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向內旋轉兩圈我知道是為了表示尊重但是我想知道為什麼有這個禮儀

2021-06-04 12:33:13 字數 4802 閱讀 1199

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茶道

茶道是室內傳統藝術、這種茶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隔絕的特殊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行的藝術儀式,必須通過極其繁瑣的手續,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講究特殊的手法以外,茶道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茶道的茶不是個人的茶,而是集體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會。

所有參加茶會的與會者通過茶通的途徑,都可以擺脫現實社會的制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內心深處變得融洽起來。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為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

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遊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

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佈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

主人與客人通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嫻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著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

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為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為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澱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製茶。為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為茶道。

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複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儘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式分為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

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準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

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鑑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

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菸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準師範、師範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啟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曆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

始祖為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閒寂茶的風格。

裡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裡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裡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

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樸",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為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

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為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為主的豪華菜餚 。

日本茶道

茶道是什麼?茶道就是為客人準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闢蹊徑,這或許是日本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著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

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阪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

到了鎌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

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階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侷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鎌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quot;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嚐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

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為主角的‘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遊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藉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嚐各地茶葉來賭博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準備了條件。

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為後世所借鑑,形成了各式各樣?quot;茶室‘。

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

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日本茶道的祖師首先創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紀奈良稱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歲的村田珠光來到京都修禪。當時奈良地區盛行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的‘汗淋茶會‘(一種以夏天洗澡為主題的茶會),這種茶會首創的採用了具有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的茶室--草菴。

這種古樸的風格對後來的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參禪中將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從佛偈中領悟出‘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村田珠光以此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菴茶風。

由於將軍義政的推崇,‘草菴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開來。珠光主張茶人要擺脫慾望的糾纏,通過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開闢了茶禪一味的道路。據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記載,標準規格的四張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確定的,而且專門用於茶道活動的壁龕和地爐也是他引進茶室的。

此外,村田珠光還對點茶的臺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藝術與宗教哲學被引入喝茶這一日常活動的內容之中並得到不斷髮展。

繼村田珠光之後的一位傑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紹鷗(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對村田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還把和歌理論輸入了茶道,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於茶道,使日本茶道進一步的民族化了。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藝術水平上的則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為千宗易,後來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舉辦茶會之後獲得秀吉的賜名才改為千利休。

他和藪內流派的始祖藪內儉仲均為武野紹鷗的**。千利休將標準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使得茶道更易於為話憒籩謁

成都日本茶道

中日友好會館大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講座,注意一下吧,美領館那條路上。喝茶能靜心 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 去除雜念,這與提倡 清靜 恬澹 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 內省修行 思想。茶道 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 賞茶 品茶,來修煉身心。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

如何快速瞭解茶道,如何學習茶道?

一茶二道 先了解當下的茶 再來了解沖泡品飲方式 保健等 久了,對茶的運用自然非常熟悉,自然就有了茶道。千萬不要拿古代的茶或茶文化說事 時代過去了 茶都不一樣了 汽車的年代再談馬車,似乎不尋常,也不建議。希望對你有用。茶道,並不是說怎麼泡茶,茶道首先的基礎是心中有茶,且可以改變泡茶方式,根據茶性來泡茶...

千利修所傳播的日本茶道起源於哪個朝代

日本茶道起源於日本的鎌倉時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則是來自中國唐朝 618 907年 中國唐朝的茶聖陸羽 733 804年 所著的 茶經 首先傳入日本,給日本帶來了系統性的種茶 採茶 煮茶 品茶的知識。但這一時期茶文化隨戰亂被人遺忘,未能發展下去。隨後在日本平安時代 794 1192年 晚期,日本派遣的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