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改革內容隋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

2021-03-04 06:16:36 字數 5308 閱讀 6671

1樓:匿名使用者

確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官制、修訂開皇律、領均田令、設定糧倉、改革貨幣、府兵制度、太陵、大興城

隋文帝改革時間為581年至605年,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為加強**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確立三省六部制:

**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

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祕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臺,負責監察和水利。

記這樣不僅加強了**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定過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

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

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定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定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

並在黃河沿岸設定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裡,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五六十年之用。

義倉又稱社倉,設定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裡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饑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

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隋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

4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隋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其作用在於鞏固統一,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礎。

(一)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進行政治改革,**官制上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確立三省六部制,即設內史省負責決策,設門下省負責審議,設尚書省負責執行,而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地方官制則「存要去閒、並大去小」,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

大大節省了**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二是進行經濟改革,推行均田制,編制「定簿」整頓戶籍;設定糧倉;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三是進行軍事改革,對府兵制度的改革,採取「寓兵於農」的制度。

(二)隋文帝改革的作用。隋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爭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礎。

5樓:極風荷

政治: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以鞏固**集權制度;

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

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強化皇權。

軍事: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

經濟: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清查戶口,以增加財政收入。

作用:**集權、皇權得以強化。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基礎,農業經濟得到發展,開創了「開皇盛世」。

根據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和內容,簡析隋文帝改革的作用。

6樓:公子迢

隋文帝改革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集權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

隋文帝在經濟上所進行的調整和變革,是同他的政治改革互為補充而相輔相成的。正是隋文帝全方位的、持久的改革,不僅盪滌了長期**割據在社會上所沉澱下來的汙泥濁水,也掃除了影響社會向前發展的各種障礙,為封建經濟注入了富有活力的血液。

致力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南北朝以來,由於中原地區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給予我國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的深遠的影響。隋文帝在處理國內民族關係上,對周邊各民族政權,儘可能使他們臣服,維護國家安定。

隋文帝改革的背景

7樓:安卓

這次改革,為後世的當政者們豎立了富國安民的樣板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為加強**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隋文帝楊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他十五歲時因父親

的功勳被授官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周武帝時進位大將軍,襲爵隋國公,長

女為太子妃。公元580年五月,入宮輔政。581年二月,他逼迫周靜帝讓位,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取年

號為開皇。 589年,隋文帝完成了南北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延續近三百年的**局面。中國曆

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從開皇元年(581年)開始,隋文帝即著手一系列的改革。

他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集權。三省,就

是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這三省的正副長官,即尚書省的令、僕射,門下省的納言,內史省的監、

令,都是宰相。三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下設吏、禮、兵、刑、戶、

工等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此外,有御史臺和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

臚、司農、太府等九卿。在地方,簡化行政機構,廢除郡一級地方官,實行州、縣兩級制。官吏的任用

權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

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

制,一直沿襲到清朝。

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對後世法律影響深遠的《開皇律》,為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確立法律根據。

《開皇律》分為十二篇。判刑的名目有五種:一是死刑,二是流刑,三是徒刑,四是杖刑,五是笞刑。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修訂《開皇律》時廢除了一些酷刑,如梟刑──斬首懸於木杆上;轘刑──車裂;

宮刑──破壞***。也一概不用滅族刑。同時,減省一些刑律,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

條,徒、杖等罪千餘條,總共保留五百條。

這個新的封建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明文規定貴族官僚享有法律特權。凡在議親、議故、

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即所謂「八議」範圍內的人和七品以上官吏,犯罪都可以減罪

一等。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用錢來贖罪。

第三,隋文帝採取了許多經濟措施以鞏固其統治。他頒佈了關於均田和租調的新令;下令將百姓成

丁年齡由十八歲推遲到二十一歲,丁男服役期限由一個月減為二十天;戶調絹由一匹(四丈)減為二丈;

丁男年滿五十,免役改庸等。這些規定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農民有更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他還整頓了府兵制,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權。西魏、北周建立的府兵制,士兵另立戶籍,完全脫

離生產,實際上是地方豪族的武裝,統兵權不歸**。隋文帝改變了這種情況,規定軍人戶籍屬州縣管

理,平時參加生產,兵農合一化。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結合起來,既保證國家的兵源,又加強了對農民的

奴役和控制。****設立十二衛,各衛設大將軍,為府兵最高將領,歸皇帝統管,加強了封建國家對

軍事機構的直接控制權。

此外,還建立科舉制,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

人,到**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

到隋煬帝時,定十科舉人,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

度的產生。科舉制度的建立,重才學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任人唯賢」的改

革,對後代影響很大。

隋文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隋文帝統

治的後期,國家富足強盛,編戶大增,倉儲的豐實為歷史所罕見;全國安寧,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

呈現空前繁榮景象。隋文帝所創隋制,為唐朝以後各朝所遵循,在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概括隋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方面,隋文帝作為雄圖大略的政治家,北周既不能統一天下。又迅速走向腐敗而亡國,其歷史教訓需要總結,以為借鑑,從而勵精圖治,以適應長期**的祖國的統一和加強**集權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隋朝的建立和鞏固,階級結構、階級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

自為以楊氏為首的漢族關隴士族集團和漢化的鮮卑族士族集團,以及北齊滅亡後降周的(太行)山東士族集團和南朝滅亡後降隋的南方士族集團,雖然失勢沒落。畢竟還在各地政治上經濟上有著相當大的實力和影響,仍然是新的統治集團營壘中一個不能不依靠的組成部分,在新政權內部需要給他們一個適當的位置;同時,他們還仍然佔有很多部曲、奴婢,蔭庇著眾多的附戶、蔭戶、浮客,嚴重地影響著**的賦役財政收入,需要清理和整頓。此外,一般庶族地主以隋統一後政治形勢為契機,經濟力量在迅速增長,也要求相應的政治地位。

農民是基本群眾,是地主階級及其地主階級政權剝削的基本物件。要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就必須緩和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其中最根本的是既要地主階級能夠接受,又要減輕剝削。隋文帝出於順應這種新的形勢要求。

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

[zhuan]

根據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和內容,簡析隋文帝改革的作用

隋文帝改革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 集權為目的,涉及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 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隋文帝在經濟上所進行的調整和變革,是同他的政治改革互為補充而相輔相成的。正是隋文帝全方位的 持久的改革,不僅盪滌了長期 割據在社會上所沉澱下來的汙泥濁水,也掃...

隋文帝如何奪取帝位的,隋文帝楊堅是怎樣當上皇帝的?

隋文帝 公元541 604年 楊堅,鮮卑名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弘農華陰 今陝西省華陰縣 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

隋文帝是怎樣解決太子的問題的,隋文帝的長子誰?隋文帝為什麼廢他太子之位呢?

廢了原太子楊勇,立楊廣。但臨時前又後悔,想立回楊勇,來不及了,楊廣弒父登上帝位,即隋煬帝。隋文帝的長子誰?隋文帝為什麼廢他太子之位呢?長子楊勇 隋文帝懼內,獨孤皇后喜歡次子楊廣 隋文帝長子 楊勇 隋文帝為什麼改立楊廣為太子 總得說來楊廣才能確實超過其他幾個兄弟,包括太子楊勇。這是隋文帝改立楊廣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