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學大觀
①官渡之戰:
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的軍隊。謀士許攸遭疑投降曹操,並且提供了許多情報。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
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於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後,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援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並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
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
按高考標準撰寫
2樓:白衣小雪
no.1 官渡之戰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在自身糧草不足的情況下,以精兵7萬大破袁紹70萬雄兵,是三國演義中第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而且當時袁紹雖無嚴良文丑,但手下名將名臣優秀人才還有不少,糧草軍備十分的充足,並一度佔居上風,要不是曹操抓住機會火燒烏巢,同時袁紹又一連犯下多處錯誤,歷史可能被改寫。
難度指數:7
實力懸殊指數:5
綜合指數:6
no.2 火燒博望 作為諸葛亮出山指揮的第一場戰役,當時劉備「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對方卻是夏侯敦所率領的10萬精兵,總兵力比是1比100。但是夏侯敦的才智和用兵有怎是諸葛亮的對手,再加之過於輕敵,最終幾乎全軍覆滅,成了「火神」諸葛亮的第一個犧牲品。
難度指數:5
實力懸殊指數:8
綜合指數:6.5
no.3 火燒新野 諸葛亮的第二把大火,這次曹軍還是10萬,但主帥換成了文武雙全的張遼,張遼可不像夏侯敦那樣容易上當,但諸葛亮犧牲了一座新野城,火攻之中還加上水淹,曹軍敗得更慘,從此曹軍對諸葛亮處處小心,生怕再上當。
難度指數:6
實力懸殊指數:7.5
綜合指數:7
no.4 逍遙津之戰 張遼威震逍遙津,使得江東小兒夜裡都不敢啼哭。這一戰東吳10萬大軍卻被張遼的幾千人殺的屍橫遍野。
張遼異常勇猛,但孫權太過輕敵是戰敗的主要原因。(有人說張遼當時只率領幾百人,但只憑幾百人是不可能引開甘寧呂蒙同時拆斷小師橋,再回來截殺孫權的)
難度指數:7
實力懸殊指數:7
綜合指數:7
no.5 火燒赤壁 又是一把大火,燒得還是曹軍,所不同的是這回放火的是周瑜,諸葛亮只是在旁邊幫了點忙(不過好處撈了不少),這一戰孫劉聯軍以幾萬之眾,殺的曹軍83萬隻逃走了幾十人。但這一戰並不輕鬆,曹操自己就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手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要不是諸葛亮、周瑜、龐統三大智囊聯手,再加上老黃蓋挨的那頓打,想獲勝還真是不易。
難度指數:8
實力懸殊指數:7
綜合指數:7.5
no.6 火燒連營 劉備軍75萬,又是為關張報仇,所以士氣高昂。東吳才3萬人馬,而且初戰失利,折去大將數員(甘寧、潘璋、馬忠)士氣低落,然而素有「小周郎」之稱的陸遜卻非等閒之輩,一把火火燒連營七百里。
劉備一生孤窮,好不容易存了點兒家當,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陸遜這一仗勝得漂亮,但也勝的很險。首先諸葛亮沒有跟來,如果諸葛亮在的話,在諸葛亮面前用火攻和「關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門前買三字經」沒啥區別。
再者即使沒有諸葛亮,劉備本人也不好對付,要不是他急於報仇,以至頭腦發昏紮下連營,擺好了架子讓陸遜燒一回,東吳早就被滅了。
難度指數:8.5
實力懸殊指數:8
綜合指數:8
no.7 空城計 幾個老軍掃馬路,兩個小童兩邊站,諸葛亮坐在城樓上就嚇跑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當然埋伏在山裡的幾千疑兵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但不管怎麼說諸葛亮是冒著得相當大的風險,畢竟手上無兵無將,要獨自面對15萬大軍,這時候萬一有那個性子急的魏軍,不管進不進城,先朝城樓上放上兩箭諸葛亮就有送命的危險。
難度指數:9.5
實力懸殊指數:9
綜合指數:9
no.8 當陽橋
張飛獨擋當陽橋,喝退曹兵百萬。事實上張飛之所以可以嚇退83萬曹兵,原因有三:第一,張飛命幾十名軍校在樹林後仰起塵土,故使曹操疑心有伏兵在後,而且曹操又十分擔心諸葛亮是否還有什麼詭計;第二,趙雲在曹軍營中七進七出已使曹軍膽寒,如今又有個號稱「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張飛擋路,誰敢過去送死;第三,張飛在曹軍猶豫不決的時候大喝三聲,不管是不是真的嚇死一員曹將,但都足已嚇得曹軍魂飛魄散,曹軍早無戰心經這一嚇,當然是全軍後撤。
難度指數:9
實力懸殊指數:10
綜合指數:9.5
no.9 甘興霸百騎劫曹營 用一百騎兵劫幾十萬人的曹軍大營,殺的曹軍人仰馬翻,而且不傷一人一騎,這恐怕連呂布、關羽這樣的超強武將也辦不到,可甘寧辦到了。甘興霸的確厲害,但要不是曹軍立足未穩,他又是深夜偷襲,並且沒有戀戰(逃得快),再加上運氣特別好(沒人掉進陷馬坑,曹軍弓箭手也沒來得及放箭,也沒遇上曹軍幾個大將,不然曹將打不過你甘寧,殺你幾個小兵總可以吧)。
要不然別說不傷一人一騎,就是出不出的了曹營都是問題。(當然如果那一百個小兵個個都是趙雲的徒弟,那也出得來)
難度指數:9.5
實力懸殊指數:9.5
綜合指數:9.5
no.10 長板坡 趙雲趙子龍單槍匹馬殺入83萬曹軍之中,七近七出,砍倒大道旗兩面,奪朔三條,搶挑五十多員上將。雖有徐庶暗中相助,加之曹操有愛將之心,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趙雲的本領和膽量,何況雙方人數比是1比830000,所以讓常山趙子龍排名第一並不是沒有道理
3樓:兆彥杉
官渡之戰:曹操:7萬軍隊 袁紹:70萬軍隊
赤壁之戰:曹操:86萬軍隊 孫劉聯軍:5萬軍隊
試舉三國演義中兩例以少勝多的戰役
4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bai戰 曹操以少勝多du打敗袁紹,此戰決定了曹操zhi在dao北方的優勢
赤壁之戰回 孫劉聯軍打敗曹操答,此戰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夷陵之戰 劉備發起的攻打東吳的戰爭,以劉備失敗告終,使魏吳兩分荊州,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5樓:無言魔尊
官渡之戰算一個
夷陵之戰也算一個
赤壁可能是,記不清了
6樓:珶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以少勝多的例子 簡敘其過程
7樓:止憶曼
