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18:34 字數 6653 閱讀 5443

1樓:今天又雨沒下雪

二十四節氣分別代表的含義

:1、立春:立春就是立春。

2、雨水:雨開始了,雨逐漸增大。

3、驚蟄:昆蟲是藏的意義。驚蟄是指春雷驚醒蟄伏在土壤裡冬眠的動物。

4. 春分:春分的意思是相等的。春分是晝夜平分的意思。

5、清明:天氣晴朗,植被繁茂。

6. 穀雨:雨能生出100粒穀粒。雨水充足而及時,糧食作物就會茁壯成長。

7、立夏:夏天開始了。

8、小滿:小麥等夏季作物種子開始飽滿。

9、芒種:小麥和其他有芒成熟的作物。

10、夏至:炎熱夏天的到來。

11、小暑:小暑是氣候開始變熱的時候。

12、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13、立秋:秋天開始了。

14、處暑:結束炎熱:停止,隱藏。意味著炎熱夏天的結束。

15、白露:天氣轉涼,露水凝結而成白色。

16、秋分:晝夜相等。

17、寒露:露珠帶著寒意,就會被凍住。

18、霜降:天氣越來越冷,開始結霜。

19、立冬:冬天的開始。

20、小雪:開始下雪了。

21、降雪:降雪增多,地面可能下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

23、小寒:天氣開始變冷了。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樓:漆雕含冬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

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3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氣節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

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

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4樓:創穎全景vr**

24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農曆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於上古時代便確立。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中國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5樓:輕轉流年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因此二十四節氣又可以劃分為如下幾類: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

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裡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6樓: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在以地球為參照物的基礎上根據太陽的位置變化編制的一套曆法,稱為太陽曆,簡稱陽曆。分為十二節、十二氣。一節一氣為一月,以干支計數。

從立春開始到下一個立春前一秒是一年。

從立春到驚蟄前一秒是寅月,

立春:第一個節日簡稱春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為公曆每年2月3至5日之間。

「春」是春天的意思;「立」來自凡事預則立,不予則廢的古訓,「立春」的意思是春天即將開始,要為春天作預先的準備了。

雨水:第一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為公曆每年2月18至20日之間。「雨水」表示天氣情況由冬季的乾燥開始轉變,降雨次數逐漸增多,每次降雨的雨量逐漸加大。

從驚蟄到清明前一秒是卯月

驚蟄:第二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45°,為公曆每年3月3至5日之間。

「驚」:是被雷聲驚動的意思;「蟄」是躲藏在地下、洞穴中冬眠。「驚蟄」是說雷電逐漸增多,冬眠的動物蟲子被雷聲吵醒了。

春分:第二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0°,為公曆每年3月20至22日之間。

「春」是春天,「分」是平分,春分的意思是在春天的這一天裡晝夜長短一樣將一天平分了,預示著晝短夜長的日子結束了,今後將是晝長夜短。

清明到立夏前一秒是辰月

清明:第三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為公曆每年4月4至6日之間。

「清」的意思是天氣清朗;「明」的意思是四野明淨。「清明」時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適宜出遊。古人在出遊時往往順帶到郊外已故親友的墳頭祭掃,逐漸形成了清明祭掃的習俗。

穀雨:的三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為公曆每年4月19至21日之間。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春雨貴如油」說的就是此時的雨。

立夏到芒種前一秒是巳月

立夏:第四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為公曆每年5月4至6日之間。

「夏」是夏天的意思;「立」來自凡事預則立,不予則廢的古訓,「立夏」的意思是夏天即將開始,要為夏天作預先的準備了。

小滿:第四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60°,為公曆每年5月20至22日之間。「小」是開始;「滿」是成熟;此時農作物開始結實,但尚未成熟,是剛剛開始成熟的過程。

芒種到小暑前一秒是午月

芒種:第五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為公曆每年6月5至7日之間。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第五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90°,為公曆每年6月20至22日之間。「夏」是夏天,「至」是來臨,「夏至」就是夏天來臨。

小暑到立秋前一秒是未月

小暑:第六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為公曆每年7月6至8日之間。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第六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為公曆每年7月22至24日之間。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到白露前一秒是申月

立秋:第七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35°,為公曆每年8月7至9日之間。

「秋」是秋天的意思;「立」來自凡事預則立,不予則廢的古訓,「立秋」的意思是秋天即將開始,要為秋天作預先的準備了。

處暑:第七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為公曆每年8月22至24日之間。

「處」是終結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天氣結束了。此時節就如老北京說的「一陣秋雨一陣涼」。

白露到寒露前一秒是酉月

白露:第八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65°,為公曆每年9月7至9日之間。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第八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為公曆每年9月22至24日之間。

「秋」是秋天,「分」是平分,秋分的意思是在秋天的這一天裡晝夜長短一樣將一天平分了,預示著晝長夜短的日子結束了,今後將是晝短夜長。

寒露到立冬前一秒是戌月

寒露:第九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為公曆每年10月7至9日之間。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第九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為公曆每年10月22至24日之間。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到大雪前一秒是亥月

立冬:第十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25°,為公曆每年11月7至9日之間。

「冬」是冬天的意思;「立」來自凡事預則立,不予則廢的古訓,「立冬」的意思是冬天即將開始,要為冬天作預先的準備了。

小雪:第十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40°,為公曆每年11月22至24日之間。開始下雪。

大雪到小寒前一秒是子月

大雪:第十一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為公曆每年12月7至9日之間。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第十一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70°,為公曆每年12月22至24日之間。「冬」是冬天,「至」是來臨,「冬至」就是冬天來臨。

小寒到第二年立春前一秒是丑月

小寒:第十二個節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為公曆每年1月5至7日之間。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第十二個氣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0°,為公曆每年1月19至20日之間。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

24節氣是幹什麼的?有什麼意思24節氣是幹什麼的?有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可以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 二十四節氣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的申報工作。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

節氣裡的處署是什麼意思24節氣中的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 含有躲藏 終止意思,處暑 笑旅兄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四川盆地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 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鎮襪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 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盆地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氣溫高於...

24節氣農諺歌的意思,關於二十四節氣歌的諺語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 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譯文 春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是春天的開始 雨 雨水每年的2月8日,降雨開始,雨量增加 驚 驚蟄每年的3月5日左右,春雷乍動,蟄伏在土中冬眠的生物被驚醒。春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這一天晝夜等長,從這天以後晝變長夜變短 清 清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