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理論上的死角
周代有諡,則確鑿無疑,第一代周王姬發諡武,史稱周武王: 武王之父姬昌雖未開創周朝,但武王追尊為王、加諡日文,稱周文王。秦朝曾經廢諡號。
秦始皇認為,讓諡是以子( 嗣皇帝)議父( 先帝)、以臣議君; 下議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無諡號( 亦無廟號) ,對大臣也不賜諡。及至漢初又恢復諡法。先帝下葬前由禮官議諡,嗣皇帝定諡。
漢代標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諸帝諡號都有「孝」字,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敘史作省稱,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廟號、諡號連稱時,廟號在前、諡號在後。
例如漢武帝的全稱是「世宗孝武皇帝」。諡號最初用一個字,後來有兩個字的,例如戰國時趙武靈王、魏安釐( 僖)王,還有三個字的,例如貞惠文子; 後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長句的。
諡號含有褒貶之意,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厲、幽、暢都是貶字,衝、殤、愍、哀、悼等諡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貶意。按前人記載,議諡是在將葬之時。
未死而諡的特別例子是有的: 楚太子弒父,諡父為靈,豈料其父尚未瞑目,雖然不能開口說話,卻急巴巴地睜著眼睛似有所語: 太子即改諡為成( 史稱楚成王),他這時才瞑目。
因為成字比靈字要好得多。另外,衛靈公因衛國發生變亂而逃亡到鄰近的諸侯國,北宮喜與析朱鉏幫助他平亂歸國,衛靈公如願以償,喜不自勝,為了褒獎平亂功臣。竟別出心裁,立即賜北宮喜諡為貞子、析朱鉏為成子( 子是爵位) 。
二人生而得諡說,也屬例外。
親貴、大臣死後賜諡,唐宋有議駁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議上,若名實不相符,給事中可以駁奏再議; 明清則由禮部擬諡,皇帝核定,禮部有時也會多擬幾個以備皇帝選擇。
帝王美諡無過於文、武,大臣之諡極於文正。宋代夏竦死,曾惹起議諡的爭論。最初太常博士擬為文正,後司馬光反對而改為文莊。
朝廷賜諡,很多時都是有褒有貶的,有的還既揚善、又不諱惡。例如唐代蕭瑀諡號貞褊,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美諡亦可追奪,如秦檜死後,宋高宗賜諡忠獻,意思是褒揚他危身奉上、智質有聖,至宋寧宗時追奪原諡論,改諡繆醜,那是指斥他名實相悖、怙威肆行。
明清的情況則較為特別,規定禮部奏請才能得諡。換句話說,獲得請諡者必是朝廷眷念憐惜之臣,其諡號自然沒有貶意,只不過讚美程度有輕重之別。
最後,一個頗有趣的問題是,歷代失政的帝王、失國者是否惡諡隨身呢? 答案又未必。失政者亦有得美諡的,例如弒父的楚穆公、東漢的桓帝。假若失國者由新朝定諡,他們才較容易得到惡諡。
除了正式的諡號外,也有私諡。私諡始於東漢。私諡不出於朝廷,而由門人、故吏為著名文士學者所立,如東晉陶淵明的私諡是靖節徵士,北宋林逋的私諡為和靖先生,世稱陶靖節、林和靖。
宋明時期私諡也屢見不鮮。
2樓:匿名使用者
對的武是他的事後評價
就是他的武力特別突出
周武王叫什麼名字?
3樓:京城「老炮兒
周武王姓姬,名發,是西周的開國之君。在位15年,推翻了殷商的無道統治,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
4樓:匿名使用者
周武王姬發(約前2023年―前2023年),姬姓,名發。(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
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武王姬發是誰,周武王是如何滅商登位的呢
姬發是中國西周王朝開國君主,聯合各國家進攻商紂行在朝歌,從而滅商登位。姬發是周文王的次子,在姜子牙的輔佐之下推翻商紂王的統治,開啟周代八百年江山。姬發為了鞏固全國政權,為了使國家愈加繁榮,日夜思慮,輾轉反側。他還同公旦討論過在當時被認為地處天下之中的洛邑營建東都,以便於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實...
周公和周武王是什麼關係周公周文王周武王有什麼關係?
周公是周武王之弟,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因采邑在周,稱為 周公,因諡號為文,又稱為周文公。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其時,管叔 蔡叔和霍叔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 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史稱三監之亂。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國家勢力擴充套件至東海。他後建成周雒邑,稱為 東都 擴充套件資料 周公是周武...
周武王給紂王的罪狀
一 所謂殷紂王的罪惡,不是誑言和汙衊就是把好事說成壞事 作者說,曹操的惡名之遠揚,比起殷紂王來,簡直是望塵莫及,所不同者,曹操是開國之主,留下了不朽的事蹟,卓越的詩篇,瑕不掩瑜,正統論者無法一手遮天掩盡天下人耳目。殷紂王則是亡國之君,自周以來,古代文獻中提到他的,都是清一色的否定,從沒有片言隻語的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