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輪」。有所得是什麼?
有所得就是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他就是有所見、有所得,這搞生死輪迴。那我們今天希望這一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要提高高度的警覺心,我們要把這個世間物質、精神的享受,要把它淡化,淡到不可得,我們的往生順利,一點障礙都沒有。
往生不了,就是因為你還有所得,你還放不下。現在我們從什麼地方學?日常生活當中學,學讓,學不操心。
錢放在那個地方不在意,誰拿去都好,我用他用不都一樣用!一點煩惱都沒有這才行,這才能解脫。你要是這個地方惦著、那個地方記住,你怎麼能往生!
放下,現在就要練功,就要練放下,什麼都無所謂,要看淡薄。別人想要,歡歡喜喜馬上供養,一絲毫憂慮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修行。
我從前有貪、有慳吝,現在學了,我能放下,我不在乎,我真的要求極樂世界。
所以我講過很多次,口袋裡裝的錢是自己的,沒有放在口袋都不是自己的;穿在身上衣服是自己的,沒有穿在身上都不是自己的;我住在這裡,房子是我的,我離開出去了,這房子不是我的,常作如是觀,別執著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身體都不是我的。平常要不作如是觀,臨時怕來不及。臨命終時還有一念執著,完了,去不了,繼續搞輪迴。
輪迴實在太可怕了,這不能沒有高度警覺。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九六集)
2樓:任柯農機
對人真誠,對事認真,才是如法修行。用智慧照破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盲目的否定一切,稀裡糊塗,那是浮躁,厭世,消極的態度
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要練放下,什麼都無所謂,要看淡
3樓:
1 學佛的人,妄想分別執著要看淡,不要看得那麼重。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古人教給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一定用平常心。
2 什麼叫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恆,跟一切人往來,永恆存一個平等心,這叫平常心。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是真心;著了四相,就有你我他,就不平等。
3 我總比你強一點,這是什麼?傲慢,貪嗔痴慢。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決定就有貪心、有嗔恚、有愚痴、有傲慢。要知道,這叫做輪迴心。
4 輪迴心起作用叫輪迴業,你造輪迴業,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所以這些懂得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都看淡,什麼都無所謂,這叫真正用功。
5 什麼事情最重要?「清淨平等覺」最重要。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如何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心,這個最重要!
為什麼?六道里頭沒有「清淨平等覺」,六道里頭是「貪嗔痴慢疑」。
6 所以細細想想,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是「清淨平等覺」,還是「貪嗔痴慢疑」?如果是念念都沒有離開「貪嗔痴慢疑」,六道輪迴是決定出不去,唸佛都不能往生。如果起心動念跟「清淨平等覺」相應,那就恭喜你了,你念佛求生淨土一定成功。
7 所以這個世間,一切人與事,有什麼好執著的?有什麼好認真的?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執著它幹什麼?既然是假的,應該要放下;放不下,這是煩惱習氣。
8 放下,慢慢來,一天放一點,天天放,放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就不困難了。開頭很難,突破這個瓶頸之後,慢慢就容易了。往後愈來愈容易,到法身菩薩,就完全沒有自己了。
淨土法門法語:徹底放下,那世間事要不要管
4樓:可可裡的風
所謂放下,不是盲目脫離家庭、事業、親眷和生活,而是從慾望和執著的源頭~`我執』中出離;
我們對苦樂榮辱生起分別,對煩惱痛苦生起厭惡,乃至對愛染受欲生起執著,其根源無非是自我的覺受,我們一直活著自我當中,根據自我意識在撿擇所面對和遭遇的一切,追逐欲樂、名利和美色,在不斷的放縱和娛樂自我中沉淪墮落;所以放下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只在表面下手,那無異於揚湯止沸,而是在心上下手。所以菩薩都會佈施,而凡夫就是捨不得,捨不得這個捨不得那個。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放下自我的執著,對事物的貪戀、執著。可能你還有這些東西,手裡還拿著,放下的心態是手裡拿著的東西,知道他的外物,因此不放在心上。
所以什麼都不管了不是真放下,因為那樣你又拿起了別的東西,比如為什麼什麼都不管?圖清靜?那還不是拿起來了清靜?
