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不經,舟而不遊」是什麼意思

2021-04-21 22:01:37 字數 6440 閱讀 9451

1樓:131181薄荷

意思是坐船不要作小船,走路不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7要走小路,(以免發生危險)才能保全我自己,用來守護宗廟,這才是孝。

出處: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 孝行--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闕。故舟而不遊,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作品簡介: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 。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這說明最早的註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徵。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什麼是道?

2樓:鎮胤伊知

何為道?道即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卻能行雲流水。道即是無為,無為並非不為,而是無所不為,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不要強為,道常在!

人存於世是為了超越自我尋找屬於自己的道,是非成敗生死無為是欲的另一種形式,當真正領悟何為道,這一切並不重要了,超越自己尋求自己的道方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3樓:功雲韶終寅

在我的理解中,大致是「信念」。比如。人生之道,忍者之道,代表著人一種做事的信念和原則。

或為著某一目的而活著,做著某件事。還有一種就是道士的道,或,一種領域的道。無形的。

4樓:壤駟奕聲塞水

187、道是上帝的意識,是宇宙的血液,是性,是一切規律的綜合,是宇宙萬物執行制化的總程式。

188、道具有渾沌性、恆久可靠性、瞬時感應變易性、無內無外跨越時空性、靈性、公正性、無滯性、虛無縹緲實在性八大特性。

206、10-9=

"道"。「道」的涵義非常寬泛龐雜,但簡而言之,就是規律,就是秩序,就是1。對人而言,10-9的含義是:

要把人生中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事務分類拋開,專心致志於一件事,只要把這一件事做深、做細、做透、做徹底,就會從中獲得所需的一切東西。這就是說,我們一旦堅守一,就表明已經入了「道」。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全力以赴、鍥而不捨就是10-9的體現,只要10-9,就會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沒有成就不了的事。

-----新時代人類八百理念

5樓:佴微蘭留凰

道是自然規律,萬事萬物的規律,萬事萬物的總源頭!道

是無形無蹤、玄妙莫測、無意志、無為的自然本體!

6樓:金湖三河兄弟

宇宙最初有道,道可名

又不可名,道玄之又玄,它極小又是極大,

這極小物又是極大物,這極小極大都是一不二,極小走向極大,極大又迴歸極小。極小是無,極小的無非全無,這無中有有,這無生出有的一,這一就是道,這道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有最初,最初是極小,極小生極大的宇宙,極小是一,宇宙其大無外是一,道是極小,道是極大,道生宇宙,道放下宇宙,道是空間,道比宇宙大,道的空間放下宇宙萬物,道是始,道是終,道無窮小,小到不能再小是一,道是無窮大,大到不能再大是一,極小是核心,極大是外延,極小是圓,極大是圓,極小是極小的圓,極大是極大的圓,極小的圓放大成極大的圓,極大的圓向小成極小的圓,宇宙在圓化中生成,極大極小周而復始,極大極小無始無終,極大極小是始是終,極大是道,極小是道,極大的道和極小的道本是不二的道,不可為二的極大極小是一是道,這道是無,這道是有,是無的道和是有的道合而為一。

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萬物成宇宙,一由零生,零似無似有,零中有正負數,一中有正負數,零的正負數化零,一的成負數為一,零的正負數成無,一的正負數為有,零是無是一,零是無二分的一,零是一位的存在,零是無位中存在,一是有位中存在,零的有無未顯,一的有無已顯,一中有無,無是負數,一中有有,有是正數,宇宙萬物在正負衝蕩中存在,宇宙萬物在受一司控,萬變不離其中,這中很小,這中很大,這中無窮小,這中無窮大,這中似圓,這中是道是零是一是圓是正。中是正,正是中,中是正負有無大小的中,正是正負有無大小剛剛中著的正。

正是一,一是正,人間正道是不二道,人間不二道是正道,人間正道是最有利人生存的道,最有利人生存的道眾人當行在其間,眾人當走人間大道。

人世間邪道千萬,正道只有一條。邪道顯明正道,正道征服邪道,邪道是人正力不夠在旁擠事,正道雖穩邪道也能時有干犯,正道需要人合力壯實,正道需要眾人一心合力協力,正道越來越平坦寬廣,邪道越來越凸凹不平狹窄難行,正道是一的道,正一的道是正道。

7樓:東郭聽李啟

道者,無聲無嗅,無狀無形。非言可述,非文可傳。道就是道,並非哲學。道不在遠近,只在人心!

