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後面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全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即正面看,從山前山後看,山橫在眼前,所以說橫看。廬山總的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嶺」即頂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狀長而平。
「側」即側看,從側面看,從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峰」即山頂端,形狀尖而高。這兩句意思是說,橫看廬山是雄奇的大嶺,側看則是陡峭的高峰,隨著視線的轉移,從高處、低處、遠處、近處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從寫作方法來說,我們可以從「遠近、高、低」這些方位詞看出詩人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似乎在詩句中濃縮了一路走來所看到的景象。
僅僅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萬態的廬山特點概括出來,雖說是「務虛」的筆法,但給人以審美想象的空間。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表面看來是遊山所見,是眼前景,其實,詩人是把廬山「嶺」與「峰」特徵突顯出來,目的是為了營造廬山所具有的審美象徵意象。
王一川在主編的《文學概論》中說:「文學象徵意象是以表達觀念、哲理為目的的,以象徵為基本藝術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同時指出:
「哲理性是象徵意象的本質特徵。」可以說,這樣的審美象徵性意象,往往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而讀者在感受這樣的意象時,它會啟發讀者思維,引發讀者思考,從而感受或者認識到其中所蘊含的理趣。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即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只緣:即只因為。
」此山「指的是廬山。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令人迷惑不能認識廬山的真正面目,只因為自己身處廬山之中。這兩句緊承上兩句而來,是詩人即景說理。
從寫作上說,是虛寫。詩人觸景生「意」,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感慨萬分,從而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表達了自己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
是的,個人的渺小與高達的廬山相比,又是多麼的渺小。一個人身處其中,視野被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視線中區域性而已。
也許現在問你廬山是什麼樣子,你在看不到事物整體時,如果不發揮應有的想象,就會產生「瞎子摸象」的片面性。詩人通過「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引發讀者的思索——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地位不一樣,往往在看待事物和對問題的認識上,也會存在不同——也許是狹隘的、也許是片面的……如果真是這樣,就會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身在其中」的認識差異性和侷限性,甚至產生認識上的錯誤性。
總而言之,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通過身處廬山深處而「不識廬山真面目」描述,形象地啟發讀者認識思維,並告誡讀者這樣的道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克服認識事物的片面性,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才能實現「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站得高、看得全」的認識事物的要求。同時,這首詩也體現了蘇軾「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與豪放之外」的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出自:宋 蘇軾《題西林壁》
原詩: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蔘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作者成就: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
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5樓:
從正面看廬山的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這兩句的詩意
6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7樓:匿名使用者
曾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詩人描述是黃山的美。
8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對廬山的描寫。
9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及註釋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註釋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於。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出自:宋 蘇軾《題西林壁》
原詩: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蔘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作者成就: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
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47下一條回答
2019泰國能落地籤嗎_非常安全租妻攻略_這篇就夠了
關注簽證的人也在看
這次去泰國能落地籤嗎 6天花不到2600就可以玩嗨泰國,玩的開心,錢還花的少, 爽!想..
師宗鳳凰旅行社廣告
2019泰國旅遊落地簽證 自由行泰國旅遊落地簽證-出遊..
本人整理出全面的泰國旅遊落地簽證 自由行
1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就是說看待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答案不一樣。
12樓:匿名使用者
橫著看向樹林,側著看向山峰,無論怎麼看形態都不一樣。
13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山嶺是側峰,從遠近看每個角度不同高和低也不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下聯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樓:華全動力集團
蘇軾——《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16樓:zsl順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2.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3.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4.全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蘇軾
5.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於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於從常見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描述的是什麼地形(科學
廬山特別發育的伸展構造,形成了廬山變 質核雜巖構造和斷塊山。廬山處在華南揚子地塊北端,侏羅紀至早第三紀,大陸地殼處於強烈的伸展狀態,大規模陸殼重熔型花崗岩侵入,廬山地區在這種水平與垂直力的作用下,廬山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處於盆嶺構造的發展階段。在距今兩千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晚期,廬山便形成了現今斷...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他倆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同一棵參天大樹 畫家眼睛裡看到的是色彩 色調 生物學家看到的是細胞 生理機能 木匠看到的是木材的用途 鍋爐工看到的是燒火的劈柴 首先,你錯了一個字 橫看成 嶺 側成峰。這兩句翻譯為 從正面看廬山,山巒連綿不絕 從側面看廬山,山勢陡峭險峻。廬山從遠處...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一寫和這首詩一樣富含的哲理詩句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哲理 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 變化 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 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