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筆曉新
則,等畫物也。
——《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愛」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2樓:百度使用者
「愛」字在古漢語中有這樣幾種用法:
1、和現代漢語的「愛」用法相似。如「愛屋及烏」、「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友愛。《左傳.隱公三年》:「兄愛弟敬」。
3、男女間有情。「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引申為私通。「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4、惠;仁愛。「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5、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6、憐憫;憐恤。「若愛重傷,則如無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7、吝惜。「不愛尺璧而愛寸陰者,時難遭而易失也。」「不愛死,義也。」
古漢語中「則」有哪些意思
3樓:愛漂漂淼淼
1.(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 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則,法則)
2.同本義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3.又如:則天(以天為法,治理天下);則度(法度);則效(則象。效法)
4.等級(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 [grade]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顏師古注引 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5.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為子男封邑
6.標準權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7.榜樣[example]。如:以身作則
〈動〉1.劃分等級 [grade]
鹹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2.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則先烈之言行
3.做,作 [do]
眾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4樓:還款總部
(2) 依照順從:~願。~意。~法炮製。
(3) 像,相似,同什麼一樣:~此。~是。~同。~故。~初。遊人~織。
(4) 比得上,及:百聞不~一見。自嘆弗~。
(5) 到,往:~廁。
(6) 假若,假設:~果。~若。假~ ~~是。
(7) 奈,怎麼:~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8) 與,和:「公~大夫入」。
(9)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10)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或事物的狀態:突~其來。
(11) 表示舉例:例~。
(12) 應當:「若知不能,則~無出」。
(13) 〔~月〕農曆二月的別稱。
(14) 姓。
「夫」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5樓:卜祥侖
夫:fu
1.成年男子。賈誼《論積貯疏》:
「一夫不耕,或受之飢。」(或受之飢:有人就要捱餓。
)【丈夫】成年男子。【夫子】:1)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2)學生稱老師。【夫人】諸侯的妻子或皇帝的妾。後來官吏的妻子也稱「夫人」。
2.丈夫。《莊子-讓王》:「於是夫負妻戴。」(負:背東西。戴:頭頂著東西。)
3.fu(音扶)。指示代詞。
這,那。《左轉-成公十六年》:「則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國家所倚靠的大臣。)@又@彼。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獨無族姻乎?」
4.語氣詞。(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又@放在句尾,表示感慨。柳宗元《三戒-黔之驢》:「悲夫!」
6樓:匿名使用者
夫放在句首當發語詞講,在文章中可作丈夫講,用在稱呼中表尊敬之意,不同語境意思不同,閣下要認真分析。
7樓:百度使用者
放在句首讀二聲,作放語詞 表議論…讀一聲是丈夫的意思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8樓:沒事別搭理我丶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
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擴充套件資料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
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誌古白話的正式形成。
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9樓:麼破1自我
中國在古漢語意思是: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漢代時,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10樓:**君主
您好。首先,我們要來解釋什麼是是「中」,才能解釋「中國」.朱熹有云:「無一事不合理為中」,所以,萬事求合理的國家就是「中國」.
11樓:通靈寶鈺
指中原地區,例如「處中國以治萬邦」
12樓:許小彤
其內涵外延一直在變化,假若中原淪陷,江左亦可定性為中國
13樓:季風吟
有「城裡,都城」的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西方有個說法,叫**王國
在古漢語中「餘」是什麼意思?
