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是怎麼來的,它的故事是什麼

2021-06-01 19:03:02 字數 5657 閱讀 5313

1樓:簫灑舞劍

倉頡造字的傳說

有一次,黃帝軍隊與蚩尤軍隊交戰,打得難分難解,勝負未分。黃帝準備改變戰術,叫倉頡把作戰圖拿來,倉頡一摸,身上帶的作戰地圖早已丟失,黃帝又氣又急,只好暫且收兵回營。

黃帝對倉頡說:「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關頭把作戰地圖丟失?這是多大的過錯啊!

」倉頡回答說:「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傳令辦法已難以應付。若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

」黃帝問:「那該怎麼辦?」倉頡說:

「要是有一種圖,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用這種圖把你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都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

「好吧,今後邊你就不要隨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

這下可把倉頡難住了。圖和字怎麼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過去了,眼看已到冬天,倉頡還沒有想出造字的辦法來,一天夜裡下了一場大雪,倉頡一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只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

倉頡轉了一座山,也未見到一個獵物。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裡竄出來兩隻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

接著,又有兩隻小鹿也竄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樣。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裡,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就把他的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

黃帝聽後笑看說:「我說過,你是個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

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飛禽走獸,都按照象形造出字來,我再頒佈天下。」從這以後,倉頡每日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都造出來了。

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寫呢?寫在石尖上拿不動,寫在木板上太笨重,寫在獸皮上也不合適,這又把倉頡難住了。一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一隻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

倉頡把龜細看了一遍,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個「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裡,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時,爬進河裡去了。三年以後,這隻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

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字的字不但沒有被水沖掉,而且還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

從此以後,倉頡就命人捉到龜把龜殼都取下來,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裡,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看了很高興,命人好好收藏,並給倉頡記了一大功。傳說從這時起,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附錄文字趣談

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學者,告訴我說,倉頡太偉大了。他造的象形字幾千年來涵義不變,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僅相好,其中包含陰陽,異性相吸,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哲理。你看「喜」字造得多絕妙!

從古到今,男女談情說愛,除過擁抱,下來就是口對口,親熱一番。現代叫作接吻。倉頡先生大概根據這個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

至於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為「呂」,三口為「品」,四口為「器」,三石為「磊」,二山為「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二火為「炎」,三金為「鑫」等。有一幅組字對聯更為絕妙: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為「柴」

可是,後世人卻說倉頡造了千萬個象形字,卻把兩個字造錯了。這便是「出」和「重」,理由是兩座山疊起為「重」,從推理上講,似乎還有些道理,豈不知最早的象形「出」字,並沒有造錯。規範後的「出」字只是後世人一種想象推理而言。

黃帝時期開始把貝殼作為商品交換的「錢」使用。後來發現金屬最貴重,因而就把金銀作為貨幣商品換錢使用。豈不知倉頡在造「錢」字費了多少心血!

倉頡認為「錢」是國家的命根,必須嚴加看護,同時還要手持兵器看守。對搶劫金錢的人定要殺頭。所以,倉頡在錢字右邊造了兩個「戈」(古代兵器)字,這便是繁寫的「錢」字。

他告誡人們不要貪錢財,更不要見利忘義,發不義之財,小心殺頭。對於『利」和「名」兩個字造法,倉頡更加嚴格。他說,成熟了的禾苗,必須用刀去收割。

為了保護禾苗,防止他人偷竊,必須手持銅刀看護。「利」字就這樣造出來了。對於「名」字,倉頡認為一個人奮鬥一生,待到有成果時,已經年老體弱,或者說已是久陽西下了。

這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晚節。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一定要記住「禍從口出」這句話。所以,倉頡就把「夕」和「口」字連在一起造了個「名」字。從此以後,有人就靠出名得了利,發了財;有人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採用一切不正當手段,結果丟了官,坐了牢殺了頭。

所謂「名揚四海」,「名聲大振」,「名不虛傳」,「名利雙收」「臭名遠揚」,「名不副實」等都是為了一個「名」字,落了個這樣和那樣的下場。

儘管倉頡為中華民族造了那麼多的字,有一個字把倉頡難住了。這就是「?」「夠」兩個字。

天下什麼東西有個?(夠)呢?倉頡若思冥想很長時間,傷腦筋沒有想出來。

倉頡只好去請教黃帝。黃帝想了想說:「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夠,唯有多餘的話,多餘文章,哪怕是半句就夠人嗆!

」倉頡一聽恍然大悟,就把「?」和「夠」兩個字都留下。

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一首詩中說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體現了黃帝思想。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纂編「康熙字典」時,把『?

