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東周和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關係

2021-05-22 09:04:25 字數 5213 閱讀 2660

1樓:浨芮

東周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周朝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2樓:匿名使用者

武王伐紂,創立西周。而後,國力貧困,王室衰微,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內亂攻破都城,殺死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那位),西周滅亡。

第二年,周平王(周幽王的兒子)遷都洛邑,史稱東周。但是,周王室東遷後,勢力一落千丈,王室直接控制的範圍縮小到只剩洛陽周圍二百來裡。諸侯不在聽從王室,不再朝覲和納貢。

各諸侯國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互相戰爭,出現春秋五霸。而後,春秋後期至戰國前期,不少諸侯國內的卿大夫逐漸取代國君掌握大權,隨後出現戰國七雄。(春秋戰國就是東周時期)

3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基本上可以看成春秋和戰國的合稱

東周是西周滅亡以後遷都成立的……因為都城洛陽不原來的鎬京要靠東,所以稱為東周。就和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是一個道理,都是一家人當皇帝(那個時候叫天子),但是中間經歷了很大的變故,所以遷都了……影響力也比較小了,對諸侯喪失了控制權。在西周的時候,周天子還是比較能控制諸侯的,到了東周,基本上就是群雄爭霸了。

4樓:瓊婁玉宇

周朝分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和東周(公元前770--256年),東周分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有什麼聯絡嗎?

5樓:阿沾

春秋戰國時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屬於東周末期,由於分封制度導致諸侯割據,各自封王。這段歷史分為兩個時期。

春秋:是群雄割據各自為王的年代,這段時期內中國割據非常混亂,大小諸侯國為了領土互相征戰。戰國:

春秋時期的小諸侯國大部分已經滅亡,只留下齊,楚,秦,燕,趙,魏,韓七雄(其他小國雖然存在但是也已經沒有競爭力了),最後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統一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結束了。

三國時期也就收是東漢末年(公元220年~263年)史上又稱為季漢,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

這就是三國時期,由於三方面勢力相互制約所以當時中國達到了雖處亂世但是又有相對穩定性的社會。直到263年漢室滅亡這個格局才逐漸瓦解,公元280年晉朝建立,持續60年的三國時期由此終結。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6樓:香江回眸十二少

夏商周,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最後歸於秦。漢承接秦。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東漢末年分三國。

7樓:千千兄弟

話說天下大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末期 七國紛爭 併入於秦 及秦滅之後 楚漢紛爭 又併入於漢 漢朝自高祖斬蛇起義 一統天下 後來光武中興 傳至獻帝 遂分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 樓主所題從時間上說 兩者相隔近千年

春秋戰國時期最典型的時代特徵是什麼和什麼

8樓:鄭康前

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

發展,大變革的時期版】

大變革:奴隸權社會向封建是會過渡;大動盪;戰爭頻繁,諸侯爭霸.;大發展: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

〖一〗經濟方面: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封建生產關係形成。

表現:①農業生產的發展,鐵農具和耕牛的使用,興修水利,農田施肥, ②手工業的進步。 ③商業日趨活潑。

封建生產關係形成的影響:①土的私有制的確立,削弱人身依附關係。 ②新的階級力量產生:新的地主,自耕農。

〖二〗政治方面:新興地主要求改革奴隸制度.

① 原因:經濟基礎的變化;封建生產關係的形成;生產力發展。 ②目的:

建立和強化封建專 制。 ③途徑:變法。

④措施:(1.以選賢任能獎勵軍功來改革世卿世祿制;2.

以實行俸祿制來取 代封邑制;3.以**集權來取代君主與貴族聯合執政)

〖三〗軍事方面:諸侯爭戰,戰爭頻繁.~為改革提供動力~富國強兵

〖四〗文化方面:百家爭鳴,思 想大解放~人才儲備,思想基礎。

9樓:m誒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軍事方面的特徵應該歸入政治特徵

以及一個知識點錯誤,春秋戰國時期的**集權並沒有確立下來,到了秦朝秦始皇時期才確立了**集權。往後朝代在加強**集權

10樓:小謝

社會變革與群雄爭霸!

