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曉龍修理
術在古代的意思為:方法
術拼音:shù 、shú 、zhú
釋義:術shù
1、技藝:技術。藝術。武術。學術。不學無術。
2、方法:戰術。權術。心術。
3、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術shú:同「秫」,黏高梁。
術zhú
1、〔白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
2、〔蒼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國術[guó shù]
指我國傳統的武術。
2、儒術[rú shù]
儒家的學術。
3、術科[shù kē]
軍事訓練或體育訓練中的各種技術性的科目(區別於「學科」)。
4、權術[quán shù]
權謀;手段(多含貶義)。
5、馬術[mǎ shù]
騎馬的技術。
6、幻術[huàn shù]魔術。
2樓:疾風動竹
1術 [shù]
技藝:技~。
藝~。武~。學~。不學無~。
方法:戰~。權~。心~。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2術 [shú]
古同「秫」,黏高梁。
3術 [zhú]
〔白~〕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
〔蒼~〕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
3樓:
術 shù
〈名〉(1) (形聲。從行,術聲。行,甲骨文中指道路
。本義:城邑中的道路)
(2) 同本義 [road]
術,邑中道也。——《說文》
術,道也。——《廣雅》
審端徑術。——《禮記·月令》
園圃術路。——《漢書·刑法志》。注:「大道也。」
橫術何廣廣兮。——《漢書·燕刺王旦傳》
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漢書》
(3) 泛指街道、道路 [street;road]
齊城、 高唐當術而大敗。——《孫臏兵法·擒龐涓》
(4) 又如:術阡(道路);術徑(大道與小路);術路(大道);術衢(道路)
(5) 方法;策略 [method;tactics]
臣有百勝之術。——《戰國策·魏策》
叩其術,曰:「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但取案末獨身無親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獄中雜記》
子有何術可導我耶?——唐· 李朝威《柳毅傳》
(6) 又如:術法(方法);術鵠(方法與目的)
(7)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tactics]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三國志·諸葛亮傳》
(8) 權術;計謀 [political trickery]
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韓非子·難三》
(9) 又如:術數(方法和謀略);術計(權術計謀);術略(韜略;謀略);術謀(講求權術謀略)
(10) 技藝;業術 [art;skill;techinque]
古之學術道者。——《禮記·鄉飲酒義》
役民三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宋· 蘇軾《教戰守》
女婉貞,年十九,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11) 又如:營造術;雕刻術;術道(才藝之道);航海術
(12) 法,法律 [law]
術,法也。——《廣雅》
不以犯有司正術也。——《禮記·文王世子》
故君子操權一正以立術。——《商君書》
(13) 學說 [theory]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唐· 韓愈《師說》
竇太后好 黃帝、 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史記·外戚世家》
(14) 方術。指醫、占卜、星相等術藝 [divination]
4樓:匿名使用者
術這說話 一般來說是和道相對提出的
而道一般就是道理,在做人方面可以引申為處世之道,就是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
而術一般來說就是方法的意思,也就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理解為道是術的指導原則
5樓:匿名使用者
技藝方法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唐韻】【集韻】【韻會】?食律切,音秫。
【廣韻】技術也。
【人物誌】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為術家。 又心術。
【漢書注】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
【禮·樂記】心術形焉。又道也。
【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又業也。
【禮·儒行】營道同術。
【說文】邑中道也。
【管子·度地篇】百家為裡,裡十為術,術十為州。
【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博雅】跡也。 又與述通。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注】術當為述。 又與沭通。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
【索隱曰】在下邳。
【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
【禮·學記】術有序。
【注】術當為遂。
【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為遂。
師術在古代是什麼職業
6樓:匿名使用者
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之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之,讀音是:zhī,在古代有以下意思:
1、用作介詞,意思是:的、底。
古文出處:春秋戰國·孔子《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
釋義:夫子的文章。
2、用作介詞,意思是:於。
古文出處:先秦·戴聖《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
釋義: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所親愛的人往往會偏愛。
3、用作介詞,意思是:諸、之於。
古文出處: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釋義:大禹疏通九條河道,治理濟水、漯水,將它們導流入海;開通汝水、漢水,疏浚淮水、泗水,將它們匯入長江。
4、用作連詞,意思是:與、及。
古文出處: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樂之弗樂者,心也。」
釋義:快樂和悲傷都是內心的感覺。
5、用作連詞,意思是:而。
古文出處:戰國·佚名《戰國策.秦策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釋義:我擔心大王恐怕會因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
6、用作連詞,意思是:若、如果。
古文出處:春秋戰國·孔子《論語.子張》:「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釋義:如果我是十分賢良的人,那我對別人有什麼不能容納的呢?我如果不賢良,那人家就會拒絕我,又怎麼談能拒絕人家呢 ?