8樓:上官涵梅洛寄

道是指萬事萬物的規律。「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

老子說,「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9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出處:《道德經》--老子

10樓:v蠻大人

我給你另外幾層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萬物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人法,地。 人,法地。

地法,天。 地,法天。

天法,道。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樓:藍蒼幻影

「道」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

在《道德經》中,對「道」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其中最重要的觀點是「存在」與「無為」,是對立統一的兩方面,詳解可看《道德經》。

「名」在這兩句話中有兩個含義,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虛的東西,即平常所說的「虛名」。

「名可名非常名」是說,真正的名與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認為的那種「虛名」。

這兩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正確認識人生的規律,只有從人生的規律中才能求得實實在在的名與利,即老子所說的「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這第一個「道」字指的什麼呢?老子《道德經》一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都是說的這個「道」。

不單老子研究這個「道」,佛學也研究這個「道」。成了佛,稱之為「得道」。指的也是這個道。

儒家也研究這個「道」。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

」說的也是這個「道」。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中各門各派所研究的,都是這個「道」,只是出發點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產生的研究心得與思想也有所不同,於是就分成了道家,儒家,墨家,釋家,等等。

那麼這個「道」到底是什麼呢?說不清楚。是玄之又玄的東西。

再說,說得清楚就不叫「道」了。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就是這個道理。籠統地講,所謂道,是人對形而上的一種認識。《易經》裡說:

形而上者謂之道。它既不是實體的「道」,換句話說不是所謂的什麼規矩條款;也不是什麼規律。說「天道」,有一種理解是天下萬事萬物執行的規律。

而這個「天道」也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道」。可以這樣說,它什麼也不是,謂之「常無」;又存在於萬物之中,謂之「常有」。總之,「道」就是人們對形而上的認識。

是玄之又玄的東西。

那麼「道,可道」,是指這種「道」,是可以去追求,可以被認識的。你看,佛家裡有「得道高僧」,道家裡也有「得道成仙」的。至於儒家,真正得了孔子那個「道」的,孟子算一個,子思算一個,再到後來,就難說了。

至於朱熹有沒有得到孔子那個「道」,有待商榷。但不管怎麼少,還是有「得道」的。就說明這個「道」,是「可道」的。

那麼悟得這個「道」難在哪呢?就難在這個「非常道」。不是一般的道。

不是有形的「道」。是無形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這個「道」,怎樣去習得。光靠言傳身教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悟」。

要靠自己去領悟。這個就玄了。不是說你想「悟」就得悟得到的。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就悟得了這個「道」。有人在佛堂裡打坐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大徹大悟。所以這個要「悟性」,佛家叫「慧根」。

事實上就是個人的領悟能力。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是後天的,比如所受的教育,生長的環境,這是有很大關係的。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就是這個道理。

「名,可名,非常名」。其實這是對第一句的一個解釋。為什麼這個「道」,「非常道」呢?

