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舉例說明現代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

2021-10-24 02:12:03 字數 5494 閱讀 1846

1樓:追尋伊瑪尼

觀念不同 比如 伊斯蘭禁止同性戀 而西方文化中 卻認同同性戀的合法性

2樓:匿名使用者

3樓:_拉比

如果你指的是**教文明,那也是反對亂性的。和伊斯蘭的衝突主要在誰是神的問題上。**徒相信三位一體……耶穌也是神。而穆斯林卻認為神是一位一體

4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文明於伊斯蘭文明的衝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伊斯蘭方向,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說**教也是真主在早期的一種顯現,但是隻代表過去,而默罕默得受到真主的示現後,所有人都應該拋棄舊法歸宗伊斯蘭教,而且伊斯蘭教也規定可以使用武力來拯救那些沉迷於舊法的信眾,也就是聖戰,在中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他們就是那樣做的,這就出現了一層矛盾,另一層矛盾就是在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的時期,他們面對的最大的敵人正好是比較狂熱信奉**教的東羅馬帝國,而且把**教認為的聖城耶路撒冷也佔領了,這對西方**徒來說是奇恥大辱,因而先後出現了多次十字軍東征,常年戰爭導致兩種文化解不開的疙瘩.

舉例說明現代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

5樓:匿名使用者

敘利亞文明到底有什麼特徵?公元前13至10世紀民族大遷徙後,敘利亞的閃語部族開始具有一些共同的文化特點,如源於農業活動的宗教崇拜形式,其中最顯著的特徵是祭祀豐收季節死去、來年春天又復活的神祗;與這種祭祀相關的種種神話和儀式;廣泛活動於該地區,具有重大社會-政治影響的先知;嚴格的唯一神信仰興起之後,出現了由神聖(但並非神化)統治者領導教會和國家二者、非表現性

多彩夏季,快樂出遊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樂途驢友五一出遊特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或半表現性的藝術形式藉以強調神性內在於人性與自然、族內婚制度(這也意味著排他性的宗教內或教派內婚姻制度)、以排他性的宗教團體為基本的社會、政治和法律組織等等文化政治現象;當然也有建築上的圓拱頂形式、蒸汽浴、相似的節慶、服飾、食物、習俗等次要因素。敘利亞文明還發明瞭字母用以書寫遍佈敘利亞地區的各種閃米特語,後來更為世界上大多數民族所採用。

當然,作為一個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程序的偉大文化形態,敘利亞文明最重要的特徵還在於其宗教性,而其宗教性的最重要內涵又在於一神論或唯一神信仰。公元前5世紀以降,敘利亞地區相對嚴格、倫理性的唯一神信仰首先在希伯來人中開出。一神論後來不僅成為猶太人和穆斯林的信仰,也是歷史上活躍一時的聶斯托裡派(即景教,屬於**教類別)和目前仍會存在的**一性論派(分佈在現亞美尼亞、埃及、衣索比亞、黎巴嫩、敘利亞等國,在亞美尼亞為國教)的信仰,更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充當了西方和東正教文明的主導性意識形態。

在這種信仰中,上帝是唯

一、絕對、永恆的,是無形無相、全知全能、至大至上的。這種上帝觀雖具有能提高人的精神品質,堅定人的信念和原則性之類的作用,卻也不乏弊端。應當注意,原生態敘利亞宗教最直接的繼承者雖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卻也是由敘利亞型宗教直接演變而來的,其上帝觀與原生態唯一神觀幾無區別;作為西方和東正教文明核心內涵的**教則是原生態敘利亞宗教-文明經較大轉型後形成的。

在此不妨看一看**教的上帝觀。公元紀年初,當那個以拿撒勒的耶穌為**(救世主)的小教派在地中海希臘世界傳播時,它遭遇著一種多神信仰的文化生態。為了求發展,它必須有所變通。

於是在後來被稱為**教的宗教中有了一些多神教的痕跡。不僅耶穌之父是神,神的兒子耶穌本人也是神(儘管同時又是人),甚至耶穌之母馬利亞也被尊為聖母而受到崇拜,更有諸多殉教者和教父被尊為聖徒而受到崇拜。尤其重要的是,在這種一神論已被沖淡的宗教中,為了維護神的絕對性,也為了樹立耶穌是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拯救罪人這一基本教義,三位一體的上帝觀被提了出來,原生態一神論因而被進一步打了折扣。