7、用作連詞,意思是:則。
古文出處: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 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
釋義:所以老百姓是不會經常在一個地方的,有利就聚集,沒有則散了。
8、用作助詞,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
古文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釋義:恨了很久了。
9、用作代詞,意思是:他、彼。
古文出處:春秋戰國·孔子《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
釋義: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著。
10、用作代詞,意思是:其、他的。
古文出處: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四.談異五.女化男》:「乃以聘禮還之夫家。」
釋義:於是叫她把聘禮返還給婆家。
11、用作代詞,意思是:此、這個。
古文出處:戰國·莊周《莊子.知北遊》:「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釋義:我知道怎樣回答這些問題,我將告訴給你,可是心中正想說話卻又忘記了那些想說的話。
12、用作動詞,意思是:往。
古文出處:唐·李白的詩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釋義: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前往廣陵
13、用作動詞,意思是: 至、到。
古文出處: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釋義:這是從少到多,從小到大。
14、用作動詞,意思是:是、為。
古文出處:戰國·公羊高《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
釋義: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據實相告。
15、用作動詞,意思是:取用。
古文出處:戰國·佚名《戰國策.齊策三》:「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釋義:所以,一個人如果捨棄他的長處,改而使用他的短處,即使是堯這樣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
16、姓。如漢代有之馬宇。
8樓:匿名使用者
1、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適也。——《廣雅》
白話釋義:之,到的意思。
2、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
宣王說之。(之:指南郭處士來吹竽。)——《韓非子·內儲說上》
白話釋義:宣王說南郭處士來吹竽。
3、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 周,遇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白話釋義:鄭國的商人弦高將要到周去做生意,遇到了。
4、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關係或一般的修飾關係
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白話釋義:謝莊精通武術的年輕的。
組詞如下:
謂之、之罘、假之、加之、之無、下之、之個、等之、之於、之而、卒之、之上、猶之、朝之、有之、則之、為之、要之、久之、次之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從之。
白話版《說文解字》:之,長出。像植物過了發芽的階段,枝莖日益茁壯,有所擴張。字形底部的指事符號「一」,代表地面。所有與之相關的字,都採用「之」作邊旁。
組詞解釋:
1、謂之:稱這是。
2、之罘:山名。也作 芝罘 ,在今 山東 煙臺市 北。
3、假之:假若。
4、加之: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天氣悶熱,~窗外車聲不斷,簡直無法休息。
5、之無:之字與無字。
9樓:匿名使用者
「之」分別有以下意思: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舉例: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舉例: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舉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舉例: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5、代詞,這,那;舉例:「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舉例:久而久之。
7、往,到;舉例:「吾欲之南海」。
擴充套件資料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1、的、底。《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左傳·襄公十四年》:餘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餘之弟也。
2、於。《易經·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
3、諸、之於。《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4、與、及。《書經·立政》:文王罔攸兼於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樂之弗樂者,心也。
5、而。《戰國策·秦策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6、若、如果。《書經·盤庚上》: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論語·子張》: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則。《左傳·僖公九年》: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 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
8、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9、他、彼。《書經·皋陶謨》: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
10、其、他的。《武王伐紂平話·卷中》: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四·談異五·女化男》:乃以聘禮還之夫家。
11、此、這個。《詩經·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莊子·知北遊》: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12、往。如唐朝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詩經·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13、至、到。《西京雜記·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14、是、為。《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
15、取用。《戰國策·齊策三》: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直在古代有什麼意思,術在古代有什麼意思
直 在古文中經常通假,所以意思很多,要看具體語境,列舉幾個入直 古代稱回 入宮答 禁值班供職 古之遺直 g zh y zh 解釋 遺 留下來的 直 正直 直達天聽 直接還通 值 表示價值,販賣 術在古代有什麼意思 術在古代的意思為 方法 術拼音 sh sh zh 釋義 術sh 1 技藝 技術。藝術。...
婉在古代是什麼意思,且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形 婉轉 委婉。左傳 成公十四年 春秋 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譯文 春秋 的記述,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 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聖人誰能夠編寫?引 順從 溫順。史記 佞幸傳 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
在古代「赤足」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赤足」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有三個意思,其中最早出自 山海經.北山經 1 紅色的腳。山海經 北山經 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 這首詩所言 蝍蛆 是甚麼?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 百腳 2 光腳,不著鞋襪。唐 韓愈 山石 詩 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清 袁枚 消夏雜詠 科頭赤足徜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