因為這個「道」,只是我們給它命了這個名,叫它「道」。那麼什麼是「道」,這一個「道」字是說不清楚的。因為這個「名」,本身就「非常名」。

換句話說,這個「道」,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是不好用文字表達的。但非要給它命個名的話,也可以,就叫它「道」。不過這個「道」字,也不是通常說的那個意義了。

這就是所謂的「名,非常名」。再進一步說,我們來用語言解釋這個「道」,也是很難的。因為我們的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名」,我們給每一個漢字規定了不同的意義,而這些漢字組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的語言。

所以這個語言是有規範,有限制的。而那個「道」,是無規範,無限制的。所以光靠語言是很難解釋清的。

只有用「非常名」來解釋這個「非常道」。也就是說,解釋「道」的關鍵,在於「言外之意」,這個就要靠悟了。

總之,第一段事實上就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這個「道」,是能夠被人們認識的,是「可道」的。這個大前提先提出來。

不然,如果這個「道」人們根本就無法認識,那我們去研究它也沒意義了。所以,「道,可道」。第二層意思就是要理解認識這個「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這個「道」,「非常道」。我們只是給這個東西命了個名,叫「道」,其實它的意義,已經完全超出了「道」的字面意義。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只憑字面的意義,只憑「道」的名字,來理解這個道。

而且用平常的語言,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這個「道」。所以我們只能用「非常之名」來定義和解釋這個「非常之道」。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裡說到了「名」這個問題。因為前面提到了對於「道」這個「名」,是「非常名」。

這裡就說明一下「名」。所謂天地之始,萬事萬物是沒有名字的,不光是萬事萬物,任何的概念,任何的想法,都是沒有名字的。後來有了語言,人們為了分別萬物,就給萬物命了名。

所以「名」是用來區別萬物的,是一種規範。

這樣就引出第三段這個結論了:「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前面說了,「道」既是「常無」,也是「常有」。

所謂「常無」,就是指這個東西什麼也不是,換句話說,沒有辦法給它命名。那麼我們就把目光從「道」的字面意義離開,脫離「名」的束縛,回到「天地之始」的狀態,也就是回到它的本性,這樣研究「道」,就能發現「道」的精妙了。妙者,微之極也。

把「道」最細微的地方都看得清楚了,都理解了,那這個「道」就能想清楚了。所以要悟得「道」,還是超脫語言的束縛,迴歸到「道」的本性,這樣去理解,才能「得道」。那麼第二句是什麼意思呢?

「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就是邊際的意思。也就是說,「道」又是「常有」的。

世上萬事萬物,其中都存在「道」。佛家說,萬物皆有佛性,所謂「一花一自在,一葉一如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其邊際可至無窮。所以這個第三段是從「道」的深度和「道」的廣度兩方面來說這個「道」。

「此兩者同,出則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的就是無論是「常無」,還是「常有」,都是一個東西,都是「道」。

這個「道」是很「玄」的東西。什麼是「玄」?說不清,道不明。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叫「玄」。那為什麼叫「玄之又玄」呢?

因為這「常無」和「常有」都是「道」,可以說是「道」的兩種形式,或者說兩種表現方式。這個叫「玄」。而這兩種對立的方式,還可以相互轉化,所謂「有無相生」。

換句話說,「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有」生於「無」,「無」又生於「有」。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叫「玄之又玄」。

而想清楚這個,就能領悟到很多奧妙了。所以說是「眾妙之門」。

核舟記中的啟窗而關的而什麼意思

應當是 啟窗而觀 而,連詞,然後 的意思。整句是說 開啟窗戶,然後 啟窗而觀中的 而 是什麼意思?意思 連詞,然後。整句解釋 開啟窗戶,然後 出處 核舟記 作品簡介 核舟記 是明末的魏學洢 約1596 約1625 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張潮編輯的 虞初新志 本文使用從中間到兩頭,先整體後區域性,...

出汙泥而不染是什麼,「出汙泥而不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出汙泥而不染?星知計劃 出汙泥而不染 是什麼意思?在汙泥中生長出來,而不被汙染。為什麼出汙泥而不染?星知計劃 出淤泥而不染 是什麼花?出汙泥而不染的人物及事例 杜甫 出身官宦家庭但一心為民 官場就是淤泥,混官場還能做清官可謂不染 陶潛 多次仕官終因官場黑暗退居二線 于謙 在黑暗 宦官勢力 的壓...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達到寬廣博大的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細微之處,達到極端的高明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出處 中庸 中庸 精選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