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新聞
史》一書是從新聞學,傳播學的角度以及西方人的觀點來詮釋活字印刷術的產生與發展;而我國是從現存古籍的記載上以及國內出土的印刷品來說明活字印刷術的產生與發展。兩者存在矛盾是在所難免的,應該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印刷術的由來
2樓:假面
說起印刷術的起源和發展,就要說起印度佛教的中國歷史,因為在此之前最早前原始的印刷術新生事物的發明並不是都被認可的,據有關資料記載: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特別是到了後五唐時期正是從漢代進駐中原的印度佛教的迅猛發展才凸顯了原本的手抄**和佛像圖遠遠落後於當時寺院和教徒的發展速度,當時,有人描述著,在各個廟宇寺院裡一大部分的庭院和殿堂被很多光頭的和尚和請來的落魄秀才和民間識文斷字的先生們佔據的,每人身邊都是厚厚的**在等著抄錄,而當時在大唐全國就有大型寺院400多所。
雖然,已經是有史以來最為浩大、動容的抄錄場面但是卻面對偌大的民間、佛教需求來說,**的短缺大大的制約了這種佛教的迅速發展進度和「眾生的普度」民間需求,不得已,才逼迫人們從把碑刻和碑拓方式上得到了啟發開始了大批量正式運用到了這民間、佛教的雕版印刷上來。因此又繼續在宋代開始用於書籍出版和官方實用,據說,第一位把雕版印刷用於書籍出版的就是一位私人出巨資進行刻版印製的文學家,據傳,共花去了二十多萬**。
在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存放版片又要佔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書,版片就成了廢物。
此外雕版發現錯別字,改起來很困難,常需整塊版重新雕刻。
再後來北**民發明家畢昇在嘗試木製活字失敗後有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在歷史上被稱為印刷術的最大革命。
也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可是膠泥印刷存在的諸多缺憾和不穩定,最終被作為不成熟的發明被後來的王幀發明的木製活字印刷所替代。
元初,王禎(1271~2023年)創制了木活字。王禎是山東東平人,是一位農學家,做過幾任縣官,他留下一部總結古代農業生產經驗的著作——《農書》。王禎關於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這本書內。
他在安徽旌德請工匠刻木活字3 萬多個,於元成宗大德二年(2023年)試印了6萬多字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見效率之高。這是有記錄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禎在印刷技術上的另一個貢獻是發明了轉輪排字盤。用輕質木材作成一個大輪盤,直徑約七尺,輪軸高三尺,輪盤裝在輪軸上可以自由轉動。把木活字按古代韻書的分類法,分別放入盤內的一個個格子裡。
他做了兩副這樣的大輪盤,排字工人坐在兩副輪盤之間,轉動輪盤即可找字,這就是王禎所說的「以字就人,按韻取字」。這樣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減輕了排字工的體力勞動。是排字技術上的一個創舉。
中國之雕版印刷術在發明後不久,即傳至日本,後來又在十二世紀傳入埃及。歐洲大約在十四世紀才有木版印刷的影象,現行之木版水印畫依然採用雕版印刷之方法。活字印刷術則在大約十四世紀傳到朝鮮、日本,復由中亞傳至小亞細亞與埃及,並影響於歐洲。
歐洲最早用鉛、銻、錫合金所制之活版印刷,乃2023年德人古騰堡(j.g.gutenberg)所創,距畢昇之發明已四百餘年了。
可以說,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對世界進步的一大貢獻。
印刷術的演變為:雕版—膠泥活字—木製活字—鉛字—油印—鋅版—膠片等七打步驟,當然了在全國各地還有著石印、染印等等印刷機巧,但是,記者這裡只對影響社會主流進步的印刷革命做一個掃描紀錄而已。
把真正利用油印技術印刷檔案的人是旅居英國的匈牙利人蓋斯特泰納。2023年左右,他用塗蠟的纖維紙作為模版,用鐵筆把要印刷的資料刻於其上,鐵筆刻寫之處,纖維便出現微孔,然後將油墨刷於版上,用滾筒壓緊推動,使油墨透過蠟版,粘附在下面的紙上。
記得小的時候,老師總是到班上點出那些身體健壯有勁的同學到老師辦公室去把老師刻好的學習輔導材料蠟紙卡到油印機上,然後把厚厚的白紙夾在機器下層,再用一個墨輥沾一點油墨,在另外一格大木框子裡反覆滾沾,待把油墨滾壓均勻了再在蠟紙上層的網上用力均勻的推過,待印網掀起後一張帶有墨香的資料就印好了。
那時候全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這種印刷技術進行製作各自所需要的材料,很多硬筆書法家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發明家愛迪生在20世紀初也對孔版印刷進行過研究,他把鐵筆與馬達配合起來,通過控制馬達來使鐵筆在紙上刻劃,製成油印版。雖然這處方法當時未得以廣泛重視,未能投入實用,但其原理卻啟發了後人。
2023年,蓋斯特泰納用打字機代替鐵筆,他將打字機上的色帶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跡。卸下蠟紙,鋪於紙上,塗墨壓印,獲得了成功。
在一個偏僻的鄉村小學裡,記者找到已經不再是有著昔日偉岸魁梧身軀的轉業軍人的二叔,這位即將退休的小學老教師,為了家鄉的孩子們,為了他的愛情,默默地把青春貢獻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找二叔的目的是為了拍攝到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土得掉渣老玩意—油印機。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一考試就會在髮捲子的時候聞到一種油墨味,清清的香香,以至於每每回憶起來把考試的時候的恐懼和擔心都拋在的九霄雲外了,在課餘時,同學們都是搶著幫著老師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特別是一些想表現自己的孩子們。
但是,能刻蠟板,用油印機幫老師印資料大都只有班上的幹部才有這個資格和權利。我們這些調皮的後進學生,能靠上前去幫著割割紙,裝起印好的資料就已經是最欣喜若狂的事情了。現在回想起來卻又不是隻為一個清清香香孩提苦澀純夢。
這次看到的學校的樣子雖比記者上學時候的條件好多了,但是和過去依然是相差無幾。
開始時,二叔以為我是為了收藏油印機而來的,所以還特地給我包好了放在那裡,並有些留戀的說,再不會撅著屁股半夜刻蠟板了。也沒有人會幫我掀紙印資料了。看著給我演示油印過程的二叔頭上的白髮,心裡有些酸酸的感覺,可能這也是二叔看著即將消失的油印機時的感覺吧,二叔老了——。
3樓:寒曦
大唐為你解答: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2023年-2023年)中國的畢昇(970年-2023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在哪個時期
4樓:錛侊紒1鈨o笍
最早在唐朝,後來華升發明了上活子印刷術。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宋朝了 ,因為宋朝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在世界傳播的歷史意義,活字印刷術發明在人類歷史中的意義
印刷術在世界的傳播 中國是印刷技術的發明地,很多國家的印刷技術或是由我國傳入,或是由於受到中國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日本是在中國之後最早發展印刷技術的國家,公元8世紀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經了。朝鮮的雕版印刷技術也是由中國傳入的,高麗穆宗時 998 1009年 就開始印製經書。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經中亞傳...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它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抄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bai刷,但du它費工 費時,又不經濟,zhi印刷術的改dao進創新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北宋的平民 普通百姓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的過程 1 刻制反字 在黏土製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反字,在用火燒成陶字。2 排版 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底部有蠟的鐵框裡,排滿...
活字印刷文言文沈括
活字印刷 原文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 二本,未為簡易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