還是沒有放下,拿起了自己喜歡的修行狀態,執著了這個修行生活,這些都是相。放下了世俗生活,拿起了修行生活,這樣還是沒有放下,所以放下不是什麼都不管,真正的大乘佛法就是世間法,樹木沒有了根沒有辦法成長,你看菩薩除了地藏王其他的都是在家人的樣子,菩提樹,離開了人世,也沒有辦法結出諸佛菩薩的道果。
淨土法門法語:有人說我都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感應
5樓:毗沙王
你說我都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感應?實際上他並沒有放下,自以為放下了。我不跟人爭名爭利了,是放了一點點,自己呢?
這個身心有沒有放下?沒放下,對於日常生活還是要很考究,還是貪圖享受。這種貪圖享受是多生多劫不知不覺的習氣,非常不容易放下。
有這個念頭在,佛號就念不好,它障礙你念佛,障礙你清淨心,讓你念念想著你喜歡的那些享受,把佛號就丟掉了。每天吃的、穿的、用的,心都放在這些方面,沒有放在佛號上。真正放在佛號上的,像諦老那個出家的徒弟鍋漏匠,他就是真的把佛號放在心上,這個人成功的祕訣就六個字:
老實、聽話、真幹。
他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他不認識字,沒有見過場面,人情世故什麼也不懂。像鄉下補鍋補碗的這麼一個窮人,生活比叫化子好一點。
在過去舊社會裡頭,把人分很多品類,最高層的是帝王、王公貴族,最下等的就是乞丐,鍋漏匠比乞丐稍微好一點。所以他學佛了,他嚐到人生真正的苦頭,沒有享受到人間的福報,沒有,他沒福。學佛出家,住在一個破廟裡頭,這個破廟人家廢棄的不要的,沒人住的。
他住在這個環境,有一個在家的老太太幫他洗洗衣服、燒兩頓飯,他感覺到這個福報是天上掉下來的,不再為衣食操心、奔走了,心就定下來了。
高僧教他念這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聽懂了,他真幹,幹了三年他真成就了。這不難!三年真往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
他來為我們做示現,為我們作證轉,世尊三轉,最後是作證。我念佛,往生給你看,證明給你看,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三年成就。三年之前他根本不懂什麼叫唸佛法門,一生都沒搞懂,沒人跟他講,講了也未必懂。
老和尚教他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會不會念?行,這個會念。
那就行了,你就念這一句,老老實實一直念下去,將來必定有好處。什麼好處他也不知道,他老實,他也不問,你叫我念我就老實念。三年時間不長,大成就了!
一切萬緣真正放得下,就一句佛號,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就這麼殊勝的成就。鍋漏匠怎麼成就的?鍋漏匠有信心,堅定的信心,這是他對諦閒老法師的佩服,對諦閒老和尚的信任,老和尚所說的絕不會欺騙他,絕不害他。
一心一意,鍥而不捨,他成功了。
淨土法門法語:根本戒沒有,就什麼都不要談了
6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規》是規矩,是儒家的戒,《感應篇》是道家的戒,《十善業》是佛家的戒,儒釋道三個根,這叫根本戒。
1 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個法門,統統修的是清淨平等覺。佛怎樣幫助我們契入清淨平等覺?佛教我們持戒、修定、開悟。
佛這個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儒家採取了,道家也採取了,變成傳統文化必須遵循的方法,儒釋道都取了。
2 戒是規矩,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有規矩。《**規》是規矩,是儒家的戒,《感應篇》是道家的戒,《十善業》是佛家的戒,儒釋道三個根,這叫根本戒。根本戒沒有,就什麼都不要談了。
戒就是規矩,規矩很多,儒也多,道也多,佛也多,但是這是根本。
3 今天我們根本丟掉,學那些戒都沒用,學不成。我們這麼多年細心觀察,沒有看到一個修成的,原因是什麼?根沒有了,所以才想到根重要,從根救起,這真的有救,不從根是沒救。
4 佛教給我們三皈、五戒、十善、六和,一定也要記在心上,一定要真幹,一定要給大家做好樣子,讓大家對佛法真正能生起信心。我們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對於聖賢教誨能生起信心,這是無量功德。
5 佛滅度之後,佛不在世了,我們就要記住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脩」,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為什麼?大乘修學總綱領不出戒定慧三學。
6 戒是什麼?所有一切統統放下,就依一部經、一個名號,這就是戒。所謂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得先得定,你才能開悟。
7 無論什麼法門,世出世間法,都要一門深入,你才真的能夠入進去。真入進去,就是我們一般講開悟了;沒有開悟,沒入進去。所以說一門深入,一就是入的條件,這就是佛經上常講的制心一處,或者說止心一處,心要放在一個地方,才能開悟。
