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條酸菜魚
1、端午龍舟番禺是水鄉,河網眾多,端午龍舟在番禺民間經久不衰,在番禺每年端午節期間各地均有組織賽龍、拜祭和走親訪友活動,並約俗形成三大龍船會,每年各鄉按約定從農曆五月初一起,輪流聚集比賽,吃「龍船飯」,場面熱鬧。
2、舞龍獅,番禺民間喜慶活動舞龍獅相當普遍,遇有農曆新年和重要的鄉會巡遊(如鍾村康公出會、沙灣三月三北帝誕、迎神賽會、市橋十鄉會等)的日子,更是各方鄉村的龍獅、鳳舞、鰲魚舞交替出場。
3、番禺水色,一種以木筏為載體、以戲劇或民間傳說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水上表演活動,主要流傳於番禺區市橋鎮、沙灣鎮等地。
4、番禺鰲魚舞,相傳是由浙江傳入的「魚燈舞」發展而成。番禺落戶時把從原籍帶來的魚燈舞發展成鰲魚舞。番禺沙湧世代相沿有「鰲魚會」,每九年一屆,從不間斷,至今約有六百多年曆史了。
5、沙灣飄色,一種在歲時節令期間進行巡遊展演的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形式。沙灣飄色以色櫃為展示舞臺,色櫃上站著一個8-12歲的古裝兒童,即「屏」,「屏」上再站一至兩個2歲左右的古裝兒童,即「飄」。
2樓:鞏義老百姓
番禺 民俗民風 重陽放風箏
風箏,古稱「紙鳶」。放風箏,是西關民間重要風俗之一。它多在風和日麗的重陽佳節登高時進行。由於風箏種類繁多,千姿百態,放時多集中在高處或山上,因而成為西關傳統極富特色的風情。
七夕乞巧
農曆七月初七夜,俗稱女兒節,也叫乞巧節。西關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端午節龍舟競渡
泮塘古之水鄉,河湧遍佈,每年五月端午,出動龍舟。五月初,即起用龍船(龍船身埋於河湧,五月起用),俗語說: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劃甩牌,初五初六抬過基(抬過基即準備鬥龍船)。
龍舟下水之前,先拜祭仁威廟,然後上旗、揚旗、搖傘、頭牌、劃手集合、檔頭篙(立於船頭指揮的),上船後會朝盤施,名叫「打醮」。先在河湧試劃,然後由三湧出海。亦有由增埗出海,匯合在珠江。
訪問附近鄉間,名為拜客。男女老少,傾鄉而出,群集河岸,荔灣河上,小舟密步(僱船**)。岸上則幾無立足之地。
荔灣競渡,遠近聞名。
廣州有什麼風俗習慣?
3樓:伍清婉軍玟
廣州習俗話你知——坐月子
廣州女人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要天天吃薑醋喝炒米水;孩子滿月要擺酒派紅雞蛋,……都說廣州女人坐月子,禁忌之多令人望而生畏,小孩滿月禮節之繁,令人歎為觀止。如果你是一個廣州女人,估計除偶爾皺皺眉,多半都會謹遵祖訓。但如果你是個外地女人,卻遇上個廣州婆婆,就有可能因雙方文化習俗不同發生拗撬(不順暢、吵架)。
專家說,廣州人坐月子的一些習俗並非全無科學道理,婆媳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多一些溝通和理解,會有利於家庭和睦。
4樓:滑艾香雪
廣州人風俗習慣大全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乾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裡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東有什麼習俗?
