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題,請各位師兄幫我解答,佛學上的問題,請師兄幫忙解釋?

2021-06-06 08:49:18 字數 5413 閱讀 5807

1樓:

佛法是緣起法,也是心地法門,重在當下怎麼做,所以不是被動地等著受報的宿命論。

機緣是靠自己爭取,業習也要靠自己清除,學佛的人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

南無阿彌陀佛!

明心合十!

2樓:霖然飄乎

最好的辦法,往生淨土~呵呵

同時也可禮敬藥師佛,晉代譯本中說如果想生生世世遇到明師和善知識,遇到諸佛,就禮敬藥師佛

當然,最好還是此生結束時往生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3樓:t深深海底行

末學淺見:樓主這個要求,須是初地以上菩薩;這個階位的菩薩,可以“乘願再來”,生於娑婆世間度生;可以隨願往生諸佛國土,隨佛修學;可以在六道中受生,修學佛法,度生無量。

凡夫修到初地,需要一大阿僧祗劫;在成佛的道路上走完了三分之一。名為“菩薩摩訶薩”,是大乘實義菩薩。因而,若一生即修到這個階位,除非是往昔已經有很高的證量。

往往是多生以來,多次開悟明心。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凡夫能保住人身已是萬難;何況能世世生於佛法未滅盡的時代?

乃至能信受、修學、得證?

我等諸人,無始劫以來,未有一人不曾墜於地獄;也無一人未曾生於天界。如今仍舊流轉生死,不知何時能出。當抓緊此生難得的人身,信受奉行佛教。

對凡夫而言,修淨土法門,唸佛往生西方成功,也可以達到樓主的要求。

唯大福德始唸佛,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淺人當作淺法看。

南無阿彌陀佛

4樓:匿名使用者

1.看大成佛經 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2.看修行的書 明理不求實證 則無意義 目前時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 能即生開悟 大圓滿法 天賜眾生福澤 能修習 當累世修的機緣 甚難得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大手印即大圓滿),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 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 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 且證量足 能夠灌頂加持 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修習大圓滿法 能即生開悟

5樓:楊善念

要培養自己堅定的出離心跟慈悲心,這樣才會化掉懶惰不精進的習氣.不精進是因為沒有把修行擺在第一位.

6樓:匿名使用者

以四願,夫願也者,如舟之舵。心之所趣,如拔以應。藏識所伏之願,易成熟者,他世即結相當之果,未易熟者,世世成為一種趨勢,務達結果而止。

其間雖偶被覆蔽,趨勢不顯,而固隨時躍躍欲發也。菩薩日以四願為誓,豈為裝飾門面而然哉,為求累世如願而行耳。或曰人生不免八苦,菩薩歷劫入世,懦者未免聞而生畏,此不然也。

乘願入世,功行淺者,固不無苦感,及至心無所住,則無往而非法樂,(法樂,揀非生滅之假樂)未見苦惱之糾纏也。

四願,則為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天下事未有懈怠能成功者,一技一藝之微,尚須具鍥而不捨之力,乃能深造,何況逆生死流以上探心之本源耶。於是精進在所當講,精者不粗雜,進者不退轉,以純一之志,運以勇往直前之概,則一切積習莫內我,。圓明妙心於以日顯,稍涉懈怠,積習即乘機放肆,無論一曝十寒了。

譬如逆流之舟,鼓棹猛上,水勢雖急,不得阻其上進,目的之地遞次接近,而可預計達到之時,苟中流停棹不前,勢必退轉。去目的地漸遠耳,稱性而談,精進者,所以衝開業障,俾光明得以發越。

每天都發四願!精進修行定能成就!

7樓:熊貓油油

五戒十善保住人身

出離心菩提心不二慧為修行之根本。發願永不忘失菩提心

8樓:李居南

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淨土。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執著即可道友!順其自然!!!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10樓:花驛論壇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言多必失。失多必言。

————赫赫,你對比的真好!

(2009-08-07 18:58:57) rix(93304650)

言多必失。這個失。就是你的潛意識。

(2009-08-07 18:56:51) rix(93304650)

牛頓。他那個時代的學問。他都學光了。精通了。靠推理。是無法繼續科學研究。他只能靠直覺。

(2009-08-07 18:57:34) rix(93304650)

沒有直覺。牛頓就不是牛頓。而只是個整天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演算數學題的庸才。

(2009-08-07 18:52:12) rix(93304650)

你看到一個人。就能聯想到他的家庭。童年。少年。同學。朋友。受過的刺激。被灌輸的教育。

(2009-08-07 18:51:31) rix(93304650)

例如你看到一朵花。就能聯想到花下土壤。水。空氣。陽光。聯想到種子。死亡。誕生。黑夜。白晝的迴圈。人。動物。

(2009-08-07 18:46:49) rix(93304650)