春秋戰國時期的「公」和「王」有何區別?

11樓:hs霍先生

「公」是一國諸侯,周禮是十分講究君臣名分的,一般諸侯在國內被尊稱為「公」。

「王」是各方諸侯欲推翻皇室的統治而對自己的稱呼。

東周時期王綱解紐、禮崩樂壞,春秋之時,楚國率先稱王,與周室抗衡;到戰國中期,十數年間,群雄競相稱王,天下形勢也為之一變。

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齊桓公、晉文公」等聽命於皇室,而「楚莊王、燕王」都是春秋五霸(春秋五國)。

戰國中期,合縱和連橫兩方勢力激烈鬥爭,公元前323年,主張連橫的秦相張儀與魏、齊、楚三國的執政大臣在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會盟。主張合縱的魏國重臣公孫衍也組織了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前魏、韓已經稱王,故此年正式稱王者是趙、燕、中山三國。

除了「公」和「王」外,還有侯、伯、子、男的稱呼。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五霸的說法:

提到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記載的五位霸主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而在荀子所著的《荀子·王霸》中記述為: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五位霸主。我們一般意義上以《史記》記載為主。

1、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呂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呂小白與公子呂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

2、晉文公

晉文公,出於曲沃貴族家庭,晉武公長孫,少年好學,善交賢能,頗得士人之心,卻因其母出於翟而為庶子。後獻公廢嫡立愛,太子自殺,客觀上為重耳除去了繼位的最大障礙。

獻公亡,惠公立,重耳飽受**,流亡他國近二十載。終於前636年回國即位,啟用大量賢能,推行新政,積極改革,晉國力迅速強大。後為周王室平亂,獲得了天下的廣泛讚譽。

3、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4、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

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

5、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個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12樓:親愛的沁蕊

區別如下:

1、爵位不同:

周代還沒有「皇帝」這個稱謂,最高統治者是周王,下屬的諸侯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列,領地稱為「國」。很明顯,王爵名義上高於公爵,所有諸侯國都必須聽從周王調遣。

2、實力不同:

到了春秋時期周王統治力下降,有實力的諸侯都自稱或是被稱作「公」,周王也無可奈何。到了戰國時代,周王基本已名存實亡,各個諸侯也先後稱王,儼然與周王平起平坐了。

3、時期不同:

春秋時期:

只有周天子可以稱王,公侯伯子男是爵位,以諸侯功績大小封號,楚稱王是他們藉口自己是蠻夷,不需要遵循這種制度。孔子認為這有違禮制,於是寫《春秋》時一律稱楚王為楚子(楚國爵位本來是子)。稱王的,除周外都是蠻夷,闔閭弟弟居然也稱夫概王,楚吳越夔。

戰國時期:

周天子完全沒了任何權威,於是各個諸侯就都先後稱王了

歷史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韓國或韓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 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專子 魏獻子和韓屬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 魏 趙三國與秦 楚 燕 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 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 滅鄭國後遷新鄭 今河南省鄭縣 應該說,經過激烈的兼併戰爭而存...

春秋戰國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戰國策裡面很多成語故事。讀了之後你會受益匪淺。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

春秋戰國時期哪些著名的戰役,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爭?

需葛之戰 鄭莊公戰周天子,從此周天子威信掃地.意義重大 召陵之戰 齊楚之間的戰爭,規模很小.但是意義重大.有效地抑制了楚國的北方擴張的步伐.維護了周天子的威信 泓水之戰 宋楚之間的戰爭,從此仁義在戰爭中很快的消失,兵不厭詐開始盛行.也是意義非凡.崤關之戰 之間的戰爭,東進受阻後,秦穆公從此開始專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