8 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學東西最忌諱的是雜修,你學得太多太雜,妄想太多、雜念太多、慾望太多,這就麻煩了,這永遠做不到一。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道理,一心、一念就進去了;二心、二念,你進不去。
9 我們初學的人還沒開悟,沒開悟是什麼?我們沒得定,有定才能開悟。要得定,那得守規矩。規矩是選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脩。
10 我們最好的一個榜樣,劉素雲居士,她十年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她得定了,她開悟了,怎麼知道?無論什麼經你去問她,她都知道;你請她講,她都能講,講得都不錯——不是開悟做不到。
11 佛法的目標是教你得定,一門深入才能得定,學得太多得不到定。定才能開智慧,沒有定不能開智慧,沒有定你所得的是常識,今天講是學術,而不是開悟。
12 真修行人,不開悟不看別的經,他只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裡面成就戒定慧、成就根本智。得到根本智,這一部經通了,一切經真的都通了,這是東方傳統修學的方法,一定要傳下去,我們要做榜樣,不做榜樣人家不相信。
淨土法門法語:要修清淨心,什麼都不能想
7樓:8萬4千法門
1 淨宗法門的方法很簡單,一句「阿彌陀佛」,人人會念。可是要記住,「淨」這個字重要,如果你把「淨」這個字疏忽,雖然唸佛,心不清淨,你的功夫就不得力,效果就收不到,所以要注意這個「淨」字。
2 大勢至菩薩言語雖然不多,句句話非常重要,我們要能夠體會,他教給我們唸佛的方法,只有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3 有同修問我:如何都攝六根?放下萬緣,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的念頭都沒有就都攝六根了。
什麼叫放下萬緣?我們把自己的內心所有一切的染汙放下,這就叫放下萬緣。
4 世出世間這些拉拉雜雜的事情都不要緊,連明天日子怎麼過都要放下,想它幹什麼?明天還沒到,明天是明天的事情,什麼都不要想,你的心才會清淨。你要想到明天日子怎麼過法,你的心怎麼會清淨?
5 這個事情難,為什麼?不能不想。不想,明天怎麼辦?
不但想明天,還想下個月,還想明年,愈想就愈多,愈想愈放不下,愈想心就愈不清淨,這個事情麻煩!要修清淨心,什麼都不能想,所以理不能不明。
6 如果你相信因果,你就能放下,為什麼?你曉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是註定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如果能相信因果,絕對不會想明天、不會想明年。為什麼?命裡註定的。
7 命裡註定有得吃、有得穿,到時候自然來;命裡沒有的,怎麼想你也想不出來,你所想的全是妄想,決定不是事實。你所想到的都是你命裡有的,想也是這樣,不想也是這樣,那為什麼去打妄想?
8 世間人不放心,一定要去想,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唸佛人心真正清淨,除了一句佛號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他能開悟,他能得定;唸佛還夾雜著雜念、夾雜著妄想,這個不能得定,不能得清淨。如果得不到清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就有問題,就有障礙。
日常行持的開示修淨土法門可否持咒
當然可以的 bai 這個是自願的 印光大師du 日誦經zhi咒選錄 dao佛法大無不包,細無版不舉,唯佛與佛,乃能究權盡。登地菩薩,尚不能窮源徹底,況具足惑業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義,則唯期洞明自心,徹證佛性。欲明自心而證佛性,必須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斷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涅槃矣。其...
淨土法門在家居士供佛的供品,供養時可以過午嗎
這個不一定的 看具體需要了 有事 或急事是隨時都可以燒香 擺供的 佛法是辯證法 不是死規矩 淨土法門 供果如何處理,何時撒下,供養等時 淨空法師答 這有個簡單的規矩,自古以來傳下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供養佛菩薩的,撤供之後都可以用,沒有忌諱。供養鬼神的,佈施鬼神的,這些供品撤下來,譬如三時繫念,做三...
淨土法門有緣遇到真善知識,這比什麼都重要
我常常提醒同修,當然也是提醒自己,對於善知識要像對佛想。我們遇到的李炳南老居士 黃念祖老居士,真正是末法稀有難逢的大善知識。兩位都走了,他們的著作在,甚至於還有錄影 錄音帶,留傳在世間,要把它看作經典那樣的尊重。對這些善知識的行誼,常常記念著,依教修行。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是怎麼成就的,我們今天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