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從中受到了什麼

2021-03-22 15:03:42 字數 5753 閱讀 8574

1樓:匿名使用者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2樓:匿名使用者

繁華梵蒂岡好地方呵呵風格很幸福遠方的風雨范德薩提8

3樓:匿名使用者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吹,兒子要侍奉老人卻不在人世

4樓:匿名使用者

子想長大後贍養自己的父母,可父母卻得不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5樓:匿名使用者

樹想要靜止不動,風卻不停,孩子想要供養父母,父母卻已不在人世。世間很多事都是無奈的,我們無法左右,所以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在父母在世的時候,好好孝順父母,不要等到沒有機會後再追悔莫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6樓:戒為良藥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含義1.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2.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孔子行,聞哭聲甚悲。

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旁。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註釋1、被褐擁鐮:穿著粗布衣服,拿著鐮刀。

2、闢車:下馬。

3、以後吾親:耽誤了養親的時間。

4、間:阻隔。

5、交遊:交往。

6、養:供養。

7、年:年華。

8、有:通「又」,用於整數於零數之間。

譯文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說:「快,快,前面有賢人。

」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

「先生家是不是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絡,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

」說完就辭世了。

孔子對**們說:「大家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有許多**辭行回家贍養雙親。

7樓:夢裡心落

【解釋】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

【節選】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立槁而死。

【翻譯】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絡,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

」說完就辭世了。

【引用】

1、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2、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8樓:李李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是「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拓展資料:

一、含義

1、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2、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二、出處

1、《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2、《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三、賞析

這是丘吾子說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說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裡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9樓:愛麼麼麼

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

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語句出處:

出處1:選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

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出處2:《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10樓:貴高馳史飛

樹想要靜止不動的時候但是風卻不停止吹拂,兒女想要好好孝敬父母的時候,父母卻已經不在身邊了。

其古訓告誡各位為人子女,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好好伺待,多回家看看,以盡孝道,不要待到父母都年老離我們離去以後才去追悔,往往後悔莫及啊!

11樓:羽辰水瓶

樹欲「靜」而風不止,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春秋時孔子偕徒外遊,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百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度在。

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

白話地說,就是樹木想靜止下來,無奈風總是隻不停(因而樹也就無法靜止),作為人子,很想奉養自己的父母,但是父母往往來不及等到(子女有能力有回時間奉養自己的時候)

其實發展到現代,這兩句的已經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比如 樹欲靜而風不止答 可以表述為身不由已,而子欲養而親不待 則是勸告人們要及時對自己的父母好點,而不要等到自己事業有成時才想到去做。

12樓:阿痴海漆定

樹想靜下來但風卻不斷地刮使樹枝搖動,兒女想待奉父母了,但可惜這個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

主要用來比喻人生無常,總是有很多的無奈,很多事等你想去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13樓:苟芙傅鸞

總體來說就是指:事情的發展往往不能隨著人的願望。也就是自己所希望的與現實有時會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事上人們身不由己!

這句話非常出名。尤其是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忠臣孝子!平時多注意關心體貼一下父母吧!莫要真到父母不在的時候後悔莫及!

14樓:仙汀蘭巴羅

漢·韓嬰《韓詩外傳》『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解釋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15樓:狂芳洲胥輝

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止,子女想起贍養自己的父母時,等不及的父母這時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或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16樓:敬德文麻橋

這是一個遞進關係的排比句。

前句作為鋪墊和引子,

給樹以思想,講樹自己想靜下來可是風卻不停的吹,借喻世事的不由己,不如意。

後句略傳,在事不由己的基礎上遞進講述了悔之晚矣的孝親思想。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兩句連讀,大意是,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

此兩句由於內含遞進加轉折關係,一說物,一講人,又分別自成一體,所以人們很少兩句連引,總是拆開使用。

17樓: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18樓:匿名使用者

東風卻不停地,父母想要養兒子去走了。

19樓:鍾起雲薄夏

【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

」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

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

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

「**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等待」的意思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我不知出自 但這卻是最讓我酸楚的話。我好象是最沒親人緣的一個人,生下來後九個月就跟著奶奶,因為媽媽要工作,沒辦法帶我。我是由奶奶用蛋糕一點一點喂大的,十歲以前我好象根本不認識媽媽,她去奶奶家的時候我只當她是陌生人。那時曾經有人故意逗我 你有媽媽嗎?誰是你媽媽呀?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類似的句子

閱讀 增廣賢文 那兒很多。葉愛風兒風掃葉,蟑螂產子子食娘。有沒有類似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類似的句子或成語 30 時不我待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英雄無用武之地 心有餘而力不足 愛莫能助 敬而遠之 欲速不達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星爺經典 落花有意隨流水,誰知流水卻無心戀落花 子欲孝而親不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出處謝謝

出自 韓詩外傳 卷九,原文是 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皋魚以 樹欲靜而風不止 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