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中「其真不知馬也」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5-19 07:23:13 字數 4965 閱讀 7545

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之情,也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釵頭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sc瘦臉**

表達了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發了詞人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心情。

《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譯文: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

東風惡,歡情薄,一個心懷憂愁的情緒,幾年離散。

錯、錯、錯!春天依舊,人空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溼透。

3樓:金果

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

出自:《釵頭鳳·紅酥手》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原文:

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譯文: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將歡情吹得那樣稀薄。

滿懷的憂愁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春景依舊,只是人卻憔悴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溼透。

桃花被風吹落,灑滿清冷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結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厭惡感,二人終於被迫分離。

幾年以後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沈園,與偕夫同遊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於園壁之上。

賞析: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陸游在追敘今昔之異;昔日的歡情,有如強勁的東風把枝頭繁花一掃成空。別後數年心境索漠,滿懷愁緒未嘗稍釋,而此恨既已鑄成。

事實已無可挽回。下闋改擬女子口吻,自然是寫唐氏泣訴別後相思之情:眼前風光依稀如舊,而人事已改。為思君消瘦憔悴,終日以淚洗面。任花開花落,已無意興再臨池閣之勝。

當年山盟海誓都成空願,雖欲託書通情,無奈礙於再嫁的處境,也只好猶夷而罷。此詞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摯婉,都不類擬想之作。如果沒有生活原型作為依據。

只憑虛構是不會寫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談的是這首詞的總體印象,為了印證這一印象,還可以從語言意象入手做進一步的分析。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這三句撫今追昔,所表現的情感是極其豐富而又複雜的。「紅酥」言其細膩而紅潤。

李清照《玉樓春》(紅梅)詞:「紅酥肯放瓊苞碎,探看南枝開遍末?」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游用「紅酥」來形容膚色,其中便寓有愛憐之意。

詞人為什麼只寫手如紅酥?這是因為手最能表現出女性的儀態。如《古詩十九首》「纖纖濯素手」;蘇軾《賀新郎》「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都是藉手來顯現人物的體態與儀表的例子。但在這首詞裡,詞人不僅借對手的描寫來襯托唐氏儀容的婉麗,同時聯絡下句「黃縢酒」來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

這一情境陡地喚起詞人無限的感慨與回憶: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這一對恩愛夫妻攜手遊賞之地。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滿城春色依舊,而人事全非。

「宮牆柳」雖然是寫眼前的實景,但同時也暗含著可望而難近這一層意思。「東風惡,歡情薄」是借春風吹落繁花來比喻好景不常,歡情難再。

「東風惡」的「惡」字多有人理解為惡毒之惡,這是不對的。由於對「惡」字語義的誤解,更將此句加以引伸,認為「東風惡」是陸游影射自己的母親太狠毒,拆散了兒子的美滿姻緣。

這更是望文生義的無稽之談。為了糾正對此句的錯誤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證。蓋宋元時語中的「惡」字本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詞」,義同太、甚、極、深,並不含有貶義。

如康與之《憶秦娥》詞:「春寂寞,長安古道東風惡。」意謂春光已去,而長安古道上的春風還在勁吹。周邦彥《瑞鶴仙》詞:「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

是說西園落花已經飄零滿地,東風又何必颳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從《快活三過朝天子》散曲:「柳絲舞困小蠻腰,顯得東風惡」。這是形容春風中楊柳不停地迎風飄舞。

顯得東風甚猛;如果柳絲是小蠻(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睏倦了。據此可知「東風惡」並非影射陸游的母親。至於這首詞在客觀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會意義。

這是另一回事,不應和詞的本文闡釋混為一談,否則將會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誣古人之嫌了。辨證既明,那麼「一懷愁緒」以下三句自然是緊承好景不常,歡情難再這一情感線索而來。

是陸游在向前妻唐氏傾訴幾年來的愁苦與寂寞。最後結以「錯、錯、錯」三字,卻是一字一淚。但此錯既已鑄成,即便引咎自責也於事無補,只有含恨終身了。

詞轉下闋,卻另起一意。這裡是用代言體直擬唐氏口吻,哭訴別後終日相思的苦情:「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這三句詞因為是擬唐氏口吻,所以仍從往日同賞春光寫起。