15樓:積木木積阿
①《代》我。《核舟記》:「嘗貽~核舟一。」
②《形》多餘的。《論語》:「其~不足觀也已。」
③《形》遺留的。《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不鼓不成列。」
④《名》盈餘。《論積貯疏》:「苟粟多而有~,何為而不成?」
⑤《數》表示整數後的不定的零數。《賣炭翁》:「一車炭,千~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詳細字義:
①代詞(1)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餘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嘆逝賦:「餘將老而為客。」;「~將老」。
②名詞(1)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餘,聚以待頒賜。」同「餘」。
簡體「餘」部分意思的繁體字
(2)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課餘」、「業餘」、「公餘」。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3)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
十、百、千等整數或名數後的零數。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十~人。
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
(4)姓。如宋代有餘靖。
(5)農曆四月的別稱。
③形容詞
(1)多出的、剩下的。如:「餘錢」、「不遺餘力」;剩~。
~糧。~興。~悸。
~孽。節~。~生。
~蔭(指前 人的遺澤,遺留的庇廕)。~勇可賈(gǔ)(還有剩餘的力量可以使出來)。宋·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
「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2)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
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3)其他的。如:「餘念」、「餘事」。
(4)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樑」。
④副詞(1)以後。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
《載敬堂集》:「勞餘,猶工餘,勞作之餘。餘,猶後。人之勞作在野,或在坊在肆,或行商,勞餘則休憩於房。」
《江南靖士詩稿·投老》詩句:「幾番途遇無房者,訴道勞餘憩未安。」 「勞動之~,歡歌笑語。」
⑤動詞(1)剩下、遺留。如:「餘留」。
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
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組詞:•餘波[yú bō]
⒈江河的末流;⒉遺風流澤。
•餘孽[yú niè]
殘存的壞人。
造句:金庸**的情節如錢塘江潮,推波逐瀾,層層遞進,直至轟然拍岸,掀起軒然大波,餘波盪漾,也便終局。
滿月在清理殘渣餘孽的同時,也會昭顯不易察覺的真相。
參考資料
文言文字典
漢典網:http://****zdic.***/
16樓:阿九九
【讀音】:yú
【字義】:
我:「~將老」。
剩下來的,多出來的:剩~。~糧。
十、百、千等整數或名數後的零數:十~人。
農曆四月的別稱。
姓。【讀音】:yú
【筆劃】:共7畫
【部首】:人部首
【筆順】:撇、捺、橫、橫、豎鉤、撇、點
【字義】:
我:「~將老」。
剩下來的,多出來的:剩~。~糧。
十、百、千等整數或名數後的零數:十~人。
農曆四月的別稱。
姓。【組詞及釋義】:
餘額[yú é]
【釋義】剩下的名額
【造句】你這個智商餘額明顯不足,找個地兒充值去吧!
餘勢[yú shì]
【釋義】精神運動或社會運動的餘波
【造句】很難知道將保持下去的可靠的成就有多大,也很難知道**的餘勢有多強
餘黨[yú dǎng]
【釋義】殘留的黨羽
【造句】"因追討餘黨,遂至無鹽,進擊渤海,皆平之。"
餘燼復燃[yú jìn fù rán]
【釋義】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造句】消防員和民警正在用消防水槍朝廠房各個角落噴水,防止餘燼復燃。
心有餘悸[xīn yǒu yú jì]
【釋義】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厲害。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裡還害怕。
【造句】談起這次虎口餘生的經歷,他仍心有餘悸。
【余姓名人】
餘深:(約1050—2023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宋神宗元豐五年(2023年)進士,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
余天錫: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丞相史彌遠延為**師,性謹願,絕不預外事,彌遠器重之。
古漢語中爾是什麼意思,古漢語中以的意思
抄 爾 r 1.你,你的 父襲 輩。汝 你我相稱,關係密切 曹 你們這些人 虞我詐。2.如此 偶 不過 3.那,其 指時間 時。後。4.而已,罷了 亦作 耳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 5.詞尾,相當於 地 然 卓 率 輕易地 看語境吧。一般來說爾是你的意思,比如說爾等,就是說你們。不過爾爾呢就...
羹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您好羹的意識有好幾種 您看看 1 會意。從羔,從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 羔 美 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說文 五味和羹。按 上古的 羹 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 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2 調和五味的湯 tick soup 一簞食,一豆羹,得...
是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什麼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哇,居然有人問這個問題?是 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 正確的行為 包括身 口 意 找一本帶篆字的 康熙字典 或 說文解字 來看看,是 字的意思是站在日下,或臉正對著日光的意思。你看 是 字為上下結構,上面為 日 代表太陽 光明 引伸意為正確的路 光明大路 下面那個字為篆體的 正 字。就是說,你正正地站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