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藝術手法上,《bai蒹葭》du「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zhi」「水」dao和「伊人」的版形象交相輝映,渾權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2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瞭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內邊的茂密蘆葦
,顏色蒼青容,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裡,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蒹葭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蒹葭和關雎在形式上和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3樓:曉龍修理
《蒹葭》和《關雎》都是以詩歌的形式敘述的。
都是詠物言志三法案——「賦、比、興」之一的「興」,即從一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洩胸臆。
都是採用重章疊唱的手法,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文章簡介: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為中國先秦時代民歌。是《詩經》的首篇,又為十五國風第一篇。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讚揚她的「美狀」,又讚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
《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蒹葭》寫作背景:
《蒹葭》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
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朋友呢?
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關雎》寫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
《蒹葭》文章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儲存在《秦風》裡的十首詩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悽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關雎》文章賞析:
《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4樓:愛是地獄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可以說是一首愛情詩。著重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蒹葭》是《詩經》「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
就整首詩而言,幾個章節結構相同,只是換了幾個詞語而已,增強了詩歌的韻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寫了一種悽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後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
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
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於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蒹葭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何突出特點,結合向體結合具體語句分析這寫法?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唱三嘆,三段句式整齊,結構相似,形成重章疊唱,迴環往復的效果
蒹葭寫作特點及表現手法
6樓:暴走少女
《蒹葭》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
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
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7樓:望著顫抖的雙手
,運用了賦比興,這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
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不同文體】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的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體: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古詩詞:賦比興、用典、襯托、對比、渲染、託物言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具體手法】
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融情於景,直抒胸臆,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託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設定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 ,照應開篇,點題,首尾呼應,諷刺,借古諷今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也稱藝術特色。
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託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 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 以小見大 點面結合 主次 遠近 通感 白描 繪聲繪色等)
③選材剪材; ④結構技巧:
過渡、呼應等。
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鑑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
3、結構技巧:承上啟下、懸念、首尾呼應、前後照應、鋪陳、鋪張、鋪墊等。
8樓:麥田蜘蛛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
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覆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覆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方法。
詩中還巧妙的運用瞭如「蒼蒼」,「、悽悽」,使全文聲情兼備。
蒹葭這首詩在結構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9樓:可愛的康康哥
蒹葭這首詩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是重章疊句。這種重複可以說結構完全相同,更替的只是其中一兩個字,這樣寫可以達到一唱三嘆,反覆吟詠以達到充分抒懷的功效。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作者無名氏。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節選)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譯文如下: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糾正一下,正確的名字是 關雎 關雎 和 蒹葭 在寫法上的異同 1 關雎 一詩重在敘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小夥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後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 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彷彿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後面兩章是前面的反覆詠...
《蒹葭》的字號和作者是什麼?還有名句
選自 墨子 墨子 姓墨名翟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墨子 墨子 姓墨名翟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
詩經《蒹葭》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寫
如果把詩中的 伊人 認定為情人 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 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 在水一方 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