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王蕩
dns有兩個情況,一種是區域傳輸,一種是域名解析
1.區域傳輸時,一個區中主dns伺服器從自己本機的資料檔案中讀取該區的dns資料資訊,而輔助dns伺服器則從區的主dns伺服器中讀取該區的dns資料資訊,傳輸協議是tcp。
2.域名解析時,首選的通訊協議是udp
使用udp傳輸,不用經過tcp三次握手,這樣dns伺服器負載更低,響應更快
但是當域名解析的反饋報文的長度超過512位元組時,將不能使用udp協議進行解析,此時必須使用tcp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題需要理解的東西比較的多,分一下幾個方面a,從資料包大小上分:udp的最大包長度是65507個位元組,響應dns查詢的時候資料包長度超過512個位元組,而返回的只要前512個位元組,這時名字 直譯器通常使用tcp從發原來的請求。
b,從協議本身來分:大部分的情況下使用udp協議,大家都知道udp協議是一種不可靠的協議,dns不像其它的使用udp的internet應用 (如:tftp,bootp和snmp等),大部分集中在區域網,dns查詢和響應需要經過廣域網,分組丟失和往返時間的不確定性在廣域網比區域網上更 大,這就要求dns客戶端需要好的重傳和超時演算法,這時候使用tcp。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話可以去看看《linux就該這麼學》這本書,非常適合新手學習linux。
dns可以使用tcp與udp兩種協議,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3樓:時代末曲
現在就來說說dns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這兩種協議。
如果用wireshark、sniffer或古老些的tcpdump抓包分析,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情況都是在使用udp,使用tcp的情況非常罕見,神祕兮兮。其實當解析器發出一個request後,返回的response中的tc刪節標誌位元位被置1時,說明反饋報文因為超長而有刪節。這是因為udp的報文最大長度為512位元組。
解析器發現後,將使用tcp重發request,tcp允許報文長度超過512位元組。既然tcp能將data stream分成多個segment,它就能用更多的segment來傳送任意長度的資料。
2.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一個域的輔助域名伺服器啟動時,將從該域的主域名伺服器primary dns server執行區域傳送。除此之外,輔域名伺服器也會定時(一般時3小時)向pds進行查詢以便了解soa的資料是否有變動。
如有變動,也會執行一次區域傳送。區域傳送將使用tcp而不是udp,因為傳送的資料量比一個request或response多得多。
dns主要還是使用udp,解析器還是服務端都必須自己處理重傳和超時。dns往往需要跨越廣域網或網際網路,分組丟失率和往返時間的不確定性要更大些,這對於dns客戶端來說是個考驗,好的重傳和超時檢測就顯得更重要了。
4樓:匿名使用者
dns一般情況下使用udp通訊,但有兩種情況例外:
1、當客戶端發出dns查詢請求,從伺服器收到的響應報文中的tc(刪減標誌)位元被置為1時,此時意味著伺服器響應長度超過512位元組,而僅返回前512位元組(udp報文最長為512b 而tcp無此限制)。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客戶端會使用tcp重發起原來的dns查詢請求,它將執行返回的響應超過512位元組。
2、dns的主輔名字伺服器在同步時使用tcp協議。輔名字伺服器一般每3小時向主名字伺服器發起查詢,看主伺服器是否有新的記錄變動,如有變動,將執行一次區域傳送,區域傳送使用tcp協議。
5樓:匿名使用者
可靠傳輸基於tcp
不可靠傳輸基於udp
6樓:匿名使用者
tcp/udp是兩種連線方式
跟dns沒關係
tcp是基於安全的連線,比如說網頁
udp是基於快速的連線,比如遊戲,
具體資料你可以去網上搜
學問很深
估計看一個月都看不完
中國古代皇帝對地方都依次採用了哪些制度
一 先秦時期 西周 分封制 西周分封建諸侯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給王族 功臣和先代貴族 諸侯要服從命令,按期納貢,隨從作戰。二 秦漢時期 秦朝 郡縣制 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 裡等基層行政組織,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 兩漢 刺史制度的演變 監察 地方行政 漢武帝...
赤壁和泊秦淮的後兩句都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詠史詩 借史實bai抒情。借古諷今詠史du詩是zhi我國古代詩歌dao中重要的一類,是以歷史為客 專體來抒寫主屬體情志的詩歌。詠史詩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詠史詩發端於秦漢時期,而唐代是詠史詩創作的成熟與繁榮期。詠史懷古詩借古諷今,寫出了人是變化的,而自然景物時亙古不...
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製度,是中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中的「選舉制度指什麼制度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為九個等級,作為 選用官吏的依據。中正 有名望的推薦官,人才的等級由他們評定。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 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