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什麼

2021-03-22 15:03:42 字數 5338 閱讀 1825

1樓:蟹蟹沒有蟹黃堡

釋義:. 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出自《論語·學而》。

這段話是孔子傳授給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

君子修己的目的是要治人。要想成功地治人,就得讓自己的形象被他人認可和接受,只有這樣才能直接或間接地支配或影響他人的行為。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瞭解和理解他人總是比了解和理解自己要困難得多。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正因為知人不易,人們不被理解或者被誤解的情況就很普遍,所以士人往往有懷才不遇的不滿情緒。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應該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當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時候,首先應該做到自己能正確地瞭解和理解他人,爭取不誤解他人,從而做到對他人有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能夠充分的尊重他人,也是獲得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個條件。因此當他人不理解或誤解自己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抱怨他人,並且應該積極主動地理解他人,多為他人利益著想,這才是君子應有的氣度。

2樓:位紹鎮承恩

意思: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註釋:患:憂慮,擔心。

人:指別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不瞭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之:助詞,無意。

不能:沒有能力(才能)。

也:一樣,相等。

3樓:騰章軍成天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能怨恨別人

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我不瞭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是值得憂慮的。當然,說是這麼說,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

」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裡再次語重心長地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詳解:別人不瞭解我,我還是我,於是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不值得憂慮,更不用怨天尤人。

相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瞭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是值得憂慮的。

當然,說是這麼說,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所以聖人不僅在《學而》打頭的一章裡告訴我們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裡再次語重心長地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呼孔子像應

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註釋】

(1)患:憂慮、怕。

(2)人: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評析】

這段話是孔子對自己學生所傳授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孔子的觀念中,「學而優則仕,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態度。這裡的潛臺詞是:

在瞭解別人的過程中,也使別人瞭解自己。孔子積極鼓勵**從政,而從政的一個基本門路在於使別人瞭解自己。要想讓別人瞭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別人——這就是現在所說的換位思考。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7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關注我

8樓:伏地魔

意思是: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10樓:龔簡答沙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蝴蝶結攜家帶口覺得不對勁的快遞都想看比分你的價值?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不必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需要擔心(思考)自己是不是瞭解別人。」

13樓:理想俘虜人生

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 孔子...

14樓:叮叮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怕別人不知道你就怕你不知道別人。

16樓:枚翰薩嘉歆

【譯文】(一個人)不要愁別人不理解自己,愁的應該是自己不瞭解別人。

17樓:雨中漫步

不要整天擔心沒有人瞭解你的價值,要擔心自己到底行不行。

不要整天擔心沒有人瞭解你的價值,要擔心自己到底認不認識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在南懷瑾老先生看來:一個人不怕人家不瞭解你,最怕你自己不瞭解別人。乍一看來,我很困惑,一個人怕的是自己不瞭解自己,為什麼變成自己不瞭解別人?

瞭解別人對自己又有什麼用?細細想來,大概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自己吧,也就是現在的換位思考,不然,侷限在一個視野,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為「直到天門最高處,不能容物只容身」

18樓:百度使用者

意思的,做人不要太那個,凡事要想開點,做好點,以好的事物開頭,樂觀向上吧少年。

19樓:命運與夢

本章所**的,正是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內「患」與「不患」的問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實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

詳解:其他解釋大同小異,其實,用更形象的話大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這種解釋的可笑和不切實際已不用多言,這種論調忽悠出來的,不是腐儒又能是什麼?且不說這類解釋的荒謬,就從語法上看,有兩個問題是不能逃避的:

一、「其」是指代「人」還是「己」。

二、「能」是名詞還是動詞。

對於第一個問題,通常都認為「其」指代了「己」,但「其」當代詞,一般都指代第三人稱領屬關係,指代了「己」,把「其」翻譯成自己,不說完全不可以,但為什麼「其」不是指代語法功能和位置更恰當的「人」?