牛頓。從一個蘋果。看到宇宙內在的力量。地心引力

2009-08-07 18:47:14) rix(93304650)

命運是不可改造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命運。利用命運。

(2009-08-07 18:47:40) rix(93304650)

自然規律。就是命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

(2009-08-07 18:45:00) rix(93304650)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性光明。照耀宇宙。

2009-08-03 14:28:17) 改過自新(3014571)

如果說 一個**是美妙的 如果說 這個**本身就具有美妙的本性

(2009-08-03 14:28:47) may(24531840)

如果說躺著有所謂樂的本性的話,也就是說不躺有不樂的本性咯

(2009-08-03 14:28:53) 改過自新(3014571)

如果說一個滋味是美妙的 一個滋味本身具有美妙的本性

(2009-08-03 14:29:15) may(24531840)

是否你時時刻刻 日日年年 分分秒秒躺著都能享受到你的樂呢?

(2009-08-03 14:29:28) 改過自新(3014571)

那麼應該是越嘗 美妙的滋味越強烈

(2009-08-03 14:30:32) 改過自新(3014571)

沒有任何一種 我們可以直接稱之為 具有樂的本性的東西 可以永久的享用 而越來越增加我們的快樂

(2009-08-03 14:31:25) 改過自新(3014571)

但是 如果這些樂真的存在於 一種行為 一種滋味 一種體驗當中

(2009-08-03 14:31:45) 改過自新(3014571)

那麼為什麼 當我們持續的去做 那種樂卻逐漸的消失了呢

(2009-08-03 14:25:55) 改過自新(3014571)

樂受的體驗 是因為上一個苦的聚集到達一定的程度 而下一個苦剛剛來到 在新的苦 和老的苦在量上的差異 造成了樂受的錯覺

(2009-08-03 14:26:46) 改過自新(3014571)

人類任何行為 任何所住的境界 感受 沒有一個你可以說 一直這樣做下去都充滿快樂的

(2009-08-03 14:24:11) 改過自新(3014571)

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樂 在佛教裡 稱作壞苦 或者換苦

(2009-08-03 14:23:16) 改過自新(3014571)

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苦 在佛教裡 叫做苦苦 意思是說 從他的開始 我們就認作是苦 其過程我們也體會是苦

(2009-08-03 14:21:27) 改過自新(3014571)

作為一個佛教徒 佛陀的教導 也是如此 沒有什麼是隔絕在外的

(2009-08-03 14:21:27) may(24531840)

沒有對比 也就無所謂價值,沒有對立面,也就無所謂這一面,應該說有了痛苦才能體現出快樂來

(2009-08-03 14:20:12) rix(93304650)

存在即合理。所以我**。

存在即合理。所以槍斃你。

佛教將無意識的意象幻想拋棄掉 認為沒有意義的 是從頭或心中發出來的 是投射

還是心理學好 至少不會認為這些投射是無意義的 不會拋棄掉 而是認為象徵對人很重要

(2009-08-03 14:03:00) rix(93304650)

你忘了一點。人類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真正的涅磐不是境界

因為本沒有涅磐可證

佛學上的問題,請師兄幫忙解釋?

11樓:匿名使用者

千頭萬緒,還是理順一下,從基礎開始,才不會亂。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上收看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www.dizang.

org/fjtj/rsfj/ 及「三皈傳授」http://www.dizang.

org/rm/aa/sgcs.htm 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給新進***-初學導引

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淨宗修學是以「淨業三福」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規》。《**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

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

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

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

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一些佛學問題,關於佛學的一些問題

這樣的形式應該這樣來看待 一 佛教傳法,不會通過此類方式進行,也不會採用打擊樂器,佛教義理,但求平和寧靜,不可能走搖滾一途,也不可能標新立異。二 近年來為順應信眾喜好,不少寺院陸續推出佛樂團,但也是以居士為首組成,仍以佛教教義為主,沒有此類西洋樂器等進場,可謂仍然恪守本我立場。三 樓上師兄法眼,我與...

阿彌陀佛,請各位佛教師兄幫我解答

明知故問。有那回事。沒有偏見。可以即身成佛,法華經中有載,龍女聞法即成佛。羅漢一念迴心,同樣可以修菩薩行。我覺得佛主的做法是很能讓人理解的,這是一種不狂妄,辦事小心的體現。世人均有偏見,以為成佛就是一個人思想上的覺悟,其實並非如些,一個人要從普通人變為羅漢,菩薩,一直到佛,有一套非常複雜的修煉體系,...

請大牛幫我解答這條數學問題

l n 圓心角 x 圓周率 x r 半徑 180設所在圓o的半徑為r,高ab於長cd的交點與b,根據圓的性質,三角形obc為直角三角形,則oc 2 bc 2 ob 2,oc oa r,bc 1 2長 13.55 2,ab 高 1.953,則ob oa ab r 1.953 帶入得出r 2 r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