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江淮一楠
一、殘疾兒童家長的心理
西方研究總結,大多數殘疾兒童的家長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這一不幸事實都經歷了下面五個不同的時期。
第一、震驚期:家長當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時,由於沒有思想準備而感到震驚,往往不相信醫生或專家的話,不接受這一客觀的事實。處於震驚期的家長還做不到冷靜地考慮如何安排孩子今後的生活和教育問題。
第二、拒絕期:頑固地拒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這一客觀事實,他們不相信醫生和評估小組的鑑定,到處求醫問藥,希望能有新的診斷來推翻原有的診斷,或者**孩子的疾病。
第三、絕望期:殘疾是不能被完全**的。當家長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時,他們已經感到身心疲憊,陷入極度的絕望之中。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更有甚者,想到輕生。
第四、內疚期:當回憶起孕期的不良習慣、就醫太晚等因素時,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殘疾是自己造成的。這種內疚不僅指向孩子,對自己的配偶、父母、親人都會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
第五、接受期:接受自己的孩子殘疾的事實,並能以平靜的心態面對生活。能聽取和採納教師與特殊教育人員的合理建議,並開始考慮孩子的教育和以後的發展問題。
若殘疾兒童家長的心理髮展如上所述,那麼殘疾兒童家長的教育目標就在於縮短前四個階段的時間,使家長早日接受殘疾的事實,並及早地考慮殘疾兒童的教育和發展問題。
我國學者對殘疾兒童家長心理總結為正向和負向兩個方面。正向的態度表現為對殘疾兒童有較正確的認識,能接受孩子的缺陷障礙,並盡力幫助孩子克服障礙,發展潛能;負向的態度表現為對殘疾兒童有著不正確的認識,拒絕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或看到孩子的缺陷障礙,認為孩子一無是處。
有些殘疾兒童的家長有著較好的修養,能正視孩子的缺陷障礙,他們在震驚之後,忍受了社會對殘疾兒童的偏見,接受了孩子殘障這一事實,開始考慮孩子的今後發展,並積極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同時,家長本身也不斷學習有關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訓練活動,為孩子的教育成長作好詳細規劃。然而大部分家長並不是那麼理智,他們不能承受孩子的缺陷障礙,在心理上一直拒絕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忌諱說孩子的缺陷障礙,幻想著有朝一日孩子能和正常兒童一樣成長和發展;不然,他們要麼怨天尤人,要麼自嘆倒黴,滿懷內疚地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抱著消極絕望的態度,認為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克服現有的障礙,沒有絲毫髮展的希望。
二、超常兒童家長的心理
第一、炫耀感:孩子的成就會使家長產生炫耀之感,家長逢人便誇自己的孩子,會助長孩子的驕傲和自命不凡。有的孩子不喜歡家長的這種炫耀之心,往往會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
第二。期望值過高: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心切是大多數超常兒童家長的心理特徵。家長常常給孩子過重的學習負擔和過高的學習要求,助長了孩子焦慮、煩躁情緒的發展。
第三、過分照料:超常兒童家長給予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全部代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超常兒童身上。
這種溺愛和嬌寵,一方面會助長兒童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也會妨礙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此類兒童當步入社會時,往往適應不良。
特殊兒童家長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而這些心理問題對特殊兒童的發展往往是不利的。找出這些不良心理並究其原因,為更好地進行特殊兒童家長教育做好鋪墊。
2樓:匿名使用者
既便如花,也不是最驚豔的那一株,但一定是看著讓人舒服的那一朵。
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怎麼做更好,面對腦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凡事都讓孩子大膽地去做,這樣慢慢會消除孩子的恐懼。家長應循序漸進開導孩子放下心中的戒備,和孩子做朋友,瞭解孩子究竟在恐懼什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才不會傷害到孩子。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需要更多的安慰。這樣的話,孩子就是特別開心,沒有心理壓力,就是特別好的。家長應該要陪著孩子,...
爸媽該如何應對淘氣的孩子,家長面對調皮的孩子怎麼辦
我認為應該耐心溝通。無論孩子有沒有察覺,若他說的話很傷人或不禮貌,爸媽必須告訴他,這樣的話沒有禮貌,會讓別人不舒服,爸媽也不喜歡聽,讓他知道這類的話語是不好的,以後會減少此用語的使用。對待淘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找些管一管,不要等到以後孩子長大了就變的更加頑皮,變得沒有禮貌對待淘氣的孩子可以給他們講道理...
家長如何和孩子友好的相處呢?家長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應該在乎孩子的心理想法,並且應該和孩子交流,聽取孩子的意見,可以和孩子發脾氣,並且也不可以打罵孩子,大家都可以和孩子很友好的相處。如果想要友好的相處的話,家長不可以經常批評指責孩子,應該是耐心的去引導他們做一些事情,不可以強迫他們,而且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等等。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要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