5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南獅、佛山行通濟、廣州廣府廟會、佛山秋色、潮州大鑼鼓、英歌、燒塔、燒龍、飄色、粵西年例、佛山北帝誕廟會、廣州波羅誕廟會、盤古王民俗文化節、儺舞等。
1、南獅:是起源於廣東南海的傳統民俗文化。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
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必有扒龍舟、敲鑼打鼓,舞獅子助興,自古至今,長盛不衰。特別是得到港澳和海外同鄉的傳承發揚,在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富有喜慶色彩的民間活動更加興旺。
2、行通濟:是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的傳統民俗活動。作為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遊玩祈福活動。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真正行通濟是正月十六,行通濟是反映傳統信仰、風俗習慣及祈福儀式的民俗文化活動。
3、廣府廟會:是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活動之一,是廣東省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廣州市越秀區在傳統元宵節期間,即農曆正月十五至廿一舉辦的傳統廟會。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廣府廟會開幕式設在元宵節當天,為期七天,是一項廣府文化嘉年華活動。
4、佛山秋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當地民間舉行慶祝豐收遊行,俗稱「秋色賽會」或「秋色提燈會」,亦統稱為「出秋色」。
5、潮州大鑼鼓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中的一種,是一種由鑼鼓樂與管絃樂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歷代相沿的鼓吹樂類演變而成,是潮汕地區最具群眾性的樂種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廣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塊。及茂名一帶的年例是廣東地區一個最獨特的傳統節日,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吳川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例。
善堂是中國民間慈善的典範;廣東粵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譽滿全國,放眼現實便可知,潮粵菜為現今中國最大的菜系!而廣東的粵劇、潮劇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潮州**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緻。
據不完全統計,1995-2023年,廣東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60.41億元(不含基建部分),佔全國文化產業總產出的13.58%,居全國首位。
8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一批投資規模大、裝置先進的現代化文化設施,在全國引人矚目。全省現有文化事業機構2,427個(不含電影事業,下同),文化隊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藝術創作演出、群眾文化、公共圖書館、電影發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場等骨幹網路;形成以國家辦文化為主導、社會辦文化為基礎的廣東文化新格局。
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均為全國一流樂團之列,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已建或在建的標誌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廳、深圳**廳、東莞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廣東。
1997、2000、2023年均有專案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23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佔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
但人均博物館,圖書館數量依靠低。
粵劇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系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23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臺灣和港澳。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潮劇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曆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說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202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
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
廣州人的風俗習慣
7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一、廣州人的早茶文化
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就有「二釐館」賣早茶。廣東的茶館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飲早茶的最多。
茶樓的早市清晨四點左右開門。茶客坐定,服務員前來請茶客點茶和糕點,廉價的謂「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點心。配茶的點心除廣東人愛吃的幹蒸馬蹄糕、糯米雞等外,近年還增加了西式糕點。
每逢週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與其他娛樂活動並無二致。
二、廣州人的甜品文化
世界糖水在中國,中國糖水在廣東。」長久以來,廣式糖水一直以其甜蜜清潤、健康養生和品種豐富享譽中外。
廣東糖水甜品的種類十分多樣,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核桃糊;藥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牛奶類的有窩蛋奶、姜撞奶、雙皮奶。另外,諸如銀耳燉木瓜、芝麻湯圓、養顏西米露、黑糯米這樣的甜食,也是糖水店裡的常備之物。
三、廣州人的廣州菜
廣州菜又稱廣府菜,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粵菜的代表,發祥地廣州,範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廣州菜集南海菜、番禺菜、東莞菜、順德菜、中山菜、四邑菜等地方風味的特色,豐富精細的選材和清淡的口味是其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廣州菜味道講究「清、鮮、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廣州菜調味品種類繁多,遍及酸、甜、苦、辣、鹹、鮮。但只用少量姜蔥、蒜頭做「料頭」,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會大咸大甜。
這種追求清淡、追求鮮嫩、追求本味的特色,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由於國外華僑華人大部分來自粵語區,故廣州菜也成了國外中國菜的代表。
四、廣州人的婚嫁習俗
廣州地區的婚嫁習俗,傳承了中國傳統婚俗三書六禮,同時兼具地方特色。隨著時代進步,保留下來的習俗主要包括:過大禮、回禮、搬嫁妝、安床、上頭、鋪床、迎親、過火盆、敬茶、踩床、壓床等。
五、廣州迎春花市
廣州迎春花市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盛會,廣州人民的一場嘉年華。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人海如潮,熱鬧非凡。作為明代「廣東四市」之一的廣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揚五洲,飲譽四海。
迎春花市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景觀。其不但呈現了古老的嶺南地區人民群眾的春節習俗,更與廣州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迎春花市融合了廣州人「講意頭」的傳統,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花卉語言。
擴充套件資料
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築、藝術、宗教、戲劇、**、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 。廣州的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蹟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 。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
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廣州番禺有什麼的旅遊景點嗎廣州番禺有什麼免費的旅遊景點嗎?
1 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位於大崗鎮東南邊,是南沙區少有的一片森林丘地,主軸長3.1 公里,寬約2公里,總面積5048畝,海拔最高點127.3米,古稱獅子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2 滴水巖森林公園 滴水巖森林公園1997年2月經市 同意建立滴水巖鳥類自然保護區,2000年12月經廣州市林業局同意建立...
吃餃子有哪些風俗,餃子有什麼習俗
春節期間吃餃子的傳統習俗在明清時期就已經非常盛行了,餃子一般要內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容包好,一部分吃年夜飯時吃,一部分待到半夜子時吃。而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便有了 更歲交子 之意,子 為 子時 交與 餃 諧音,也包含著有 喜慶和諧 團團圓圓 吉祥如意 的意思。要剩一些,年年有餘 想吃...
柳州的風俗有哪些,柳州有什麼習俗?
假期節日就不用說了吧,還有就是七月十四鬼節等等。柳州有什麼習俗?柳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吃湯圓 寓意 團團圓圓 逛春節市場買年貨,吃麻通 寓意 事事通 祭祖祭天 發紅包 看煙花 放炮仗 爬山登高 寓意 步步高昇 去文廟燒香 一般去得最多的是六月份高考的考生 去廟宇燒香 最多人的是馬鞍山的那座廟和西來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