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真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

2021-05-13 01:54:35 字數 4744 閱讀 8221

1樓:陶君豪

(1)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

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 銅製的指標叫「晷針」

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針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通過影子在刻度盤上指示的不同位置來表 15

2樓:陶君豪

(1)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

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 銅製的指標叫「晷針」

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由於太陽的照射形成的啊,因晷針是斜置的,盤面也是斜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在日晷針上留下的影子也在慢慢動。

(2014?泰安)日晷儀是古代人們可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杆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時間,

5樓:夢魘

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後,被障礙物擋住,於是在障礙物後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

故選c.

(2012?福州質檢)日晷儀是古代人們可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杆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

6樓:天堂狗

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後,被障礙物擋住,於是在障礙物後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

故選d.

日晷誰發明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8樓:坑了個妹紙

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古代的計時方法

9樓:匿名使用者

1、時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

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 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2、刻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3、更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4、點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 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如《西遊記》第九 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

」「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 凌晨04:12。

擴充套件資料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針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

1 太陽的影子。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 馬中錫 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 晷針 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 表 石制的圓盤叫做 晷面 安放在石...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的相關知識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即詩的或者說是

記 古時公文的一種,如奏記。又是記載事物的書籍和文章,如 醉翁亭記 讓 錄言載事 的 記 成為古代散文第一體裁併名重一時的,是唐宋八大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用 記 命名的散文,以 我 的眼界觀物 察景 看事 論人,讓 我 筆下的事 景 物皆 著我之色彩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建築 景物與事件,...

介紹一種交通工具的作文,介紹一種交通工具作文

我七歲就會坐自行車了。自行車是最簡單 最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小孩 青年 老人都可以坐。說它簡單,其實不簡單,根據我的騎行體會,一些不明白的問題請教了爸爸,我覺得自行車全身都凝聚了科學的原理 它的運動,就包含了我們三年級數學學過的旋轉和平移 它的剎車把是一個簡單的槓桿,用很小的力就可把車剎停 它的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