而絲毫沒有復沓之感,反而令人覺得更加悽楚哀怨,如聞泣聲,如見淚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舊」一句與前闋「滿城春色」相對應,既寫眼前春色。

也是追憶往日的歡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空」字,寫出了徒喚奈何的相思之情。

雖然自知相思無用,消瘦無益,但情之所鍾卻不能自己。「淚痕紅浥鮫綃透」,正是數年來終日以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這四句寫出了改嫁後的無限幽怨:任它花開花落,園林清幽,但卻無心觀賞登臨。

《馬說》中「其真不知馬也」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4樓:完美假知己

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馬bai,食馬者卻對著du千里馬發出了「zhi天下無馬」的dao慨嘆,認為這不專過是一匹連常馬也屬

不如的馬。這是作者的諷刺。文章寫至此處,作者立即點明主題,用嗚呼!

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結束,把「無馬」和「不知馬」這一矛盾形成一個高潮。

這是韓愈凝聚濃縮手法的結果。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韓愈文選》中《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公元795—800)。「說」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體裁。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其真不知馬也.一句中一個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樓:靖凱傑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不認識千里馬吧.

該句點明瞭文章中心.「其真無馬邪」承上文「天下無馬」,是作者對「食馬者」的反詰,也是向讀者發問,用來為下句蓄勢;然後以「其真不知馬也」作答,結住全文.

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其真不知馬也.一句中一個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樓:林顧姝

《馬說》中的五個「也」字

「也」是個常見的文言虛詞,大多置於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有時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用來提醒讀者注意下面將要說到的內容.這些用法看起來很平常,但運用恰當,也能表達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讀者的回味.《馬說》中的五個「也」字就是如此.

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後一句都用「也」字收住.這三個「也」尤其值得品評,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容決定的,同時又反轉過來表達了作者在敘述這些內容時的感情狀態.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這一形象的概括已經顯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後用「不以千里稱」作結,再著一個「也」字,更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於「食馬者」的無知,然後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詰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而這句話中的「也」字,不僅凝聚著作者這種強烈的感情,而且包含著訴諸讀者的正義感的意圖.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其間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也躍然紙上了.

以上三個「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域性有關,從某種意義上看,也可以說是全篇脈絡的標誌,是應當反覆推敲的.剩下的兩個「也」字都在行文中間:一個在句末,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這是作者故作頓筆,有暫時了結,不再說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

另一個在句中,即「是馬也,雖有……」中的「也」字,則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所造成的難堪的後果.

我們要體會「也」字(包括其他虛詞)的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反覆朗讀課文.要努力讀出語氣,讀到爛熟於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話都出於自己的口,再來體會就不難了.

再見了,衚衕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喬木查

文中結尾的一句「再見了,衚衕文化」,雖然略有纏綿傷感之情,但人們從中更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告別衚衕文化的毅然和理智。這也正是作者入乎其中而又超乎其外的悲喜交集情感的體現。

本題設計意圖是引導同學們深入瞭解文章主體部分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

課文從動人交響樂、兒時的玩具、兒時的遊戲三方面回憶北京的衚衕。

文章以懷念北京小衚衕的情感為線索,憶及當時的風土人情,充滿了留戀和嚮往之情。小衚衕僅僅是家鄉的一種象徵,作者真正懷念的還是家鄉的人和往昔的歲月。

8樓:康康楹

蘊含了作者對衚衕文化的不捨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於逝去的傳統文化的惋惜之情 ,表現出作者對於曾經熱愛的地方消失的無奈與回憶,表現作者對現代文明迅速發展的不安與侷促

9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表達了作者在無可奈何之中,作者更多的是超脫,而不是低徊。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馬說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馬說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

馬說 是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門,而閽人 守門人 辭焉 儘管如此,他仍然宣告自己 有憂天下之心 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 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鬱鬱不樂,所以有 伯樂不常有 之嘆。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然後有千...

馬說一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人才埋沒的憤慨之情 懷才不遇 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採納吧 馬說 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 韓愈文選 中 雜說 的第四篇,馬說 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 公元795 800 說 是 談談 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 體裁。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勢力 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這句是說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應該是很多了.用牡丹反面襯托,牡丹指追求富貴高傲之人.從這裡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