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詩經蒹葭》詩中伊人的形象意義。是愛情中的意中人

2021-05-25 22:33:23 字數 5569 閱讀 8135

1樓:匿名使用者

反對nnoononononono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自己不是說出來了嗎

3樓:匿名使用者

美好的人啊.當然肯定是你所愛的人

4樓:雙月ぁ惡魔

"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嘟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悵惆的情致。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5樓:左手投三分

《詩經·蒹葭》意境朦朧;含蓄不盡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這是一曲懷念情人的戀歌,"伊人」指意中人。但石詩中的"伊人」飄忽不定。

幻象叢生,給人以撲塑迷離,悠渺難測之感,引人遐想。於是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指隱居的賢士如果把「在水一方「視作一種象徵,那麼這首詩就涵容了世間各種渴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這樣,賢才難尋,情人難得的惆悵,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實現的失望等心靈的失落。

也可以《詩經·蒹葭》從的意境中得到迴應。

簡述《詩經・蒹葭》詩中"伊人」的形象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蒹葭》歷來被世人認為是情愛詩的典範,關於詩中「伊人」形象的分析也是眾說紛紜。文章在文字分析的基礎上,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是一首待字閨中的女子求偶情詩,「伊人」是想象中的男性形象。

7樓:顧漪珩

是說作者所思慕的女子形象,表現出作者的無盡情意。

8樓:出水芙蓉淨

伊人:那個人,這裡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意中人

《詩經-蒹葭》中的「伊人」是什麼意思?

9樓:杜卡迪等等

詩中的「伊人」是詩人愛慕、懷念和追求的物件。後被引申為明君或賢臣。選a意中人。

出自《詩經·蒹葭》,選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作者無名氏。

原文(節選)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譯文如下:

蘆葦茂密水邊長,深秋白露結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水**。

註釋如下: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念.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10樓:疾風動竹

伊人,那個人。《詩經-蒹葭》裡的伊人應是詩人愛慕的女子,後被引申為明君或賢臣。

毛詩序稱:「《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朱熹解:

「言秋雨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道:

「《詩經·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可見,對於這首詩,可謂見仁見智,解讀各異。有人認為《蒹葭》是中國最早的朦朧詩,但大部分人是將它作為一首愛情詩來讀的。其實,朦朧詩也好,愛情詩也罷,思賢臣也未嘗不可。

這首詩確實帶給了我們強烈的藝術美感,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不妨把「伊人」視為一種美好事物的象徵,她既可以是我們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可以是我們一直苦苦追求卻無法實現的理想,還可以是我們的一種信仰,一份期盼,一個甜蜜的夢。

11樓:匿名使用者

a 意中人

蒹葭伊人 :

jiān jiā yī rén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後常用來表示對人懷念。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

12樓:衡水游龍

伊人,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13樓:依靈萱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秦風·蒹葭》。

箋:「伊,當作繄,猶是也。」

伊也就是那個,伊人就是指那個人,而蒹葭這首詩是首情詩,所以伊人也就是我的那個他(她),泛指意中人

14樓:☆淡淡如煙

許多錯誤的解釋把「伊人」解釋為意中人

但是「伊人」的真正意思是「那個人」!

15樓:盼望春天的明媚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看你想怎麼理解她。文字解讀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覺得都可以

詩經的蒹葭描述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16樓:5姐妹快樂

茂密的蘆葦在水中盪漾,深秋的白露凝結成霜。

一位痴情的少年在苦苦尋覓心中的女子。想來在遠方,還是在彼岸。愁腸百結,神思恍惚。望遠方,路途崎嶇險峻,看近處,又像是在水**。

我日夜思念的人啊,你會在**?無限悵惘,無限迷茫。

拓展資料:

原文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蘆葦茂密水邊長,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水邊長,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邊。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詩中的「伊人」是詩人愛慕、懷念和追求的物件。本詩中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悽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悽迷朦朧的美。

17樓:2c1忘乎所以

在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

白話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圖為陝西.眉縣.蒹葭姑娘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18樓:依靈萱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遊從之,宛在水**。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遡遊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悽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悽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悽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藉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髮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是

大意 蘆來 葦密密蒼蒼,晶自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女子,佇立在河水旁。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瞭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裡,詩人時...

誰有《詩經》中《關雎》和《蒹葭》的

關雎詩經 關雎 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 1 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註釋 出自 詩經 國風 周南 雎鳩 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逑...

有誰知到《詩經》的《秦風蒹葭》的意思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6262613。溯游從之,宛在水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所謂伊人,在水之湄6。溯洄從之,道阻且躋7。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所謂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