在這種新的教義中,上帝雖仍是唯一神,卻分為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三者雖有特定的位份,卻同具一個本體,同為獨一無二的真神。不難想象,在邏輯思維發達的希臘文明中,這種具有多神論色彩的唯一神觀是十分異質的。雖然已有無數神學家用精密的論證來證明這種上帝觀的正確性,甚至「三一論」已成為一門龐大的神學學科,但真正使廣大教徒接受這獨特上帝觀的,卻並非理性而是啟示。

啟示或天啟既來自神,信徒就不應試圖用人的理性來領悟三位一體的奧祕。他們需要做的只是:信仰。

可見,敘利亞文明的上帝觀在**教中雖經歷了較大的轉型,**教卻仍然是一種敘利亞形態的一神教。基於這種思考,建基在**教上的西方文明與更原汁原味的猶太和伊斯蘭文明雖有一定差別,啟蒙運動以後甚至有重要的差別,但在根性上卻無疑仍是一種敘利亞形態的文明。可是亨廷頓一類論者對西方、伊斯蘭、東正教、猶太文明間再明顯不過的家族性相似卻視而不見,彷彿它們之間只有一種八杆子打不著的關係。

湯因比雖然把伊斯蘭文明視為敘利亞文明的自然延伸,甚至把猶太文明看作敘利亞文明的「活化石」,但他給人的總印象卻是:西方、東正教這兩個**教形態的文明與兩個更「正宗」的敘利亞型文明----猶太和伊斯蘭文明----並非沾親帶故。可是從中國人和印度人的視角看,西方、東正教文明(包括歷史上的拜佔廷、現俄羅斯、烏克蘭的一部分、喬治亞、塞爾維亞)與伊斯蘭、猶太文明卻屬於同一個家族:

它們身上都帶有毋庸置疑的敘利亞胎記。

敘利亞文明還有另一個重要特徵,那就是早在唯一神信仰形成前即已有之的神選意識。在《舊約》中不難發現,以色列人把自己視為所有民族中唯一被上帝「揀選」者;上帝與其祖亞伯拉罕立約,賜之以「應允之地」迦南(《尼希米記》9:7、8;其實以色列人之定居迦南是一個漫長的武裝殖民過程)。

從敘利亞文明基質中生長出來的**教超越了猶太人狹隘的種族觀念,成為一個向所有民族開放的世界性宗教。由於最初在地中海地區發展,這個敘利亞形態的宗教經歷了較大轉型。但無論受希臘羅馬文明濡染多深,**教畢竟是一種敘利亞形態的宗教;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當代,**教徒身上的神選意識也從未消失過(儘管現代**教徒中也不乏開明的自由主義者)。

在《新約》中雖可讀到「貧窮者」、「愚拙者」、「軟弱者」、「被人厭棄的人」蒙上帝救恩之類的話(《雅各書》2:5,《哥林多前書》1:17、27),因而至少在理論上,**教可望成為一種窮人的宗教,弱者的宗教,可是同樣在《新約》中,還能發現這麼一番充滿激情的話:

「唯有你們(**教徒)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民族,是屬神的子民」(《彼得前書》2:9、10)。這意味著,**教雖然比猶太教更進一步,在理論上雖然不再以民族或種族劃界,卻仍然以信教與否劃界:

唯**教徒受神的眷顧。

神選意識與一種基於唯一神觀的絕對主義相結合,極易(雖非必然)造成一種不容異見、富於攻擊性和排他性的文化心態,極易(雖非必然)造成一種遠離中道、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文化心態和思維模式下,與不同信仰甚至不同意見的對話都可能變得十分困難,妥協往往被視為軟弱,甚至被視為對原則和信仰的背叛。這不可能沒有後果。

兩次「世界」大戰均肇始於歐洲,主戰場也在歐洲,難道這與文明品質了無干係(雖不乏其他重要原因)?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敘利亞型文明的國家之間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戰爭,或者說這些大規模戰爭都牽涉到與四大敘利亞型文明對應的四大宗教即猶太教、伊斯蘭教、東正教、**教。目前,談判了多年的巴以和平遙遙無期,幾乎無日不發生導彈襲擊、自殺性**事件,巴以之間實已處於交戰狀態;在巴爾幹半島,冷戰結束後東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間長期以來殺戮不斷,或者說屬於東正教、伊斯蘭和西方文明的各民族間殺戮不斷。

6樓:匿名使用者

海灣戰爭咯!巴以衝突!

