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末世山村
自沈從文的中篇**《邊城》問世以來,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翠翠這一動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女神,是作家精心塑造的。她聰明、美麗、乖巧、淳樸、勤勞、善良、淡泊。
一、淳樸的形象美
《邊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全書之魂。她是凡人之女,更是大自然的女兒。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健美壯實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竹篁、白塔給了她一顆不染一塵的赤心,溪水、小船載滿了少女的悠悠歲月。
作者說她在風日裡長養著,把**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可以說這是個優美、健康、自然的淳樸形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凝聚了他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了他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是個善良聰慧、溫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有對祖父的深沉依戀和對愛情的真摯期盼,有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心的熾熱多情,所有這些都異乎尋常地融合在於一體。
二、善良的人性美
作者稱翠翠: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她和爺爺在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為命,不貪財,不羨貴,不嫌貧,不偷懶,願守清貧,甘於助人,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勤勞、善良、淡泊。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變化: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由少時爭著坐渡船渡河的新娘子的花轎,學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縛在頭上,裝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頭聽那迷人的鼓聲,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後來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們才有的心事。
面對著那突如其來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緒,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應該快樂,還是應該憂愁。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頭上,站在渡船上沉靜地慢慢地咀嚼著人生的甜酸苦澀,吞嚥著自己為自己釀造的人生之酒。
後來,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從此她覺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當別人無意中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可內心深處卻又在盼望著聽到與之有關的內容,等到這種盼望日久天長在心中紮下根之後,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
兩年後端午節前夕她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說,那個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時無意間聽到別人議論儺送婚事時,一向沉穩的翠翠心中便亂作一團,甚至儺送和她說話也忘了應答。後來,儺送在月下為翠翠唱歌,酣夢中的翠翠竟被儺送的情歌所吸引,靈魂也浮了起來。可惜的是她卻不知道這月下唱歌的年輕後生就是自己愛著的儺送。
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歸來過碧溪時,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伕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著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渡船上翹首期盼心上人的歸來。
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之間,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他們之間有的只是在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的純情,有的只是遵從古禮的淳厚的人性,有的只是含蘊的東方式的傳統的美德。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作者不僅對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給予熱切的讚揚,而且也熱情地謳歌了他們所體現出的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
在作者的筆下,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樸、善良。儺送是個童稚無欺的鄉下小夥,他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在這人傑地靈的偏僻之地,兩顆年青的心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在這自然之中卻顯示了「人性」在這塊尚不開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
作者正是通過抒寫這一對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純情愛、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反映了這片土地的人性之美的,通過他們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純人性的生活方式。在翠翠的成長過程中,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點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對愛情的希冀是此刻佔據她心靈的一件事,和祖父的親情,對愛情的期盼、猜測相互交織,從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種自然的人類本性。這種美,猶如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製了一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巨集畫卷,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為構築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
人性,作為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在作者筆下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在作者看來:一部偉大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因此,表現人性便是他創作的中心。
作者神往於不受近代文明玷汙,更不受其拘牽的原始古樸的人性,創作時往往去除現實生活中嚴酷的政治經濟關係,而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種優美、健康的生活,所以,他的作品遊離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文學的大道上另闢蹊徑,抒寫自然的人性題材,寄託對社會、人生的反思。
