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說項是何意 出自於哪,急人之困是何意 出自於哪?

2021-04-19 19:24:19 字數 4830 閱讀 5064

1樓:易書科技

「為人說項」用以表示為人揚譽或說情。

此典出自唐代楊敬之《贈項

版斯》詩:「平生不解權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唐代有一個詩人叫項斯,字子遷,江東人。他在會昌四年中進士,任過丹徒縣尉。

未及第時,他雖然詩寫得不錯,人品也好,但名聲卻不太大,幾乎不為人所知。有一次,他帶著詩稿去拜訪當時的名士楊敬之。楊敬之曾讀過他的部分作品,也挺欣賞他的才華,這次見面之後,經過深入的交談,楊敬之更覺得項斯是個前途遠大的人,便贈給項斯一首詩:

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多次讀到你的詩,感覺句句都好;現在覺得你的人品,竟比詩還高。我從來不願意隱瞞別人的優點,今後不論碰到誰我都要為項斯稱道。

由於楊敬之的推薦,項斯的詩很快在長安廣泛流傳開了,他也因此名聲在外了。

急人之困是何意?出自於哪?

2樓:易書科技

【釋義】著急地為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戰國時,魏安釐王的弟弟公子無忌,被封為信陵君,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長平打敗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和夫人接二連三地派人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求救。但是,安釐王非常害怕秦國,下令軍隊駐紮在邊境,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連三地趕到魏國都城大梁,責備信陵君說:「我所以和魏國結為姻親,是因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現在邯鄲早晚之間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現在**呢?而且,縱使您看不起我趙勝,難道您就不憐惜您自己的姐姐嗎?

」信陵君千方百計想說服魏王救趙,可魏王怎麼也聽不進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監守夷門的隱士侯贏的建議,請魏王寵愛的如姬從魏王臥室偷出兵符,假託魏王之命,奪得兵權,領兵解了趙國之圍,趙國因此才得以保全。

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於哪?

3樓:易書科技

這則寓言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所謂「仁術」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以小易大,見牛未見羊。這就是只看到量變,而忘掉質變。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

『將以釁鐘。』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輿?

』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這段話意思是說:

齊宣王坐在大殿上,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頭牛從殿下走過。齊宣王便問道:「牽著牛到哪兒去呢?」

那人回答說:「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鍾。」

齊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種害怕可憐的樣子,它毫無罪過,卻要被殺死。」

那個人便問道:「難道就廢除了祭鍾這一風俗了嗎?」

齊宣王卻說:「這怎麼可以廢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徙宅忘妻是何意·出自於哪?

4樓:易書科技

「徙宅忘妻」形容健忘者。

此典出自《孔子家語·賢君》:「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春秋時期,魯哀公曾經問孔子說:「我聽說有一個健忘的人,搬家時把自己的妻子都忘記了,世上真的會有如此健忘的人嗎?」孔子回答道:

「這還不算是最健忘的。最健忘的人,甚至把自己都忘記了。」

分我杯羹是何意?出自於哪?

5樓:易書科技

【釋義】分給我一杯肉羹。引申為分享利益。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楚漢之爭時,項羽本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想法設下鴻門宴,地點在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縣東),但未能如願。過了一段時間,項羽佔據了秦都咸陽殺掉了秦降王子嬰。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

漢二年春,劉邦在平定了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之後,率大軍討伐項羽,被項羽打敗,父親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活捉。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中,危急萬分,不得不率一小隊人馬逃逸。此後,劉邦率領從韓信手中接過的軍隊,繼續同項羽對峙。

項羽因後方被彭越的軍隊干擾,絕了軍糧,無法迅速擊潰劉邦,心裡很急。他就在軍中放置了一個高高的切菜板,將劉邦的父親按在上面,對劉邦說:「你今日要是再不退兵的話,我就把你的父親煮著吃了!

」劉邦卻回答說:「我與你項羽曾經一起擁戴過楚懷王,並且相約為兄弟,所以我的父親也等於是你的父親。你如今果真要煮著吃了我父親的話,那你就分我一杯羹吧!」

項羽聽了劉邦的話,惱火極了,真的想立刻把劉邦的父親殺掉。但他的叔父項伯勸他說:「爭天下的人著眼於大事,是決不會顧個人小家的。

你現在把劉邦的父親殺掉了,不會有什麼好處,只能增加他的仇恨。」

項羽思忖:如果我真的殺掉了劉邦的父親,一方面,對漢軍來說,劉邦是大義滅親,為大業而不顧親情,因而會更加效忠,另一方面,顯得我不夠光明正大,嚴重的可動搖軍心,萬萬不可。最後,項羽終於沒有殺掉劉邦的父親。

為人作嫁是何意?出自於哪?

6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一個人空有滿腹才華、本領,卻不能直接為己用,不得不借助他人力量,為他人服務。現多作為頌揚「甘為人梯」的精神,屬褒義。

【出處】清·彭定求等《全唐詩》卷六百七十。

唐朝的一位不大出名的詩人,名叫秦韜玉。但他寫的一首題為《貧女》的七言律詩,卻非常著名。全詩如下:

蓬門未識翁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

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詩的大意是:我這個生在窮人家的姑娘,從小就穿著粗布做的衣裳,因為家境清貧,我都長成大姑娘了,還沒人來替我說媒。如今,人們看重的只是衣著、打扮,有誰欣賞我的高尚情操呢?

