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聯姻對漢藏兩族有何影響

2021-05-12 11:49:15 字數 5210 閱讀 6619

1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兩國經濟·政治發展,加強兩國聯絡,對藏族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2樓:匿名使用者

使兩國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並且促進漢藏兩族之間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了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為什麼一直受到漢藏族兩族人民的懷念

4樓:匿名使用者

文成公主和鬆瓚乾布的聯姻結束了當時的吐蕃王朝與唐朝之間的戰爭和不信任狀態,開始了藏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友好相處的歷史,使中國的中原地區和吐蕃地區在和平中得到了發展。

5樓:同樣的體育道德

因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為漢藏兩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聯姻對唐朝經濟的繁榮起到了什麼具體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漢藏聯姻促

bai進了民族團結,

du維護了兩國邊境zhi的安定,有利於人們dao的安居樂業,為經濟回的發展提供了答安定的社會環境;

雙方**往來日益頻繁,吐蕃商人用馬匹和皮毛,換取漢族的絹、茶和糧食,這種長期進行的互市,使雙方在經濟上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了,促進了內地的商業繁榮;

吐蕃的畜產品及裝飾、遊藝等,傳入中原地區,為唐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7樓:到底要咋樣子

漢藏來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

源兩國邊境的安定,有利於人們的安居樂業,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

雙方**往來日益頻繁,吐蕃商人用馬匹和皮毛,換取漢族的絹、茶和糧食,這種長期進行的互市,使雙方在經濟上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了,促進了內地的商業繁榮;

8樓:匿名使用者

維護了兩國邊境bai的安定,有利

du於人們的

zhi安居樂業,為經濟的發展提dao供了安定回的社會環境;

雙方**答往來日益頻繁,吐蕃商人用馬匹和皮毛,換取漢族的絹、茶和糧食,這種長期進行的互市,使雙方在經濟上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了,促進了內地的商業繁榮;

吐蕃的畜產品及裝飾、遊藝等,傳入中原地區,為唐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9樓:銀燭秋光冷

首先,安copy邦才可以興國:文成公主進藏穩定了國家邊疆地區的政治形勢,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其次,文成公主入藏,帶進去了大量的先進生產工藝和大批能工巧匠,為**地區的經濟建設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建築,醫學,教育,文化,還有農業技術的更新,以及宗教等等相關的進步。

再次,**地區也開始和我們廣大漢族地區互通有無,雙方達成了雙贏的合作局面,更加有力的促進了名族關係的融合以及經濟上的聯絡,所以藏族的種種特色產品也可以流到當時的漢族甚至是其他名族的地區。

最後,文成公主進藏後就一直致力於兩族的有好共同發展,並開創了一些有利於大唐和**的制度,所以,大唐的穩定和後續持續發展是離不開**的穩定和發展的,推而廣之,文成公主進藏對唐朝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10樓:八比

邊疆穩定。同時促進了漢藏兩地文化、經濟、政治的交流。

11樓:漫不型空

對唐朝經濟?沒什麼影響,非要說個,只能說吐蕃自從做了女婿後老實多了,唐朝更能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力了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為漢藏兩族友好交流作出了哪些貢獻

12樓:匿名使用者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關係。漢族的經濟、文化成果傳入吐蕃,促進了吐蕃社會文化的發展。許多唐朝文士唄聘到吐蕃管理文書,不少吐蕃貴族子弟也到長安國子監學習。

文成公主入藏時又帶去了許多醫藥與建築書籍、手工藝品及植物種子。後來不斷有工匠、絲綢、茶葉等物品。

內地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的輸入,對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加深了唐蕃人民的情誼。

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

13樓:匿名使用者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西行約3000公里,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還在漢藏民間廣為流傳。

公元七世紀初,中原地區經過數年的戰爭,李淵(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於618年以長安為都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國,國勢非常強盛,成為當時東亞地區文明的中心,對周邊民族部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許多民族部落紛紛與唐朝修好,或稱臣內附,或納貢請封,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交流。

而在這個時候,一代英主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併,定都邏娑(今**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 向唐皇求親。公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

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眾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十分高興,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候。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贊干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在今青海省)時,看到這裡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谷裡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閒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面、釀酒等技術。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捨。

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帳房遺址,把她的足跡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時,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裡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

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佈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後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

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產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氣勢磅礴。布達拉宮中儲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 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繼位後,遣使入蕃告哀,並授松贊干布「駙馬都尉」,封他為「西海郡王」。松贊干布派專使往長安弔祭太宗,獻金十五種供於昭陵(唐太宗墓),並上書唐高宗,表示對唐朝新君的祝賀和支援。唐高宗又晉封松贊干布為「王」,並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獎。

松贊干布雄才大略,統一**,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藏族與漢族的親密關係,為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這一切不僅被載入史冊,也深深銘刻在漢藏人民心中。

14樓:匿名使用者

道提問搜一搜

收起有獎釋出

15樓:盡在不言中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儒家書籍、曆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

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為漢藏兩族的友誼做了許多工作。隨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區的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碾磨、冶金等生產技術傳入**。吐蕃的農業技術原來比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沒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

漢族農業技術傳入後,吐蕃勞動人民開始挖畦溝,田野間阡陌縱橫,大大提高了產量。公主帶的水磨,深受勞動人民歡迎,公主和她的侍女,還把紡織、刺繡技術傳授給吐蕃婦女。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和吐蕃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儲存著他倆結婚的洞房遺蹟,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蹟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著大批衛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妝,

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

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說。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被載入史冊。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西行約3000公里,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密切了唐玉吐蕃的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交流。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還在漢藏民間廣為流傳。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是真心相愛嗎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有後嗎?

在所謂的國家大義面前,幾個小女子的幸福又算的了什麼呢?文成出生高貴,是真真正正的公主,松贊干布也正當年富力強,小時候看 文成公主 的時候覺得他們倆真是相配,經歷了重重誤會和挫折後終於在一起,如同經典童話的結局。後來看到這份歷史才知道,文成641年進入吐蕃,在那裡生活了40年,而650年松贊干布就已經...

松贊干布離世後,為什么文成公主不回中原

在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寡居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也沒有回到中原之中。之所以會這樣也是有原因的,首先 而這裡的文成公主到底是不是真的公主,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她肯定不是唐太宗的女兒。而關於她的身世很多人都猜測她是李道宗的女兒,理由就是在文成公主遠嫁之時只有李道宗護送到了吐蕃國,也就有人猜測李道宗就是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與唐朝公主結婚,歷史上稱這事是什麼?是文成公主進藏,還是唐蕃和親

按照藏族的傳統,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位期間 專629 屬650年 遷都邏些 今 拉薩 平定吐蕃內亂,降服羊同,統一 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 令 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 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