對於第二個問題,「能」當名詞沒問題,但在這裡,更合理的是動詞,因為,任何熟悉文言文對稱性修辭的人,都應該知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實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相應的,「能」在這裡更應該是動詞。因此,本章的解釋更應該是「不患人不明瞭自己,患人不能明瞭自己。」這裡的「人」,包括自己和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先說「人」指自己的情況,自己不明瞭自己,這是人的常態,而且只要還是人,這種狀態就無法徹底改變,而這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人不能不斷明瞭自己,一世糊塗,而且以糊塗為榮,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首要的是不斷明瞭自己,所謂「內聖」,所謂修身,也是要不斷地明瞭自己。

而對於「人」指別人的情況,別人不明瞭自己,反之,自己也不明瞭別人,人與人之間互相不明瞭,站在「家、國、天下」的角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由於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位置的不同,相互間因為利益等問題,出現相互間的不明瞭,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可怕的。但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不能不斷互相明瞭,甚至還忙於互相製造鴻溝,你是「精英」、他是「平民」,這是「富人」,那是「窮人」,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相明瞭的願望與可能,這才是社會最大的不幸。

社會,首要的是互相間的不斷明瞭。所謂「外王」,所謂「齊家、平天下」,首要的,就是要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何來「人不慍」的世界?

那麼,本章說涉及的「不患」與「患」,和上一章的又有什麼關係?其實,上一章所說的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站在終極的角度,一切存在都有其「患」,而「患」以「不患」的無位次而位次。但所謂的終極,也是相對而言的,在具體的存在系統中,也相應有其「患」與「不患」。

在這系統似乎無位次的「不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患」;反之,在某一系統的「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不患」。每一個現實系統的存在,都有其「患」與「不患」。

而本章所**的,正是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內「患」與「不患」的問題。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個體來說,自己不明瞭自己,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明瞭自己,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瞭的明瞭,「不明瞭」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瞭」而位次。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說某某人有自知之明,某某人沒有自知之明,這都是因「不明瞭」的無位次而有了自知之明與沒有自知之明的位次,依次下去,自知之明還可以分出三六九等來。因此,該「患」的不是自己不明瞭自己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反正不能徹底明瞭自己,因此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不斷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瞭」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自己不斷「明瞭」自己的位次,所以才有了「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內聖」的。

同樣,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人與人來說,人不明瞭人,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人永遠也不可能明瞭人,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瞭」的「明瞭」,「不明瞭」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瞭」而位次。

因此,該「患」的不是人不明瞭人「不患「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人不能徹底明瞭人,因此肆意互相製造鴻溝,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人人都失去了明瞭人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瞭」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人「明瞭」人的位次,所以才有了不斷「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外王」的。

何謂「能」?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要主、客條件具備,從「不能」到「能」,就是要不斷創造,使得主、客條件具備。對於任何現實的社會、任何現實的人來說,「人之不己知」是絕對的宿命,是無位次的,是無條件的,是不患。

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創造各種主、客條件使得這無位次的「人之不己知」不斷顯現「人之己知」不同位次的可能來,從而實現從「不能」到「能」位次的不斷提升。這就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所謂「天行健」,不明白這一點,是無法理解儒學、《論語》、孔子的。

直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患別人或自己不明瞭自己,患別人或自己不能明瞭自己啊。

注:不患、患是專門的術語,不能用其他詞代替,所以直接用,不翻譯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麼文言文裡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原文子曰 不患人之不 1 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 論語 學而 譯文孔子說 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解讀別人不瞭解我,我還是我,於是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謂 人不知而不慍 不值得憂慮,更不用怨天尤人。相...

《論語》中「不患人之不己知」的「知」到底是什麼意思

瞭解,理解 知在文言文中經常做通假字 智 用,理解為聰明,智慧。但這裡不是。出自 論語 學而 和 論語 憲問 原文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譯文孔子說 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別人不瞭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

越聰明越有智慧的人越容易患抑鬱症對嗎?是不是科學家研究生也容易患抑鬱症呢

也不見得都是,聰明的人是看透了世間百態,萬物本質,只是性格,態度不一樣罷了。樂觀的人無所憂懼,事事不放心上,瀟灑自如。而悲觀的人總是憐憫之心太甚,覺得世間疾苦,到處都是不如意,對人性失望,看透一個人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很難,所以抑鬱也是沒有用的。其實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像老子,莊子一樣,何必看的太清,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