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行路難》其一的賞析講評及其作者李白的或寫作背景綜

2021-03-04 00:46:15 字數 5413 閱讀 5557

1樓:匿名使用者

行 路 難

《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這是第一首。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是,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望有一天會施展自己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

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但玄宗對他禮遇有加,不過是賞識他文學上的才華,李白「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一生傲岸苦不諧」的清高使他無法忍受這種處境,而他「戲萬成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的高傲,也不為宮廷權貴們所容,終被「賜金放還」。

離開長安,就意味這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這不能不使懷抱著積極用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極度苦悶。同時,長安三年的所見所聞使他對統治集團的本質和社會現實也有了較清醒的認識。

初到長安時那個飄逸超脫的「謫仙人」李白,此時此刻深深感到世路的艱難,於是天寶三年(744)借樂府舊題《行路難》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的茫然、悲憤以及仍然執著於理想的強烈自信。

詩一起首欲抑先揚,極言宴席的華美。「鬥十千」「直萬錢」,手法高度誇張。對此「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一向信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李白一反常態:

「停杯投箸不能食,劍拔四顧心茫然。」透露出內心深沉的苦悶和迷惘,這兩句詩雖從鮑照詩句脫化而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一連使用「停」「投」「拔」「顧」四個動詞,生動刻畫出詩人既悲憤鬱悶又竭力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自我形象。

接著從「茫然」引出行路難。冰塞黃河,雪滿太行,兩個比喻不僅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帶有濃厚的誇飾色彩使兩句詩頗具豪放氣勢。李白詩往往哀而不傷,悲而能壯,與他善於創造這類闊大的意象有密切的關係。

至此已將行路難寫到極處,詩人似乎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然而追求理想的執著和強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棄,他的思緒一下子飛到遙遠的上古,從呂尚、伊尹兩位聖賢的曲折經歷中得到慰藉和啟發。「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兩個典故運用十分靈活,一隱一仕,互為補充,以上四句用四個意象揭示了人生遭遇的變幻莫測、意象之間的跳躍,生動表現了詩人心情的變化,也造成結構上的跌宕起伏。但詩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虛無縹緲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現實,即刻從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

「行路難!行路難!」這感情迸發的詠歎,語氣是那麼急促,顯示出詩人內心的急切不安。

「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從,心情萬分沉重。但積極用世畢竟是李白人生觀的主導,因此很快他從迷惘中清醒過來,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人是那麼信心滿懷,在他眼前彷彿已經出現了生命之舟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輝煌圖景。

全詩緊緊圍繞著理想和現實的激烈矛盾,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形象、瞬息萬變的場景,生動而有層次地了作者時而苦悶、時而憤慨、時而茫然無助著、時而樂觀曠達的內心衝突和感情變化。將如此豐富複雜的感情描寫得痛快淋漓、波瀾起伏,又靈活灑脫、入情入理,在古代詩人實不多見。

此詩以豐富雄奇的想象、高度誇張的手法、縱橫開闔的氣勢、激情澎湃的語言,特別是豪邁樂觀的感情基調,充分顯示出了浪漫主義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2樓:吟風路西法

行路難的背景資料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被世人稱作「詩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即作於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遊」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於朝。

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1)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2)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巨集大的事業,可是受詔入京後,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

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

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

(3)這四句節奏短促,反覆感嘆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出進退失據而又不甘自棄,繼續探索尋求出路的複雜心理。

(4)最後兩句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巨集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雲帆濟滄海」由乘長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巨集偉藍圖。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呢?

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

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巨集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名句賞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會有一天高掛雲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

現在常用這兩句詩表達自己有巨集大的理想抱負和實現理想抱負的堅定的信念。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

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

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呢?

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

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巨集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行路難其一的典故是什麼,行路難其一採用哪兩個典故

1 閒來垂釣碧溪上 暗用 姜太公釣魚 典故 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2 忽復乘舟夢日邊 暗用伊尹的典故,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3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兩句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賢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負及才華的渴望。行路難 是...

行路難其一體會到李白怎樣的情感李白行路難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行路難三首 其一 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巨集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 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 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唐代李白 行路難三首 其一 原文為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

清平調 其一作者李白拼音標註,行路難(其一)李白 詩句注音

q ng p ng di o q y 清平調 其一 t ng d i l b i 唐代 李白 y 回n xi 答ng y shang hu xi ng r ng ch n f ng f k n l hu n ng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ru f i q n y sh n t u ji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