她不滿意爺爺相中的「走車路」的天保,可靦腆的性格、少女的羞澀又讓她難以直白地面對儺送的衷情,她神往為愛殉情,性格強硬的母親,幻想著能像她一樣出走,來爭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難以付諸行動,對相依為命的外祖父的無限深沉的依戀,使她不能只顧自己的幸福而棄之於不顧。於是,她只能在對美好愛情的期盼與對美好親情的依戀中無故尋愁覓恨,她是一個聰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點狡黠的女孩子,她正當婚姻年齡,面對爺爺不失時機的委婉引導,她不能忘記;面對爺爺旁敲側擊地詢問,她會閃爍其辭地表明態度;她會把夜晚聽到的為她而唱的愛情,當作夢境講給爺爺;她會把自己未來幸福的擔憂,融合在對爺爺的依戀中講給他聽…… 總之,這是一個聰慧溫婉、靦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在她身上,對外祖父深沉的依戀和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心的熾熱乖巧,異乎尋常地融合為一體,**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極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
三、殘缺的愛情美
翠翠的愛情是**的描寫重點。翠翠是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情竇初開、渴望愛情農村女孩。**以幾個端午節將幾個生活片斷聯結起來,表現翠翠的愛情發展過程。
十五歲的那個端午,龍舟下水預訂的鼓聲把翠翠帶到了兩年前的端午,在那一天她遇見了儺送。**細膩地描寫了她情竇初開的感覺,非常優美,正如古代詩詞中所描繪的: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翠翠孤寂的心中起了一種莫名的惆悵和悲哀,這既與她深藏心中的相思之情有關,又與邊城封閉的環境有關。日漸成熟的生命與長時間缺少變化的環境產生了不和諧。因而,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
翠翠惆悵與悲哀應當被視為一種健康的心理,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文中兩次寫到翠翠攀上山崖去摘虎耳草的夢,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翠翠的內心。夢是願望的達成,夢所反映的正是翠翠內心的渴求,這是一種健康的合乎人性的需求,細緻地反映了主人公翠翠生活在愛情世界裡的心靈軌跡。
在一次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遇到了船總順順的二子儺送,朦朧的愛便在心中萌發,從此她覺得在自己的感情上有了一種新需要,儺送一直在她心裡隱現鼓盪,她愛的單純、自然,一切符合情竇初開少女的天性。當別人無意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在內心深處卻盼望聽到與之有關的內容。她聽說儺送要到青浪灘去,她就問爺爺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表明她的愛情意識已完全覺醒,其心已屬儺送。
她愛儺送,明確地向爺爺表示拒絕天保的求親。儺送為她上山唱歌傳情,她在睡夢中身體隨著美妙歌聲飄浮起來,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象徵美好愛情的「虎耳草」,追覓著幸福甜蜜的愛情。不久大老天保外出闖灘,意外身亡。
儺送為愛也遠走它鄉,爺爺也為孫女的婚事離她而去。她痛苦悲傷但沒有倒下,像爺爺一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盼著儺送的歸來。
為翠翠所愛的儺送也是一個活潑善良而富有感情的人,從他遇到翠翠的那一刻起,就鍾情於她,以後他借送酒給老船伕的機會來渡口看望翠翠,在選擇走「馬路」後,他心甘情願地為翠翠唱歌,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在婚姻上,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碾坊,一個是渡船,兩者的象徵不言而喻。
當父親希望他選擇碾坊時,他拒絕了,他認為心裡只能擁有一隻渡船。翠翠和儺送相互深愛著對方,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判道的駭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利益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呼自然的樸素純真,有的只是含蓄的東方式的傳統美德。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選擇了對方,一切顯得那麼自然,在這自然中卻顯示了人性在這塊尚不開化的山林的永久魅力。
翠翠那古樸的愛情故事卻蘊涵著無奈的命運感傷,唱出了一曲異化民族風俗下的愛情悲歌。作家在她身上寄予了對理想人生形式的思索,和湘西現實與命運的思考。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
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翠翠本身是漢文化和苗文化相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裡,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係,以及這種權力關係在苗-漢文化關係上的歷史衝突和歷史悲劇。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在一種近於奇蹟中,這個孤雛居然長大**,一轉眼便十三歲了。
翠翠大了,多了些思索,多了些夢——看到團總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絞的銀手鐲,心中有些韻羨、發痴。「白雞關出老虎咬人,不咬別人,團總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銀釧子,只有我三妹沒得什麼戴,耳朵上長年戴條豆芽菜」。翠翠通過與其她女孩的區別來認識自己,這是形成「自我」的必然途徑。
翠翠和大老二老的關係正像黑格爾的主客體二元對立的關係:翠翠是少女,是被看者和聽者,大老二老是男人,是看者(大老二老都誇過翠翠長得好看)和說者(說媒和唱歌)。翠翠只有得到男性的喚醒和肯定,才能從少女長大**,才具有了**才有的主體性。
當然,在《邊城》的結尾,翠翠的成長並沒有完成。
眾所周知,維納斯之所以令天下人傾倒,就在於她的斷臂給人無窮的想象;彩雲遮月之所以美,就因它半遮半露,讓人有既不能一睹為快,又不忍棄之的矛盾美。而《邊城》恰恰因為這種充滿遺憾的結尾,使它錦上添花,更顯風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天下誰不想有情人終成眷屬呢?翠翠既然與儺送兩情相悅,理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倘若如此,似乎又落入言情**的俗套了,怎會產生「餘音繞樑」的效果呢? 試想,如果儺送不去流浪,他們真的會幸福?
儺送既有對哥哥之死的愧疚,又有對翠翠的依戀,左右兩難,如何能以笑顏面對翠翠呢?而純情的少女翠翠,不諳世事,自然無法瞭解儺送的複雜心理,豈不是空添愁怨?一個怨另一個不理解,一個恨另一個不溫柔,長此以往,怎麼會不心存芥蒂,親極反疏呢?
既然天保之死的陰影會壓倒兩個純情之人,那麼又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呢?本來的圓滿,幸福的記憶,為何要畫上一個不完滿的句號呢?等到海枯石爛,或許那個人不可能回來;流浪到滄海桑田,或許那心結也不可能開啟。
那痛一寸一寸地,蝕心刻骨,難道這算美嗎? 是的,一件古董放在那裡,絕對只是看看而已。倘若有裂縫,自然心痛,但更多是遺憾與欣賞。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難道這殘缺不是一種美嗎?
初中語文(名著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題目及答案
1.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斗浪裡白條2.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3.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4.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5.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6.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宵鬧東京7.第七十三...
初中名著練習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題目及答案
駱駝祥子啊。娶了虎妞 朝花夕拾 測試題 一 填空 1 朝花夕拾 是魯迅先生 哈哈,我也是,我們學校都桐嫌雹統一發了好幾張卷子,都者李是寫的那些課後的名著的知識局帆點,你可以問問你的老師有沒有 這老師會bai 給你發材料的。只要你跟du 著老師的zhi步驟複習,輪簡顫語文dao在110以上沒問題專。還...
語文閱讀題懸賞語文閱讀題懸賞
1 認真默讀短文,在 自然段中用 畫去括號裡不正確的音節和字。2 根據 自然段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在括號內填上一個恰當的成語。3 在 自然段的括號內填上恰當的詞語。4 在第 自然段的括號內填上正確的標點符號。5 聯絡上下文,邊讀邊體驗,寫出自己對句子的感悟。中年近花甲的母親高興是因為。中 我 的心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