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暢桂花江琬
流行於新bai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du,以商周zhi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dao現的內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容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夏商周,有什麼著名青銅器? 5
2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方鼎 四羊方尊
3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戊方鼎,人面紋方鼎 ,大盂鼎,大克鼎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這個時期青銅器的造型還很幼稚古樸、率簡凝重,還沒有脫離原始意味
。甚至有的青銅器沒有任何裝飾,通體素面。
商朝 前期
造型規整,器壁較薄,紋飾簡潔疏朗。
後期工藝更加精湛,器形凝重,結識,紋飾華麗,表現出莊嚴,神祕,獰厲,沉重的藝術風格。
西周 早起
直接沿襲晚商傳統,總體分割凝重,繁複,發現過一些形制奇特,紋飾更加華麗的器具。
中期青銅器中卣,彝等器具逐漸減少,食器增多,紋飾也逐漸簡樸,饕餮紋已少見,帶狀花紋增多。
春秋中期
青銅禮器逐漸變為生活用具,在形式風格上發生了更為明顯的變化,其標誌是大量使用新的鑄造工藝,流行蟠螭紋。
戰國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鎏金,鑲嵌,金銀錯等製作工藝己廣泛流行,併產生了不同地方特色,使青銅器更加絢麗燦爛,形成我國青銅器發展史上的第二高峰。
5樓:匿名使用者
夏商周的青銅器通常分為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樂器、工具、雜器等七大門類。青銅水器用於盥洗,大致可分為承水器盤、注水器和盛水器,以及碗、釜、盆、缶等。商周時期宴饗前後要行活盥之禮。
西周宣王時期的虢季子白盤是以銘文重要而聞名的青銅盤,有110字,頗為罕見。
青銅酒器主要有飲酒器爵、角、觶、觚,盛酒器尊、卣、壺、方彝、壘、勺等,尤以爵名氣最大。爵有扁形、圓形、方形、釘形、傘形或蟠龍、蟠蛇等形。
青銅工具包括兩類,一類是農具,一類是生產工具。農具主要有耒、鏟、鍤、鋤、钁、鐮等。生產工具主要有斧、錛、斤、鑿、鋸等。
青銅兵器有戈、矛、戟、鉞、刀、劍、鈹、殳、匕首、弩機、矢鏃、胄、甲、盾等。現在出土的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劍製作精美,完好無損,縫刃依然銳利無比。
青銅樂器有鍾、鐃、鉦、鐸、鈴、鼓等。山東出土的編鐘製作精良,凝重豪華。
青銅雜器包括生活用具、車馬器、度量衡器等。生活用具主要有帶鉤、鏡、洗、樽、燎爐、炭箕、熨斗等。車馬器主要有轄、車、軸飾、轂飾、轅首飾、衡飾、鑾鈴、銜、鑣、軛飾、當盧、馬冠等。
度量衡器主要有尺、量、衡權等。 生活用具中青銅燈最具收藏價值。青銅燈分為行燈、座燈和造型三大類。
青銅量器以戰國、秦漢較為多見。
中國青銅器的四大特點:
第一,中國青銅器數量大,種類繁多。據統計,僅以有銘文的青銅器物而論,從漢代到今天出土的就達1萬件以上。
第二,中國青銅器分佈地區廣,質量上乘。
第三,器物銘文可以說是中國青銅器最大的特點。
第四,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青銅器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
夏商周的青銅器的主要種內,代表作品和用途
6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後期才出現青銅器
,也很粗糙簡單,代表品種也就是爵,飲酒器
商朝初是發展期,中後期青銅器達到了巔峰,代表器物很多,司母戊方鼎,這是禮器,還有爵、角、斝、觶、觚、尊、方彝等都是酒器,還有鼎、豆等食器。
周朝初期是商朝的延續,在中後期也有了自己的特點和新的器物出現,禮器,大克鼎,壺,還有敦,食器。
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代表有哪幾個
7樓:菱歌沐簫
著名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銅神樹,三星堆禮器等
望採納,謝謝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和夏商周時期有了哪些
8樓:不曾明瞭
夏商周時期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有著明顯的不同。從使用目的來看,商代是注重酒器的組合,是以祭祀用器為主,具有宗教性質的意義;西周是重食器的組合,是以禮器為主,具有人事的意義;而進入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組合有如鐘鳴鼎食,已失去祭祀和禮器的性質,而轉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出現了許多實用為主的用器。
在裝飾題材上逐漸擺脫了宗教神祕的氣氛,傳統的動物紋進一步抽象化,變為幾何紋,並出現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題材,如宴飲、採桑、狩獵、搏鬥、攻城、水戰等,這種寫實**的出現,顯示了中國青銅器造型風格上的一大轉變。此時的裝飾技術,也由模印發展到刻畫與鑲嵌。
簡述夏商周青銅器上得主要代表圖案是哪些
9樓:儒家子沅
饕 餮 紋
亦稱「獸面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圖案多有變化。
饕餮一詞見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商代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推動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裝飾。
自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後,歷代沿用這一名稱。
龍 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里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
傳說龍的出現與水有關,《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徵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根據龍紋的結體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交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表現為一爪的這樣紋飾,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爬行龍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通常為龍的側面形象,作爬行狀,龍頭張口,上脣向上卷,下脣向下或向上卷向口裡,額頂有角,中段為軀幹,下有一足、二足或僅有鰭足之狀,簡單的也有無足的,尾部通常作彎曲上卷。大多作對稱排列。
盛行於商末和西周時期。
卷龍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龍的軀幹作捲曲狀,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狀,常飾於盤的中心。《儀禮·玉藻》:
「龍捲以祭。」鄭玄注:「畫龍於衣。
」孔穎達疏:「龍捲以祭者,卷謂捲曲,畫此龍形捲曲於衣,以祭宗廟。」古以為龍、蛇屬於同類,故把龍畫作蛇身蟠卷狀。
自殷墟到戰國各個時期青銅器上都有這類裝飾,只是影象結構有所不同。
雙體龍紋
亦稱「雙尾龍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
