解釋為「仁心的挺立」或曰「仁心朗現」。這也就是說,孔子在三十歲的時候完成了對於「仁」的發現與「仁」的自覺,不僅將之體認為自我的內在本質,而且「仁以為己任」,為自我生命確立了成仁成聖的基本目標。由此,孔子不僅確立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歸依、確立了自己思想學說的中心觀念,從而成就了自我生命的安立,而且也為最終完成中國文化早期發展中為禮樂文化確立內在於人性之根據的變革奠定了基本的精神方向。

由此,在作為文化巨人的孔子那裡,「三十而立」就不僅構成了個體生命人格成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而且其內容還與中國文化傳統的變革方向密切相關,它之所以能夠產生廣泛而久遠的影響就是不難理解的了。

那麼,在今天,三十而立立什麼?站在平章漢宋的理論立場,我們至少可以從孔子以來的「三十而立」傳統中吸取以下三方面的借鑑。

第一,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應當成為自我生命成長的重要內容。在孔子那裡,修德進學堪稱構成了「三十而立」的首要內容,並由此而成就了自我人格修養歷程中的四重進境,即仁心朗現之境(三十而立)、仁智雙彰之境(四十而不惑)、與天相知之境(五十而知天命)以及隨心所欲之境(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對理想人格的追求由此成為傳統中國社會志士仁人的共同取向。

在今天,雖然時移事易,我們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全盤照搬傳統的所謂「君子、聖賢」人格,但儒家所倡導的高揚人的道德主體性與自覺性、做一個有德之士的主張依然應當是我們不可偏廢的基本價值取向,宋儒陸九淵所謂「堂堂正正做個人」的宣示依然是今天人之所以為人所應當踐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德」與「能」的並進是自立於世的重要基礎。意志與理性構成了人類生命的兩個基本層面,它們又分別與「德」和「能」相關聯。孔子從「三十而立」的「仁心的挺立」到「四十而不惑」(智者不惑),可以看做是包容了一個仁智雙彰而並進的原初結構。

在今天,「仁」、「智」的具體內容雖然已不同於傳統時代,但由關聯於生命的意志與理性所形成的「德」(道德、價值)與「能」(技能、知識)卻依然是個體生命乃至群體生命(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的重要基礎。如何達致「德」與「能」的雙彰並進是關乎自我生命所以「立」的基礎性因素。

第三,禮儀規範是展示生命之文明程度的重要形態。能否按照禮儀規範來規約自我的視聽言動以立身處世,是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衡量個體或群體生命之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今天,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謀求中華文化的現代復興,就不僅要順適當今世界的「禮儀規範」,而且更要將自身獨異的優良資源貢獻於當代社會,以形成更為合理的立身處世之行為準則。

這也是關乎個體生命乃至群體生命(中華民族)在今天能否自立於世的一個重要方面。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要成事業!過了這個年齡段就沒有這麼多的精力了!

俗語說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呢?

3樓:大池墨

「三十而立」是孔子自道之言,古代有所謂的三立,立功、立德、立言,三十而立可以理解成到了三十歲了或者是三十歲之前,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找到自己另外的一半成家,清楚自己以後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業。對應古代的,立功、立德、立言。現代可以是立人、立家、立業。

小時候,生活無憂無慮,很多生活的錯誤都可以得到包容,因為年紀小,不懂事,並不會被要求或者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等到長大了,如果沒有「立」起來,就會很茫然,方向沒有,目標沒有,也只能在歲月中蹉跎了,「三十而立」代表著決心和堅毅。不管以前怎麼樣,三十歲都應該成熟穩重了。

「三十而立」怎麼樣才算做到?立人、立家、立業,這裡第一個前提是立人,學會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關乎到自己未來的事業和家庭,很多人都說,先做人再做事,這就是一種智慧和共識,一個不會做人的人,內心其實還是扭曲的,不要為了一些利益讓良心過不去。如果三十了心智成熟,穩重踏實,不容易被情緒左右,有著明確的方向,併為之付出行動力,那真的不再是一個渾渾噩噩的毛頭小子了。

三十在人生的階段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承上啟下,有老有小,不努力很快就會到了中年危機,三十無所成,到了五十人生就幾乎定格了,一不留神溜走的有時間也有青春。一個家庭的重任需要挑起來。有壓力、有包袱很正常,關鍵在於怎麼去「立」起來

4樓:小喬橋巧巧

三十而立一般指的都是他們的事業,就是立業,此時會迎來他們事業的高峰期。而且自身的社會資源也達到了一定的飽和,想做什麼一般都會有朋友相助。

5樓:霸王別姬

三十而立,立的是事業,一個男人到了30歲之後,就應該有自己的事業,不然真的會很難在以後會過得更好。

6樓:左耳

孔子說,男人三十,安身立命,有安身之處,生活有著落,慾望不要太多。30歲的男人應該依靠自己的本領承擔自己必要的責任了。

7樓:把孤獨當晚餐

成家立業。主要指的是事業要事業有所突破,只有成功才能夠對未來走得更暢通。

8樓:康彥合

三十而立說的就是男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了,不能還是一事無成,無所事事的,所以年輕應該多加油。

9樓:二三丶

一般是這樣的,而立就是事業。30歲你的社會網路大致也形成了,年齡資歷也差不多了,現在的社會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顯然社會網路,也就是人脈是至關重要的。

10樓:**不離十

話說男人三十而立,首先是要立業,然後是立家。有了工作和家庭和諧,在未來才能生活中才能更成功。

11樓:草峿

立身,立業,立家,這三樣東西立好後,我們人生才會暢通無阻。

12樓:一絲山

我覺得這個男人三十而立說的就是,男人在三十的時候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還要娶妻生子。

男人三十而立 是什麼意思

13樓:友如意鄢楓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四十歲能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賞析】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

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14樓:瀟瞳

是耋[dié],耄[mào] ,期頤[qī yí] 。

拓展資料: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15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髮:男子15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

12、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40歲的代稱。

15、知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50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

17、古稀:70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70-80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80-90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100歲。《禮記·曲禮上》

男人三十而立後面都是怎麼說的,男人三十而立是什麼意思啊

答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內,八十耄耋 容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含義?又要怎麼做才行

就是說該小有成績了。做事也該穩重大方。如果說一個男人20歲以前是窮人那可以怨他的家庭父母不好。如果30歲了還窮就是兩個原因 1 努力工作但是時運不濟 2 懶人一個。就是說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就是你的小dd還沒到三十釐米,就想立起來,門都沒有sb 古時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

三十而立的生日祝福語,三十而立簡短祝福有哪些?

三十而立的生日祝福語 1 祝你像三歲小孩一樣擁有簡單的快樂,像三百歲一樣得道如仙,像三十歲該有的涅磐。2 三十而立 應該是人生 和 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感覺一片慘淡。3 三十而立 我的理解並不是通一個外在的社會座標來衡量自己是否已經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