我有一雙靈巧的手,針錢活兒也在姊妹們之上。至於把眉毛畫得長長的,去討人家的喜歡,跟別人爭妍鬥麗,這種事情我是不願意乾的。你看我這樣的脾氣、性格,不隨和如今的世態人情,即使有良媒相托,不也是難擇佳婿嗎?

唉!我自己的親事毫無指望,叫人心神不定,可是還要天天手按金線、銀線刺繡綢衣羅裙,不停地為人家縫製出嫁的衣裳啊。

詩人的字裡行間表現出對現世的強烈不滿,因為出身的卑賤,導致待遇的不平等,卻毫無辦法。那些才智超群的寒士,終年為人家謀劃、獻策,得不到朝廷的賞識、重用,這是多麼叫人傷心啊!

迎刃而解是何意?出自於哪?

7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主要的問題一解決,其他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刃:刀口。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杜預傳》。

晉武帝時,有一個名叫杜預的人。他學問淵博,見識廣遠,能文能武。當文官時,經常提出安邦理財的好建議;當武將時,率軍打仗屢建戰功。晉武帝時任鎮南大將軍,總督荊州一帶的軍事。

公元280年,杜預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討伐吳國。他調兵遣將,出兵不過十天,就佔領了長江上游的許多城池;接著又用計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欲等高階文武**兩百多人。

當時有人認為吳國建國多年,有相當大的實力,不可能一下子將它徹底打垮。同時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何況河水又因暴雨而氾濫,對大部隊作戰十分不利。因此建議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結果可能比現在進攻要好得多。

但杜預主張卻與眾人恰恰相反,主張乘勝前進,擴大戰果,不給吳軍以喘息的機會。他說:

「現在我軍連勝幾仗,軍威大振。以這種鬥志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連吃敗仗、士氣低落的吳軍,繼續打下去,其形勢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樣,前面幾節破了之後,後幾節只要刀刃一進,無需用力竹子就順勢自然破開。」

後來,杜預領兵繼續前進,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經過的地方,都順利佔領,最後吳國滅亡了。

從天而降是何意?出自於哪?是何意?出自於哪?

8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來臨或出現。

【出處】漢·班固《漢書·周勃傳》。

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邊境很不安寧,經常有敵來侵,在這一年,匈奴來擾,周亞夫受命文帝,帶兵在細柳對抗匈奴。

漢文帝帶領大臣們去慰勞軍隊。到了細柳周亞夫的駐軍營地,見軍士全部鎧甲在身,手執兵刃,嚴陣以待。皇帝的侍騎先馳到軍營,守衛營門的士兵說:

「將軍有令,不能隨便進入軍營!」侍騎重新拿著皇帝的令牌來到營門,守門兵士才放他們進營。但軍吏又攔擋車騎,說:

「軍內有規定,營內騎馬不得賓士!」漢文帝只好按轡緩行,皇帝一行人來到中營,周亞夫將軍才出來,他向皇帝作了一個揖說:「鎧甲在身,不能叩拜,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

」皇帝離營後,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說:「周亞夫太傲慢了,對陛下也不恭敬……」漢文帝卻讚揚周亞夫說:「他是真正的將軍。

」不久漢文帝便提升周亞夫為中尉。

漢文帝生了重病,臨終前告誡太子說:「記住,國家有了危險要任用周亞夫,這個人可以安定朝廷的。」

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漢景帝執政才三年,吳王和楚王就開始謀反。周亞夫受命帶兵去平叛。

周亞夫領兵出征,走到霸上,趙涉攔住他誠懇地說:「你這次去平叛吳王和楚王,事關重大呀!吳王劉濞很強,他養了許多勇士,組成了敢死隊。

他知道你率兵去打他。他預先必有伏兵,你最好走右邊的路線,過藍田,出武關,到雒陽,遲不過一二日,可以直入武庫,擊鼓鳴金,諸侯聽見了會以為將軍從天而下,必然驚慌失措……」

周亞夫在聽了趙涉的忠肯意見之後,沉思了一會兒認為說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派兵斷了吳、楚的糧道,周亞夫利用吳、楚軍隊缺糧食而軍心動搖的機會輕鬆擊敗吳軍。

吳王劉濞逃跑到江南,一月後被越人斬首了。

此成語出自《漢書·周勃傳》,原文是:「涉曰:『……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金鳴鼓。

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從天而下」後演變為成語「從天而降」。

當務之急是何意?出自於哪?

煮豆詩是何意出自於哪,分我杯羹是何意出自於哪

比喻自家人bai自殘骨肉是殘酷du 並令人慚愧zhi 的事。此典出自劉dao 義慶 世說新語 專文學 屬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魏文帝曹丕命令他弟弟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假如作不出來...

瞭如指掌是何意出自於哪,飛短流長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 了 來 瞭解,明白。指自掌 指手掌bai裡的東 西。對情du況瞭解得就zhi像瞭解手裡的東dao西一樣,形容對事物或人的瞭解非常清楚。出處 春秋 孔丘 論語 八佾 古時候的帝王都習慣建始祖廟,在廟裡,按照始祖的等級名分依次排列順序,設定靈位。每逢有大的活動 節日之時,帝王們便進廟祭祖,以求保佑...

約法三章是何意 出自於哪

約法三章原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出自 史記 高祖本紀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想住在王宮跟其玩耍,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於是召集各縣父老 豪傑,鄭重地想他們宣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