』和『夠』字一併收入字典內作為通用。沿續至今。

中國文字筆畫繁,但它有一定道理,早在八百年前,漢字就進行過簡化,那時簡化的字很少,也很慎重。人們大都能接受。如臺灣一位學者告訴我:

大陸實行簡化字,我雙手贊成,但我不同意輕率簡化,為了簡化而簡化。他舉了四個字的例子說:「親」字簡去「見」字,再親不得見;「愛」字簡去「心」,再愛沒心;「產」字簡去「生」字,沒有產品,工廠自然空的。

這就形成「親不見,愛沒心,產不生,工廠空。」北京一位大學教授在一九九五年撰文說:他主張認繁體字,用簡化字,學用兼備。

得到人們贊同。

倉頡墓位於河南省虞城縣固堆坡村,始建於漢代。現存有康熙九年重修大殿一座,為三門出廈,明柱木雕裝飾,座樑嵌檁,八磚扣頂。殿內塑有倉頡高大坐像,孔子拜坐身前。

明柱上書「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師」,殿兩端各設配房。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景區佔地100畝,共規劃有6個主功能區:

伊尹祠、伊尹博物館、伊尹墓園、花戲樓、民間藝術學校、烹飪醫藥學校。現對外開放的有伊尹祠、伊尹墓園、花戲樓3個景區。伊尹生於空桑(今洛陽),因居伊水,故名伊尹。

原為有莘氏的做飯奴僕,後提為廚師兼有莘氏之女的教師。他勤奮求知,抱負遠大,精於烹飪,並研創出以陶器煎服中藥"湯液"。

2樓:侍茹桖

它是由古代漢字故事而來的

漢字由來的故事是什麼?

3樓:京城「老炮兒

黃帝下令,作為史官的倉頡負責蒐集整理文字,倉頡根據獵戶們用動物腳印判斷記錄資訊的方法發明了符號文字,被黃帝推廣到各個部族,這就是漢字的來歷。

4樓:以雅

漢字的來歷: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蒼頡是皇帝的史官,他長著跟龍一樣的面貌,四隻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特別喜歡觀察身邊和周圍的事物,他也非常愛動腦筋或者是想問題,他每天抬頭觀察天上星星的變化,看烏龜背上的花紋、雀鳥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樣子和形象,經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畫事物的形體和特徵,久而久之就創造丁文字,這就是漢字的來歷。

漢字起源的五種說法:

1、結繩說

《北史·魏本紀》說:北朝魏的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記錄了一些原始社會部落,在文字出現之前,以結繩記事的方法,把戰爭、獵獲、會盟、選舉、慶典、聯姻、生育、疾病和災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

過去亦有學者據《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的論說,推斷「文字起源於結繩」。

2、八卦說

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裡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3、河圖說

《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揭開此說的神祕面紗,不難發現,它真實的核心就是算數,能對照「九宮」演算法。

所謂「九宮」,在讖緯家來說,是八卦加上**,合為九(「五」位於**,還可以和五行聯絡起來);在術數家眼中,則其數橫、豎、斜偏、相加得數恆為15。

4、倉頡造字說

倉頡造字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

」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許慎《說文解字·敘》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

」倉頡,傳說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5樓:百合雨蝶

音:biǎng

這個字也許你見過,但很少人知道該怎麼念,關於這個字還有個故事:

「biǎngbiang面」

傳說,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疾俗貧困潦倒飢寒交迫於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他路過一家麵館時,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一時飢腸轆轆,不由得踱將進去。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頃刻間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裡,頃刻間摔打了好幾塊兒,頃刻間從鍋裡撈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

秀才看得興起,大叫:「好啊!店家來一碗!」

「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聲長長的吆喝,頃刻間,一碗麵擺到面前,頃刻間碗中罄淨,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結賬!」秀才喝道。

一摸兜,壞了,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頓時窘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一旁,店小二斜著眼聳著肩,一臉壞笑。

「小二……」秀才訕訕,話剛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經營,概不賒賬。」見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樣,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幾文錢來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個窮秀才,看你摸出什麼來。」天呀,這不是有辱斯文麼?

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脫身之計。他與店小二答訕:「小二,你家這面何名?

」「何名?」店小二學著秀才的腔調說:「biang、biang面。

」秀才問:「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寫?

」這家麵店可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其面做得特殊,面與面板摔打撞擊,「biang、biang」也,故稱「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寫,店家做面,客人吃麵,誰也沒去想過。見店小二答不上來,秀才頓時有了主意,他說:

「小二,你與老闆商量過,本人今天沒錢,可否寫出『biang、biang』二字,換這碗麵吃?」店小二頃刻間回來,說:「成。

」店家心想:「古來就沒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窮秀才怎麼賴賬。」「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裡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讀書,也最認書,古往今來偏偏沒有這「biang、biang」二字。「書上沒有,豈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為名,秀才豈敢與之比肩?

秀才滿腹心酸,一腔惆悵;寒窗苦讀,功不成,名不就,眾目睽睽下,落到賴賬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裡罵皇上:「什麼『日月當空照』?

民間疾苦,哀鴻遍野;宮闈傾軋,豺狼當道;**汙吏,橫行鄉里;我秀才寒窗苦讀,就因無錢無人,打不通關節,獲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罷罷罷,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秀才一聲大喝:

「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他一面寫一而歌道: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秀才寫罷擲筆,滿堂喝彩。從此,「biangbiang面」名震關中

中國漢字的歷史是怎樣的,中國漢字的歷史是怎樣的?

漢字,亦稱中文字 中國字 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 漢字 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 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

「中國的漢字」是首什麼歌

陳柯宇的 生僻字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陳柯宇的 生僻字 歌曲歌詞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 四方田地落谷成倉 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 b xi o k...

中國漢字是怎樣發明的?漢字簡化有哪些利與弊呢

說文解字 記載 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 造字聖人。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 象形文字 的中國,要保護它唯有兩條路 一是實行雙語教育 二是繼續作為社會主流文字,以不斷革新 變革,去順應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執行規律,去繁存簡 去偽存真繼續簡化我們的字型,同時普及其他先進語言作補充。簡化漢字的利與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