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道之行
三人來行必有我師焉。
這一則源是談學習態度的,bai給我的啟發du就是:在學zhi習的過程當中一定要dao謙虛,不斷地向別人學習,或者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一句是針對學習方法而談的。給我們的體會是:學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在牢固的掌握已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我們才會學到更多更深更廣的的知識。
論語十二章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二章bai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du之,不zhi亦說乎?dao
有朋自回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答——《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簡答題論語十二章講述了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為人處事等方面的道理
3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二章原文每段寓意的是什麼
4樓:sc瘦臉**
1、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譯文:孔子說:「學而時練習的,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寓意:講學習方法,講學習的樂趣,講個人修養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學習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寓意:學者們十分重視道德修養,注重查清和填補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運作,而又不越出應有的規矩。
」寓意: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自我修養。
4、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寓意:學習方法不僅要強調「溫故而知新」,而且要強調「知新」和新舊知識的融合。
5、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沒有,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勞神無所得。」
寓意: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6、原文: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 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好啊,回了!一筐飯,一瓢飲,在陋巷,人不能忍受這種憂慮,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好啊,回了!」
寓意: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願意學習,生活在貧困和滿足中。不管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我們都應該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天生喜歡學習的人。」
寓意: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只有把學習視為樂趣,我們才能學得更好。
8、原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 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說:「飯疏食飲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寓意:貧窮是常見的,但個人的道德成長不應受到貧窮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貧、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9、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良的方面學習它,對那些不良的方面則加以改正。」
寓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不僅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學習別人的弱點,反省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問題。
10、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文:孔子站在河邊上說:「過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寓意:時間緊迫,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11、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啊,男子漢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寓意:每個人都應該有雄心壯志,堅定信念,堅持不懈。
12、原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愛在裡面了。」
寓意:要堅定信念,廣泛學習,理論聯絡實際,多學、多想、多問。
5樓:輕靈觸動
第一章:
寓意:第1句,講學習方法,要溫故而知新。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學習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三句,講個人修養,君子應該具有的氣度與修養。
第二章寓意:治學的人重視道德修養,注意查缺補漏反省自己做人做事是否盡力了。
第三章寓意:學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只有才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修養。
第四章寓意:學習方法,既要強調「溫故」,還要能「知新」,新舊知識相融合。
第五章寓意:學習與思考應該相結合,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六章寓意:要端正學習的態度,樂於學習、安貧樂道,無論身處那種環境都應將學習當做一種樂趣。
第七章寓意: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有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才能學得更好。
第八章寓意:貧困是常有的,但是個人道養不應該被貧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
第九章寓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十章寓意:時光匆匆易逝,應珍惜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第十一章
寓意:。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志向,並且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寓意:人應當堅定信念、廣泛學習,並要理論聯絡實際,做到多學、多思、多問 。
論語十二章成語歸類:不亦樂乎,溫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篤志,三十而立。
論語十二章通假字 :
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通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
論語十二章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的知識。新:新的理解與體會 。
4、傳不習乎:傳:動詞作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飯:名詞作動詞,吃飯 。
創作背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古時稱為方術士,擅長祭祀,算命等),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三種不同的本子: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二十篇。
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魯論語》相同,但是多出《問王》和《知道》兩篇。
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文論語》(《古論語》)二十一篇,也沒有《問王》和《知道》兩篇,但是把《堯曰篇》的「子張問」另分為一篇,於是有了兩個《子張篇》,篇次也和《齊論》《魯論》不一樣,文字不同的計四百多字。
《魯論語》和《齊論語》最初各有師傳,到西漢末年,安昌侯張禹先學習了《魯論語》,後來又講習《齊論語》,於是把兩個本子融合為一,但是篇目以《魯論語》為根據,「採獲所安」,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
張禹是漢成帝的師傅,其時極為尊貴,所以他的這一個本子便為當時一般儒生所尊奉,後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就是用的《張侯論》。
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
』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寢微。」《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東漢末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參照《齊論》、《古論》作《論語注》,遂為《論語》定本。
讀了論語12章後你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什麼新的認識
從 論語十二章 選取的內容來看,編者是希望大家建立樂觀 謙虛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我們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糾正我們的學習態度,改掉不好的習慣,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完美 學習方法 1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
論語十二章裡面有關於學習態度為人處事的道德信仰的句子有哪些
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德修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有哪些?各3句 學習態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而篤志,...
論語中談到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修身做
一 論語 中關於 學習態度 的句子 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二 論語 中關於 學習方法 的句子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3 學而不思則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