其狀以龍頭為中心,軀幹向兩側,這類紋飾呈帶狀,因而體軀有充分的餘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的對稱圖形。盛行於商末周初。大多施於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交龍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幹相互交纏的紋飾。結構多有不同,有單體接連式,龍的軀幹有規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纏連線的,也有甚多的龍體交纏在一起,成多疊式的。
《儀禮·覲禮》:「載龍旗弧韣乃朝。」鄭玄注:
「交龍為旗,諸侯之所建。」《周禮·春官·司常》:「王建大常,諸侯建旗。
」鄭玄注:「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是交龍為龍交纏的圖象。
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夔 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
《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
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蛇紋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捲曲長條形,蛇的特徵很明顯,往往作為附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蟠虺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
蟠蟲離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斜口,卷尾,蟠屈。盛行於春秋戰國。
鳥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
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夏商周青銅器的特點,種類及作用
10樓:
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11樓:
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夏代青銅器最初發現的地點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青銅器數量和種類已不少,主要是青銅容器、兵器、樂器、工具和飾件。
青銅容器有明顯的仿陶器特徵,器壁勻薄,由簡單的幾何紋裝飾。榮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組合的雛形表明青銅禮器制度開始出現。青銅兵器和工具已經脫離了石器的影響而初具規範。
陶範法是這一時期青銅器的主要鑄造方法,青銅飾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綠松石鑲嵌的紋飾。這一切都表明當時的青銅器正處於萌芽生長的階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這一時期,青銅器在黃河、長江的中游地區都有發現。青銅容器、兵器的種類和數量有明顯的增長。青銅禮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組合關係。
青銅器的造型逐步擺脫了陶器的影響,開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規範。獸面紋、龍紋、鳥紋等青銅器的主要裝飾題材已廣泛運用,並開始向成熟的裝飾工藝發展。青銅器鑄造中,分鑄技術已被嫻熟運用,大型青銅容器的鑄造也比較普遍。
青銅器上文字,在這一時期較晚的時候也有發現。此時的青銅工藝,正處在向鼎盛期發展的哺育成長時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1世紀)
青銅藝術在商代晚期達到了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並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銅器的種類與器形在這一時期已基本齊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見,且比較多的運用動物形象作為紋飾。器物組合關係明確,禮器中重酒的體制在商代晚期臻於完善,到西周早期則開始向重食的體制轉變。
青銅器紋飾空前發達,器物往往滿飾花紋,平雕與浮雕相結合,使青銅器紋飾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強烈。銘文在相當數量的青銅器上出現,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記為主,稍晚也出現了記事體銘文。到西周早期,青銅器普遍鑄有銘文,出現長達數百字的記事銘文。
四、轉變期(公元前11世紀末~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
從西周中期開始,中國青銅藝術出現一個比較大的轉變。這一轉變是由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社會習俗所致。
西周中晚期,青銅工藝開始由鼎盛期的豪華精麗向端莊厚重轉變,器形的簡潔實用和紋飾的樸實簡約相得益彰。食器在這一時期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器形,酒器逐步消失,列鼎和編鐘制度確立。花紋由具象轉變為抽象,由獸面紋、龍紋等變形產生的曲波紋、獸體變形紋等成為紋飾的主體。
長篇記事銘文屢見不鮮,內容豐富,字型規範。
春秋早期,由於王權的衰落和舊有禮制束縛的影響,青銅器的器形於紋飾多是前一階段的延續,幾乎沒有什麼創意,出現了程式化的傾向。
五、更新期(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221年)
春秋中期以後,舊禮制的衰落消除了對青銅工藝的束縛,諸侯國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青銅鑄造業的振興,青銅藝術的更新面貌逐漸顯露。舊的器形在式樣上有較大的改觀,新的器形開始出現,器形的設計由於注重與實用的結合,式樣更富於變化。以龍紋為主的青銅器紋飾細密繁縟,以人類活動為題材的紋飾,開始以類似繪畫的形勢裝飾與青銅器上。
鑲嵌、錯金銀、鎏金、彩繪等表面裝飾新工藝,使青銅器出現了全新的藝術風貌。長篇記事體銘文逐漸減少,物勒工銘的銘文內容開始出現,銘文中鳥蟲書等藝術化字型流行。失蠟法、印模法等新的鑄造工藝,使造型奇巧的青銅器鑄造成為可能,並大大提高了鑄造工藝的效率。
諸侯國的青銅器因地域文化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戰國中期以後,儘管青銅器的形勢依然豐富多彩,但隨著鐵騎使用的盛行及其他工藝的發展,青銅鑄造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戰國晚期的青銅器明顯的反映出這種趨勢。
夏商周後面是什麼朝代夏商周的後面全部朝代?
夏商周後面是秦朝,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 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 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
商周時期我國的教育有何特點,夏商周時期主要教育內容
學在官府 是夏商周時期教育管理體制的共同特點,即學術被官方壟斷,版民間無學。權 學在官府是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徵,主要體現在 1禮不下庶人,學術和教育為王宮及各級 把持,禮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2官師不分,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
夏商周三朝那個最長,夏商周三朝的都處於什麼社會
夏朝 夏朝 約為前2050年 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商朝 約公元前1675年 前1029年 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