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23糖糖喲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3年10月8日,樂山大佛景區九曲棧道處已經開始施工前打圍封閉。
建造歷史: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凶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
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佛像結構:
1、基本面貌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
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
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彙整合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
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佛閣屢建屢毀,宋時重建「凌雲閣」、「天寧閣」;元代建「寶鴻閣」;明代崇禎年間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終廢毀殆盡。
2、石塊發鬈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51個,這是2023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2023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釐米,頂部31.5×31.
5釐米,根部24×24釐米。
3、木質雙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釐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
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
4、排水系統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
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
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
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
1米、寬0.95米、高1.1米。
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釐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巖,而且比較乾燥。
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溼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道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5、胸部殘碑
據2023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衡介紹,當時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髒洞。開洞一看,裡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晒雨淋。
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通洞裡儲存,可惜在2023年被人毀掉了。
設計特點: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沿大佛左側的稜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
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
這裡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髮,共有螺髻1051個。遠看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釐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髒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裡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晒雨淋。
從大佛稜、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裡儲存,可惜於文革被毀。
宗教內涵: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唐代崇拜彌勒佛。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武周時期,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雲經書》,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
由於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餘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國漢地佛教文化中,彌勒佛造像的變化是很大的,第一階段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交腳彌勒;第二個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第三個階段是布袋彌勒。樂山大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
照《彌勒下生經》所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要求他的五官、頭、手、腳、身都具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特徵。樂山大佛整個形體超凡脫俗,頭上的髮髻、闊大的雙肩、高而長的眉毛,圓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規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在大佛身上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壯實的雙肩,飽滿的胸脯,體現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時尚。
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雙腳自然下垂,這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式」也不一樣,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布袋彌勒佛是根據中國五代時期的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縣人,樂善好施,能預知天氣和**人的吉凶,經常拿著一個布袋四處化緣,在逝世前他曾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而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寺廟裡的彌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2樓:作家薈原創文學
樂山大佛通高 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造佛像。開鑿於公元713年,完工於803年,歷時90年打造成功。
修鑿此佛像的目的是降妖魔。
此佛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三江水勢凶猛,過往船隻經常被吞沒,船毀人亡。凌雲寺僧釋海通和尚心想這興風作浪的架勢,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上刻造佛像,藉著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妖,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為了普渡眾生,他召集人力物力修鑿,海通和尚死後,他的**接手修築,完工。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依凌雲山棲鸞峰斷崖鑿成,一尊彌勒佛坐像,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整個大佛比例勻稱,面相端莊,姿態雍容,氣魄雄偉。
佛像雙領下垂袈裟,雙手置膝,足踏蓮花。佛像本體高59.98米,頭高14.
7米、寬10米,目寬3.3米,鼻長5.6米,嘴寬3.
3米,耳長7米,頸高3米,肩寬28米,體寬28.5米,中指長8.3米,腳長10.
5米、寬9米。頭頂有螺髻1021個,每個都有圓桌大小。耳中可站立二人,每隻腳的腳背上都可容納百餘人。
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最。
樂山大佛的頭部和身體部位都設有排水溝,迂迴縱橫,佈局巧妙,不易發覺。這是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統,對大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大佛在建成時為彩繪金身,其外原覆蓋有十三層的樓閣,名大像閣,宋代稱天寧閣,明末毀於戰火。
此後佛像就一直處於露天之中,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流水之畔,靜觀人世的滄海桑田。
大佛的全稱。
「樂山大佛」是我們對這座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大佛的通稱。這座被稱為「樂山大佛」的佛像建造於唐代,真實的官方名稱卻一直是迷。根據後來諸多專家考察證實,石刻雕像的真實官方名稱應該是:
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
睡佛的發現。
樂山大佛的頭頂與凌雲山山頂平齊,足踏大江,凌雲山與其南側的烏尤山原本相連,秦代李冰為減水勢而在山間鑿渠隔開兩山,因此烏尤山也稱為離堆。從樂山城區的迎春門碼頭望去,兩山的形態酷似一尊碩大的睡佛,其中烏尤山為佛首,凌雲山為佛身,而樂山大佛恰好處在巨佛的心胸位置,正可寓意「心中有佛」。整個睡佛全長1400多米,眉眼清晰,仰面朝天,體態逼真。
樂山大佛壯觀的佇立在閩江岸邊,悲憫的眼神俯視著眼前的岷江,看滄海桑田,歷世事無常。
樂山有什麼特產,樂山有哪些特產食品?
1 蹺腳兒,蹺腳兒 興起於樂山市市中區楊灣鄉周村 現長春村 有六百多年曆史,因當時人們吃 路邊攤 時,沒有凳子可坐,只能將腳蹺放在飯桌橫槓上吃飯而得名。2 豆腐腦,樂山豆腐腦是四川樂山特色風味小吃之一,豆花上有深紅的辣椒配著翠綠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3 西壩豆腐,西壩豆腐是四川樂山的漢族傳統名菜。...
關於家鄉特產的作文,家鄉土特產作文300字
衙口花生 晉江傳統土特產。因產於龍湖衙口,故名。選取種植於沙質土壤中的 小琉球 花生品種,洗淨加入少量食鹽 嚴格掌握下鹽量 用旺火猛煮,時間短,熟得快,出油量少,晒乾後密封存放,成為 白晒花生 衙口花生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銷量一直不減,是出口的重要土產品。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
宣漢特產作文,宣漢特產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是位來於四川省東部的自一個小縣城,她不僅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美麗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特產,像南壩的牛肉乾.湖家的奶牛等早已名聲在外,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桃花米,桃花米又名 香米 貢米 產於宣漢桃花鄉。此米屬帶硬性的燦型稻米,米粒大而勻稱,色澤白中顯青,煮成米飯不斷腰,呈油浸狀...