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中國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後來的魏武帝)統軍在官渡(今中國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準備抗擊袁紹。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到了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多人進軍佔領黎陽。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假裝要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斬袁紹大將顏良,殺文丑,大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中國中部河南省許昌東)的建議,企圖等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
後來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使袁紹分兵護運糧草。
袁紹再次拒絕分兵襲擊許攸的建議。曹操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從小道焚燒袁紹的屯糧。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大敗袁軍,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
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戰,曹操利用袁紹恃強驕躁、不善用人、疏於籌策的弱點,後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東晉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帶)擊敗前秦進攻的戰爭。
前秦在統一北方後,不斷向南擴張,先後攻取東晉的樑、益兩州及襄陽(今屬中國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國東南部江蘇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堅為了滅亡東晉,統治全國,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調集90多萬兵力,對晉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面對前秦軍的進攻,東晉內部一致主張抵抗。
執掌朝政的宰相謝安,命荊州刺史(官職名)賦寮憂砍そ
《三國演義》中兩例以少勝多的戰役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還有赤壁之戰
9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 赤壁 三國中總共有3次大型以少勝多的戰例 還有劉備 陸遜的彝陵之戰
《三國演義》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有:(至少4個);
10樓:匿名使用者
1、官渡之戰:曹操戰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
2、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戰曹操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3、合肥之戰:曹軍戰孫軍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建安四年,孫策取合肥,以顧雍為合肥長。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
後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 劉馥佔領合肥。自後孫權屢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滿寵更治新城。終吳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
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
5、夷陵之戰:蜀漢攻孫吳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其中赤壁之戰勝利的原因是:
第一,曹軍遠道而來,戰士疲憊,「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而聯軍以逸待勞。
第二,曹軍多數是北方人,不習水戰,雖收編荊州劉表20萬水兵,但實力不如孫劉聯軍。
第三,曹操驕傲,戰前不做充分的準備,過於輕敵,結果中了黃蓋的「苦肉計」,被火燒戰船。
第四,曹軍中發生瘟疫,大大削弱了戰鬥力。
第五,聯軍不為強敵所嚇倒,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通過冷靜的分析,既看到曹操20多萬大軍壓境,其勢洶洶,又看到曹操後方不穩,部隊遠來疲憊,不服水土,不習水戰;既看到劉備新敗,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戰場條件和擁有善於水戰的五六萬水軍,從而具備了取勝的基礎。
簡述三國演義立嗣之爭,《三國演義》立嗣之爭 詳細過程
皇宮兩個皇帝,被董卓費一個 袁紹三子 劉表兩子 還有曹操幾個崽子 三國演義 立嗣之爭 詳細過程 15 大概意思。曹操晚年在立嗣選擇時搖擺不定。曹植和曹丕選誰好呢。基本的情況是曹植才華橫溢,但是桀驁不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曹丕陰險毒辣,非常會運用自己的關係。曹植找到賈詡 司馬懿 吳質等人幫忙,不但使自...
三國演義中的俗語,三國演義諺語
樓上太給力了 曹操下江南 來得凶 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 有勁難使 諸葛亮徵孟獲 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 粗中有細.諸葛亮彈琴 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幹 倒了大黴.張飛販私鹽 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 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 乾乾淨淨 張飛賣秤錘 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 略施小技...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指什麼?《三國演義》的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魏創立者是曹操。蜀創立者是劉備。吳創立者是孫堅。三國演義 的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演義中三國指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是指的哪三國 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裡的三國是哪三個國家?三國來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自的一段歷史bai時期,分為du 曹魏 蜀漢 東吳zhi三個政權。赤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