伊斯蘭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有哪些衝突

7樓:匿名使用者

伊斯蘭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的矛盾重點在於,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來自於**教,而**教與139存在對於主宰的認識有差別,**教認為也真主是三位一體的,而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啊,瑪利亞是上帝的老婆。而伊斯蘭教認為真主是獨一的,是至高無上的,耶穌不是真正的兒子,而是真主的使者,伊斯蘭教看待耶穌是聖人,也很尊敬~~~這就是兩方的矛盾根本

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

8樓:典沛邇

這大概要從十一世紀說起,當時東西方的**路線受到穆斯林的控制並且穆斯林從中掙了很多錢,這引起西方社會的眼紅,同時西方的**教與中東伊斯蘭教由於教義上有很嚴重的衝突,所以當時的教皇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http://baike.baidu.

com/view/207296.htm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

這就引起了整個伊斯蘭社會的仇視,同時伊斯蘭世界又發動聖戰,意圖驅逐**徒,就這樣這兩個神的信徒就互相征伐。直到蒙古人入侵才告一段落。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找到通網東方的道路,慢慢從殖民地獲得鉅額財富,逐漸變得強盛,而穆斯林之間的不團結,慢慢淪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不復當年的輝煌。

9樓:亂拋書包

題目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是,我就不會看這本書了。

伊斯蘭文化接納了不少西方文化,伊斯蘭主要和**教產生衝突。

原因嗎?看看兩教教義就明白了。

哪位學者認為文明之間的主要關係是衝突而不是合作

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的主要思想

10樓:玄會峰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的核心觀點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的核心觀點有以下幾點。   其一,未來世界的國際衝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和經濟的,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將在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之間進行,文明的衝突將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間的(在地緣上的)斷裂帶將成為未來的戰線;國際政治的核心部分將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間的相互作用。冷戰後的國際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內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衝突的性質分不開的。

同一文明型別中是否有核心國家或主導國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間,核心國家間的關係將影響冷戰後國際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來走向。   其二,文明衝突是未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建立在文明基礎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戰爭的最可靠的保證。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間,跨越界限(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間,尊重和承認相互的界限同樣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為界限重新形成,並呈現出多種複雜趨勢: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多極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間的相對力量及其領導或核心國家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文明間力量的對比會受到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家間最可能的是相互疏遠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敵對的關係,而文明之間更可能是競爭性共處(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冷戰和冷和平;種族衝突會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將人們分開的同時,文化的相似之處將人們帶到了一起,並促進了相互間的信任和合作,這有助於削弱或消除隔閡。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獨特的而非普遍適用的;文化之間或文明之間的衝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種文明的衝突,而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等等。

  在亨氏的言論中,儘管沒有太多地直接談論未來中國在文明衝突中將會如何,但涉及中國的論述應該說不算少,因為儒家文明是其文明衝突論中的最為重要的文明型別之一。尤其是,亨氏以下觀點更是許多國人而不僅僅是國際問題專家感到驚異和不能接受:文明間的關係是競爭性共處,即冷戰和冷和平;文明的衝突具有或可能具有兩種暴力形式,最可能的一種是來自不同文明的地區集團之間的戰爭,最危險的是不同文明中的主要國家之間發生的核心國家戰爭(corestatewars);未來不穩定的主要根源和戰爭的可能性來自伊斯蘭的復興和東亞社會尤其是中國的興起;西方和這些挑戰性文明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極其困難的,其中美中關係可能是最危險的關係,等等。

亨氏的這些觀點,可以說為我國政界高層和學界人士廣為熟知,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伊斯蘭文明在什麼時候崛起,伊斯蘭文明興起的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公元7世紀時,在地中海東岸和南岸的廣大地區,伊斯蘭文明開始崛起,從而給這個地區統一的 教體制帶來了新的對抗因素。伊斯蘭文明興起的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原因 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 政治和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產物。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 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物質文明所謂物質文明,是指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狀況。它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是類似於金錢等等的實物。物質文明越高,表明人類離開野蠻狀態愈遠,依賴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強。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給人類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動人類社會本身的進步創造了優越的 必要的 先決的條件。精神...

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西方文明的三個源頭分別是什麼?

古希臘,出現了很多哲學家和思想家,通過戰爭等手段得以傳播 西方文化常被認為起源於古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印歐人。西方文化也根源於斯拉夫人還有北歐的日爾曼人及凱爾特人的文化。出自維基百科 古代西方文明的三個源頭分別是什麼?1 古希臘文明 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