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遊六橋待月記和小石潭記閱讀答案

2021-05-02 16:52:28 字數 4900 閱讀 4916

1樓:匿名使用者

晚遊六橋待月記

譯文  西湖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煙霧瀰漫的早晨,是山嵐繚繞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後來才和桃花、杏花次第開放,這還是難得一見的奇觀。我的朋友陶望齡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宋代張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舊物,應該要馬上去欣賞啊!

」我當時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捨不得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紅花似霧,綿延著有二十多裡呢!美妙的**隨風飄揚,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羅衫、著紈褲,遊客之多,多過堤畔上的柳枝。

真是豔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卻僅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其實翠綠染著湖光的神祕,山中霧氣染上彩色的神祕,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最濃麗!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難以用語言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

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遊客享用,怎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編輯本段註釋

(1)六橋: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由南向北依次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

(2)為春為月:意為是春天月夜。

(3)夕嵐:傍晚山裡的霧氣 。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時候

(5)梅花為寒所勒:為:被;勒:制約。

(6)尤:特別。

(7)石簣(kui 去聲):即陶望齡,字周望,號石簣,明代會稽人。明萬曆年進士,袁巨集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張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漢朝主管京城治安的**,這裡指明朝錦衣衛的**。

(9)張功甫:南宋將領張峻的孫子,玉照堂是其園林,有名貴梅花四定址。

(10)歌吹為風:美妙的**隨風飄揚。

(11)粉汗為雨:粉末狀的汗水連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羅紈之盛:羅紈,絲織品,這裡是指穿羅紈製作的衣服的人。

(13)豔冶:豔麗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

(15)夕舂(chōng):夕陽的代稱。舂,用杵臼搗去穀物的皮殼。

形容日落西山的樣子。《淮南子·天文訓》:「至於淵虞,是謂高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

」後人又以「舂」代指日落處的山名。《集韻》:「舂,山名,日所入。

」(16)數:多次。

(17)盛:美。

(18)去:離開。

(19)工:巧妙。

(20)道:說。

(21)止:僅僅在。

(22)設:塗。

(23)綠煙紅霧:綠柳如煙紅花如霧。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綠色。

(25)開發:開花。

(26)戀:迷戀。

(27)設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個接著一個。

編輯本段作者

袁巨集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的創始者和領袖人物。袁巨集道與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稱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

荊州公安(今屬湖北)人。

袁巨集道始終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晚遊六橋待月記》便是他的著作之一。

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遊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

」(《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巨集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9 美 多次 離開 巧妙

10 b

11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後來才和桃花、杏花次第開放

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遊客享用,哪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12 月光如水,柳樹長長的枝條垂在水面上,晚風拂過,輕輕搖曳,像少女在翩翩起舞,美麗的花在月光下彷彿披了一件銀紗,水緩緩地流動著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練習題

【閱讀訓練一】

1、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 ⑵俶爾遠逝

2、 說明句中加橫線詞的詞類現象。

⑴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

⑵斗折蛇行 鬥: 蛇:

⑶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

⑷悽神寒骨 悽: 寒:

3、 用原文的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說明小石潭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遊無所依」跟上文哪句話相呼應:

⑶描寫潭中魚靜態的一句是: 。寫其動態的一句是: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遊記的一大特點。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5、 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遊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

【閱讀訓練二】

1、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⑴水尤清冽 ⑵往來翕忽

2、下列句中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⑴伐竹取道 ⑵齊師伐我 b、⑴乃記之而去 ⑵停數日,辭去

c、⑴不可知其源 ⑵其真無馬邪? d、⑴以其境過清 ⑵屬予作文以記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簡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拓展比較閱讀】

附答案(一)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回答文後問題。

〔甲文〕《小石潭記》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樑攦①之形;其旁,堡塢②,有若門焉。

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③,益奇而堅,其疏數④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於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勞而無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註釋〕①樑攦(lì):屋的正樑。②堡塢:

土築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

④疏數(cù):疏密。⑤中州:

中原。⑥更:經歷。

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 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無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乃」與「良久乃已」中的「乃」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漢 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用現代漢語翻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兩文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回答文後問題。

〔甲文〕《小石潭記》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②。兩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

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⑤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來,無人賞愛。

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節選元結《右溪記》)

〔註釋〕①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為官。②合營溪:匯入營溪。

③敧:傾斜。④嵌:凹陷(又作「張開」)。⑤逸民退士:遁世隱居的人。⑥置州:設定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寫的內容是 ;乙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 。

2、解釋下面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 ⑵以其境過清 清:

⑶南流數十步 南: ⑷不可名狀 名: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4、面對美景,乙文作者為什麼會產生「悵然」的情緒?

附參***:

【閱讀訓練一】

1、①大約 ②忽然 2、①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②名詞作狀語,像北斗那樣曲折;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蜿蜒爬行 ③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悽;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 3、①伐竹取道 ②水尤清冽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4、文章著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淒寒、幽愴的氣氛,藉以抒發了作者在失意苦寂處境中悲涼悽愴的情感。5、觀魚時的心情:「似與遊者相樂」,在這種環境中,作者暫時忘卻了自身的煩惱,產生了與魚同樂的情趣。

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浸透著作者悽苦悲涼和壓抑的心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寫觸景生情,憂傷至極,從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鬱悶的心情,但又最後無法解脫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閱讀訓練二】

1、⑴特別 ⑵輕快敏捷的樣子 2、b 3、從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見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彎曲曲地流淌行進可以看出溪水時而現出來,時而被遮住。

4、側面描寫,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魚的情態一覽無餘,動靜結合,富有情趣。

【拓展比較閱讀】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2、b 3、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碳水清澈透明),魚兒好像都在空中自由遊動,四周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頭上。 4、欣賞自然美景的喜悅和貶居生活的孤悽悲涼 (二)1、潭水和游魚;清流觸石,洄懸激注 2、⑴大約、大概 ⑵悽清、冷清 ⑶向南 ⑷說出 3、⑴那石岸的形狀想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⑵秀美的樹木,奇異的竹林,垂下的陰影相互遮蔽。 4、這裡景色優美卻無人賞愛,觸發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記和遊黃山記兩人的作者分別表達怎樣的心境

小石潭記 表達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本文抒情回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答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遊黃山記 是一篇記述遊山經過的優美文字。文章描寫山路險仄屢絕,儘管已請人揹負,上下山時仍然感到驚心動魄,但在這奇險中更加...

《桃花源記》和《小石潭記》的原文

原文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和註釋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 ng 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li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 ch 為嶼 y 為嵁 k n 為巖。青樹翠蔓 w n 蒙絡 lu 搖綴,參 c n 差 c 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