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 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嗎?(原文)

2021-03-22 06:07:12 字數 6139 閱讀 4879

1樓:龍光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這是原文

2樓:斯泰了沒魂

學而時習之,不異悅乎?

3樓:叼蠟燭的龍龍

學而篇第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

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

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見《齊魯學刊》2023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

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瞭解。

4樓:趙林德偉

溫故而知新,不亦說乎

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複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錯的,應該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樓:龍之便便

溫故而知新,不亦樂乎

孔子說: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的原話

7樓:不死鳥鳳凰一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樓:雪兒之冰雪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9樓: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是通假字,同悅。

10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1樓:陳楊莉

學過的東西,常拿出來是很快樂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研樂一乎?人不知不慍

孔子說,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快樂的事嗎,原文論語

13樓:叫那個不知道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擴充套件資料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註釋】

⒈學:學習

⒉而:而且,並

⒊亦: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⒋時:按時

⒌習:堅持,實踐

⒍之:代詞,這裡指學到的知識或技能。

【翻譯】

孔子說:「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你(的學問才能),你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14樓:少晨夢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出自《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你(的學問才能),你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15樓:banji的老巢

原文論語出自《論語》第一篇《學而》的第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到了知識而且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說《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16樓:命中傷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解釋是: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部分學者的解釋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悅的嗎?

17樓:21世紀第一聖人

這句話出自《論語》第一篇《學而》的第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其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8樓:樊柏源

原文出自《論語》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拓展資料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19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出自《論語》第一篇《學而》的第一段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簡介: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0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讀】說:同悅。慍:

生氣、惱怒、怨恨。原文的意思是:孔子說:

「學習,並且把學過的知識經常去溫習、去踐行、去運用,不是很愉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不理解自己,自己不怨恨、不惱怒,不正是有氣度和修養的君子嗎?」

孔子說:「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嗎?」把孔子的原話告訴我。

22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3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

24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何謂「說」即「悅」,與「樂」異也,悅是習後內心有所得,悅在心中,不露於外

25樓:歸雁載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

26樓:守護觀鈴

學而時習之 不宜說乎

孔子說:「把已經學到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 嗎?」

27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8樓:ぶ野蠻悅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9樓:爾駿騰琴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①乎。」

注:①說通「悅」,喜悅

孔子說,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快樂的事嗎?孔子原

3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論語》古文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文:孔子說:"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實踐它,不也很愉悅嗎?"

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⒈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⒉部分中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⒊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解釋是: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⒋部分學者的解釋是:

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趕快去在生活中實踐養成習慣,不是很令人愉悅嗎?

孔子說 「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嗎?」把孔子的原話告訴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何謂 說 即 悅 與 樂 異也,悅是習後內心有所得,悅在心中,不露於外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e 乎?學而時習之 不宜說乎 孔子說 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常常那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是嗎?翻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

孔子說過一句話,它的意思是普遍會一百樣東西不如精通一樣東西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 to know everything is to know nothing,中文可以翻譯成樣樣通,樣樣鬆.就是說的 10個10 加一起不是一個100 說的就是人在掌握什麼知識,技能的時候,要博而專,術業有專攻.就是這個意思.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不是孔子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鼓勵孩子把書上的東西說出來,對於他們的成長有哪些幫助

隨著電子產品的泛濫,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對於書本失去了興趣,而讀書的益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更上一層就是孩子可以把自己在書本上學到的,看到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這種方式最直接的幫助就是可以讓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能夠對於書本上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對於這個方面表現更加明顯的是一些理科類的問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