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有幾層意思,特別是文言文中,文言文中,“去”有哪幾個意思

2021-08-03 21:13:38 字數 6201 閱讀 9717

1樓:後詩苼

①有根本利害衝突而不能相容的:敵人|敵意|敵國|敵視。②敵人:強敵|殺敵|大

敵當前|叛變投敵。③對抗;抵擋:所向無敵|寡不敵眾。④(力量)相當:匹敵|勢均力敵。

敵手【敵手】díshǒu ①力量或能力不相上下的對手:棋逢敵手,將遇良才。②敵人手裡:情報員落入了敵手。

〖例句〗這兩支球隊真是棋逢敵手,打得非常精彩。

敵意【敵意】díyì 仇視的心理;敵對的情感:心懷敵意。

漢字演變

釋義詳解

敵 《動》

(形聲。從攴,從啇,啇亦聲。“啇”意為“視線對準的”、“看準的”;“攴”意為“擊打”。

“啇”和“攴”聯合起來表示“照看準的目標打去”。本義:被瞄準擊打的人。

引申義:仇人)

同本義敵,仇也。――《說文》

敵,匹也。――《爾雅》

四國之兵敵。――《戰國策·秦策》。注:“強弱等也。”

且夫自敵以下。――《國語·楚語》

敵國賓至。――《國語·周語》

敵則能戰之。――《孫子·謀攻》

又如:試看天下誰能敵;敵體(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敵禮(平等的禮節);匹敵(謂才藝相當);勢均力敵

抵抗;抵擋

(司馬懿)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三國演義》

又如:敵不住;寡不敵眾

攻擊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聊齋志異

敵 dí

①仇敵:~人、抗~。示例: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袁崇煥遣驛吊敵,公(袁可立)詬言於朝,朝議是公。”

②對抗;抵拒:所向無~。

③同等;相當:勢均力~。

2樓:地球沒名了

具體不知道,名詞是敵人,動詞是對抗

敵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敵[dí]在古文中有4個意思:

1、用作名詞,釋義:仇人。

古文出處:東漢 許慎《說文》:「敵,仇也。」古文釋義:敵,仇人的意思。

2、用作動詞,釋義:抵擋、抵抗。

古文出處:漢 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自度勢,實不敵之。」古文釋義:我估計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能和他抵抗。

3、用作形容詞,釋義:敵對的、因利害衝突而不相容的。

古文出處:戰國 佚名《戰國策·秦策》:「四國之兵敵。」古文釋義:四個國家敵對的軍隊。

4、用作形容詞,相等的、相當的。

古文出處: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李杜詩篇敵」古文釋義:李白和杜甫寫詩的水平都差不多。

“敵”的字形演變:

“敵”字的組詞:

1、抵擋、抵抗。【組詞】:「寡不敵眾」

2、敵對的。【組詞】:「敵軍」、「敵方」、「敵意」。

3、相等的、相當的。  【組詞】:「勢均力敵」。

4、仇人。【組詞】:「大敵當前」、「分清敵我」、「敵眾我寡」、「敵暗我明」。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怎麼也得給個例句什麼的吧!要是要全部解釋還是去查下古漢語字典來的快,畢竟沒有人會記得那麼多意思

5樓:豬頭小炮炮

敵者仇也、當也、匹也。

1.初指仇敵,後面也就慢慢擴充套件到一切敵人。

2.抵擋,如“寡不敵眾”。

3.相當,也就所謂“匹敵”“勢均力敵”。

6樓:從未被雷劈

樓上的不錯 常見的 就是 幹不過!!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以五筆拆成c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8樓:瀟河彎彎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樑。(以:以便)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託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這裡有如果的意思)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⑷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

10、在。例:

⑴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一個“以”。)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

9樓:匿名使用者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四、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十二、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文言文中,“去”有哪幾個意思

10樓:瀛洲煙雨

1、離去;離開。

《岳陽樓記》:“便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譯文:獨自離開內

了國都,十分懷念家鄉容,但是又擔心讒言和譏諷。

2、距;距離。

《五人墓碑記》:“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譯文:這五人的死,距離現在建墓安葬,時間只不過十一個月罷了。

3、前往;到……去。

《孔雀東南飛》:“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譯文: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前往答應他。”

4、除去;去掉。

《捕蛇者說》:“去死肌,殺三蟲。”

譯文: 可以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

5、捨去;捨棄。

《五蠹》:“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乘,則齊、荊之慾不得行於二國矣。”

譯文:捨去偃王的仁義,廢棄子貢的機變,憑藉徐國、魯國自己的實力,用來抵抗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那末齊、楚兩國的慾望不可能在徐、魯兩國得逞了。

文言文中為有幾種意思,文言文中之有幾種意思

一 為 字動詞的用法 1 為 字表動作 行為的用法 有 做 作為 充當 等義,翻譯比較靈活。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 演奏 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日嬴之為 幫助 公子亦足矣 信陵君竊符救趙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 劃為 桂林 象郡。過秦論 為 治理...

文言文中的繫有哪些意思文言文中系翻譯意思是什麼

在文言文中,系 有兩種讀音,一是讀 j 一是讀 x 無論是哪種讀音,系 都充當實詞。系 在不同的語義環境中,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 當 系 的讀音是 j 時 系 通常是動詞,不同的意思如下 1 拴 繫結。例如 陸游 過小孤山大孤山 忽風雲騰湧,急繫纜。又如 鬼谷子 捭闔 吉凶大命系焉。2 約束 羈絆。...

文言文中哪個字有“天”的意思,文言文中“天”是什麼意思?

現代漢語的 天 是兩個概念,一是指天空,二是指從早到晚的時間。文言文中,表示天空的用 天 如 長天一色 表示時間用 日 如 日行千里 代指天空的還有 穹 上蒼 日有天的意思,比如 翌日 第二天的意思。文言文中 天 是什麼意思?天 文言文釋義 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 廣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